天人之学与管理之道

2013-11-05 06:06浙江都跃良
现代企业 2013年5期
关键词:领导者老子天地

□ 浙江 都跃良

国学内含的深刻哲理对现代企业管理有巨大的影响,相对西方企业管理经典原理的直白来比较,国学更能揭示管理行动背后富有的哲理,更多耐人思索与领悟。

一、历史性的会晤

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会面是二千五百年以前的二位先哲老子与孔子的会面。当时,孔子已是名满天下的大学者,学富五车,天下敬仰,但孔子仍然专门登门向老子请教。老子不同于孔子教书育人,平时不擅表达。当孔子向他请教时,老子回答了短短三句话,但却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哲理。一是“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就是要突出三个字:时、机与势,要因时而变,随机而动,顺势而为,要求天时、地利与人和,顺自然而为。不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二是“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做人的最高境界是守拙,要谦虚与退让,而不是高调、张扬;三是“去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此皆无益子之身,吾告之,若是而已。”老子说话写文总是惜字如金,一部圣书《道德经》区区五千余字,只相当于当今一篇短文,本次的历史性会晤也只有三句话,但这短短三句话揭示了人生成功秘诀,就是放在现在仍然是成功者的行动指南,务必要遵守并持续践行。

二、逆取与顺守

《周易》的二句名言来理解逆取与顺守的关系,在企业管理中表现为创业与守业的关系。这二句话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行健是指大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正如荀子描述的状况:“列星随旋,日月娣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大自然运行不息,不为任何困难所阻。君子自强不息就是要求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指土地的地势就是厚广,可以承载万物,君子取法地,要积累道德,方能承担事业。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人源于天地,是天地的派生物,所以天地之道就是人生之道。古代不少学者,能深刻体会这种精神并自觉加以践行,如孔子,自述“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著名学府清华大学的校训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在企业创业时,一定要刚健,要效法天地,要自强不息,在遇到困难时不屈不挠。可以说,成功的道路千万条,但没有一条是坦途。大凡成功的企业都有一段辛酸创业的历史,那些凭机会而发达的企业,肯定也会昙花一现。同时,守业更多需要厚德载物,更多需要领导者的胸怀与品德。领导者要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度。领导者的品德与胸怀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心性之清浊、心胸之宽窄、心智之高低、心术之良莠”,领导者要光明磊落,不要小聪明,要注重尊重、平等,而不是奸诈与欺骗。正如《周易》也提出:“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领导者要像天地一样做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要具有仁爱、真诚、无私、自然、刚健、和顺、公平与次序等优秀品质。俗话说,“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品德可以弥补智慧的缺陷,但智慧不弥补品德的不足。”守业时,领导者要打铁还须自身硬,胸怀要广,才能使企业基业长青,不断创造卓越。

三、上善若水

水是生命的源泉,这是众所周知。同时,在人生哲理上,水又是富有深刻含义的。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无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人最高境界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共有七大优点:一是水最善于居住在地势低下之处,这也是江海所以为百谷王者的原因。二是水最善于渊静,古人云:“静为躁君”,指的是静才是躁动的主宰,才是根本。三是水有施而不求报的特点,对人的交际而言,就是要待人真诚相爱,帮助而不苛求回报。四是上善之人说话讲诚信,如水一样。王安石形容水是“万折必东也”,水虽然千转万折,但是必定朝着既定的方向向东流去,就像兑现自已的诺言一样。五是上善之人善于治政,如水一样,苏辙说:“洗涤群秽,平准高下”。俗话说,一碗水端平,正是用水的特点来比喻管理的精粹。六是上善之人处理事务,如水一样,至柔胜天下之至刚。它能适方则方,适园则园,功能十分强大,无事不能。七是把握时势,随时随机而变,适应环境变化。王安石说:“春则泮也,冬则凝也”,司马迁说:“与时迁徙,应物变化”。都反映了水能应时而变的能力。这七善论确实对我们都有巨大的启发,我们每个人处在浮躁的环境中,应努力做到把握好自已,既能适应时代的变化,不被边缘化,同时又能守住原则,不为外因诱惑,万折必东而完成自已的使命。

