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 陈世利
目前,我国总体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巴南区位于重庆市主城南部,幅员面积1825平方公里,总人口86万,其中农村人口59.5万。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巴南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重庆发展“314”总体部署,建设一小时经济圈,推进巴南区科学发展关键的一步,也是必然的选择。围绕主城大市场,大力发展都市农业。按照“围绕城市活农村、跳出农村富农民、借鉴工业抓农业”的思路。本文分析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概念及特点,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视角下对巴南区都市农业发展进行了思考,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点与优势,为巴南区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思路。
1.都市型农业的概念。本文采用了孔祥智对都市农业的定义。孔祥智(2007)认为,都市型农业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和农村发展关系的反应,将农业和城市关系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城郊农业阶段。城市的发展,需要周边地区为其提供鲜活农产品和初级加工农产品,城市郊区的农业就演变为城郊农业,郊区的大小,一般以城市的需要为标准。二是都市农业阶段。随着城市的发展,对农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不仅仅提供充足的鲜活农产品,还要提供优美的生态环境、休闲娱乐的场所。三是都市型现代农业阶段。到了这一阶段,城乡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城市工业已经形成完整的体系,有能力对农业进行反哺,以财政、金融、科技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支持体系日益完善,农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和盈利水平大大上升。
2.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特点。都市农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它所包括的范围是指都市城市化地区与周边间隙地带的农业,不同于一般城郊型农业;(2)都市农业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农业的空间布局和结构安排,农业与其它产业的关系等,必须首先服从城市的需要并为此服务。这种由城市需要决定农业的发展,体现了大都市对农业的依赖性,并进而实现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一体化关系;(3)都市农业不仅是经济功能的开发,而且要进行生态、社会等功能的开发,并进而实现全功能性的大农业;(4)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明显地表现为高度的集约化的经营方式,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并进而达到高度的农业发展形态和为都市服务的特殊功能。
1.农业生产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随着巴南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工业的发展与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崛起使得巴南区城市郊区耕地向非农业用途快速转化,农业生产发展依赖的耕地资源日趋减少。同时,城市人口的增加使得农产品需求不断增长,二者共同作用,导致农产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此外,现有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结构导致土地流转成本高,土地流转困难,加之土地资源禀赋的有限性,资源和环境对巴南区都市农业发展的制约越来越突出。
2.农业的“三化”程度相对偏低。巴南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依然偏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依然以分散的、小规模的农户为主,农产品的质量、加工水平和技术装备及创新能力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此外,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能力不强,加之长期困扰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融资难等问题依然存在,农业龙头企业在对接扩内需项目、争取各类政策扶持、获得银行贷款等方面的弱势依然明显。
3.农业应对风险的能力依然较弱。农业经营风险大,农业经营主体应对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不强等制约了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农业灾害性气候频繁发生,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够;农产品及农业投入品价格剧烈波动,加之巴南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组织化程度不高,直接导致农业生产者处于不利的市场谈判地位,而这决定了其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差;农业经营主体所处的金融环境并不宽松,农业政策性信贷、农业政策性保险等不能为农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4.农业劳动者观念落后。都市农业是以资本、信息、技术为主要生产要素的产业,其信息化、知识化、智能化等特点对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巴南区现代都市农业既面临高素质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而有效供给大量减少的问题,又面临农户兼业化、留守劳动力女性化和老龄化等短期难以克服的问题。此外,农民受小农经济思想束缚,一家一户分散性种植,土地流转难度大,规模经济难以形成,严重阻碍着都市农业的进程。
1.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概念。我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在第一章总则第二条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简要的定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从概念上规定合作社的定义,即“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另一方面,从服务对象上规定了合作社的定义,即“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2.巴南区农业合作社发展状况。2007年巴南区东温泉镇的种植大户联合成立了重庆东温泉五布柚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过多年发展,合作社目前已有社员136人,种植面积1550亩。2010年,被评为重庆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市级示范社。2010年巴南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全年新成立并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合作社有36个,总数达到129个,比2009年增加38.7%,入社农户达5.15万户,带动农户5.35万户,分别比2009年增加41.6%和44.5%。目前,巴南区有农业部部级示范社1个,重庆市市级示范社7个,区级示范社15个。仅仅在2010年就有6个合作社分别承担了中央和重庆市的农业建设项目。
3.农民专业合作是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的助推器。通过对都市型现代农业概念与特点的分析,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需要从产业结构、种植规模、科技推广、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社会服务等队方面对传统农业、农村进行改造。都市型现代农业依托城市为核心发展,依靠城市资金、政府政策的扶持;农村农业生产经营方式高度集约化;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农业产业与城市其它产业相辅相成等。巴南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包括:资源环境的约束、“三化”程度相对较低、应对风险能力较弱、劳动者观念落后等。通过发展巴南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为解决巴南区都市农业建设提供新的思路。(1)建立政府与社员之间的桥梁,提供劳动者信息的获取与技能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将社员的各种信息和诉求收集整理后理性地传递给政府,并将政府的农业政策传达给社员。巴南区农业合作社2010年度培训成员数为31671人次,比2009年(30145人次)增长了5.06%。
(2)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有效地促进农村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整合,强化农民的社会分工和合作的意识。同时,也是把分散经营的小生产转化为社会化生产的尝试和进展,可以合理的解决都市农业发展中资源短缺的问题(尤其是土地资源)。除此之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一种农村社区组织,它不仅为促进农村的社区 建 设提供物质基础,而且本身也是社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分散的小农经营, 既不可能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也不可能实行标准化生产,更不可能实现产品的安全供应。2010年巴南区农民专业合作社128个,比2009年增加44个,增长幅度为36.17%。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还是农村中先富带动后富的渠道,带动农民集体致富,解决都市农业发展中劳动者观念落后的问题。
(3)增强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为农户统一供应种苗、农资和饲料等。统一农产品生产,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统一收购、包装和销售,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质量,还可以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可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也使农民不断产生学习和掌握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需求,从而形成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重要条件。通过注册商标,进行农产品和生产基地认定认证,可以提升农产品品牌和市场竞争力。在农产品统一销售与农业集中投入方面:2010年巴南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总值30469万元,比2009年增长23112万元,增长幅度为31.83%。统一组织购买农业生产投入品总值11467万元,比2009年(9719万元)增长17.99%。
(4)促进经济发展,解决农业生产资金问题。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建,为缓解农村资金紧张,解决农民贷款难等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都市型现代农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解决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必然选择,而积极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奠定了极其重要的产业组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