四、八风吹不动

文豪苏东坡一生留下了无数壮丽诗篇,其中一首“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意境高远,史上因这首诗留传着苏东坡 “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的故事。苏东坡在诗中自认为是八风吹不动,想不到因一个贬字而大动肝火,实质离吹不动还很远。诗中的“八风”比喻人生的“四顺”与“四逆”,即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吹不动是指不管在顺境还是逆境、背后诋毁还是背后表扬,当面称赞与当面讥讽,都能做到泰然处之。称颂赞美,名誉利禄,跟各种快乐的享受,是谁都会陶醉的;普通一般人,每逢这些好境乐事,都会感到飘飘然;而遇讥嘲诋毁,则怒形于色;逢逆缘苦境,则忧戚于心,也是人之常情。连八风都吹不动的人是谁?只有一个人,是佛陀。当然现实的人都做不到这个要求,不过对待荣辱得失,要更多地要具有庭前花开花落的平常心态。老子说:“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修养,做到咬定青山终不放,任尔东南西北风。

五、人性取向

所谓人性,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性。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稀,庶民去之,君子存之。”那么人性是什么呢?按经典说法,人性是五位一体,是仁、敬、孝、慈、信。《大学》云:“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为国人交止于信。”一是仁,在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复杂化,相互之间相仇、相恨、相残、相害、相伤等等,实际是人性的遮蔽,按儒家说法是人性跑掉了,这就是缺乏仁。所谓仁者爱人也,只要讲仁,才能达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境界,人与人之间就能平等、尊重,胸怀就会宽广。二是孝,人生的快乐是什么?幸福是什么?孟子说:“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天,俯不怍于地,二乐也;得英才教育之,三乐也。”“欲行孝,亲不在是人生最痛苦的事,一个人的遗憾感与幸福感成反比。”所以,一个人既要孝,同时又要做到及时孝。三是敬,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所以,人与动物之间的区别不在于是否有养,而在于是否有敬。哲学家康德说过:“二样东西越想越敬畏,一是头顶上的天空,二是内心的道德律。”人要有敬畏之心。有了敬,不管你有多大本事,都能做到谦逊,保持二种姿态,一是仰望星空,做到心胸开阔;二要做低头看,要脚踏实地。四是慈,是前辈对下一代的仁爱,关心,帮助他们成长,是与孝构成和谐的一个整体。五是信,民无信不立,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讲信用,自已不喜欢的,不要去强加给别人。墨子曰:“言不信者,行不果。”那些没有诚信的人,行动上也必然犹豫与胆怯。可见,这些大哲学家们都把诚信作为立人之本。

六、天人之学

中国古代的学问博大精深,那么什么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司马迁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邵雍说:“学不究天人,不足以谓之学。”所以,要通传统文化,必先究天人之学。所谓天,冯友兰先生曾经归纳有五种天:神君之天,命运之天,义理之天,本然之天,自然之天。按季羡林先生对其解释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更为精辟扼要。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强调的天人合一,就是说明人类只是天地万物中的一个部分,人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一体。因此,从天人合一的角度来认识传统文化,得出中国文明的二大特点和文化的三字诀。中国文明的二大特点是耦合文明与和合文明。其中耦合文明中的耦合在物理学上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运动形式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或联合的现象叫耦合。其本质上是讲究关系,从大的范畴讲是天、地、人三者的关系,小的讲是各个体之间的关系。和合文明的“和”是指“和谐”的意思,“和”本身已经包含了“合”的意思,就是由相和的事物融合而产生新事物。《管子》将和合并举,指出:“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习。”认为畜养道德,人民就和合,和合便能和谐,和谐所以团聚,和谐团聚,就不会受到伤害,给和合以高度重视。所以,和合文明讲究平衡与和谐。中国文化的三字诀是性、道、教。《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认为天地其本身是有性德的,是精神的,是活的。天赋予了万物之性,而遵循这个万物之性的就是道,而修炼这道的就是教养。总之,天人之学是传统文化的基础,是理解文化精髓的钥匙,只有认真领悟天人合一的思想,才能事半功倍地学习好传统文化,更好地理解中华文明。

领悟“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掌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仁义礼智信”的哲学,发挥博大精深的智慧之思,更好地应用于社会与企业管理实践。

猜你喜欢
领导者老子天地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A Magic Train Trip
A Talking Pug
浅析老子之道:有与无
闭目塞听,才是领导者的第一大忌
拾天地之荒
真诚是领导者的最高境界
智者老子
金圣节能清净剂 节能减排领导者
我军早期著名的领导者黄公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