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创设情境

2013-11-04 01:37苏娟
卷宗 2013年5期
关键词:自主探究创设情境小学数学

苏娟

摘 要:结合笔者三十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创设情境的做法和体会,提出在教学中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与发现;开放情境,给学生创造合作的机会;给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创设媒体的直观教学,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创设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需要有学习数学的动机去激励他们,推动他们。因此,教师必须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努力使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对学生具有一种较大的吸引力,从而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潜力得到开发,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索与发现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也证明,要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过程必需精心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例如:在几何形体教学中,让学生亲手操作实践,通过比一比,量一量,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等活动,可以加强学生的感知。例如,由于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是以单位面积的直接度量为基础的,所以在教学上我就指导学生用单位面积的方格硬纸片,去度量各自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通过度量不同大小的长方形的活动,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明确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它的长与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从而得到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即“长方形面积=长×宽”。又如,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我把圆柱模型的侧面沿高切割展开,让学生感知它是一个长方形,然后收拢,又卷成圆柱。学生自己也把在课前准备好的大小不同的圆柱,从侧面展开,感知它是一个长方形后,把长方形卷成圆柱形。学生从实践活动中得到,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个长方形,长方形也可以看作是圆柱展开的侧面,从而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就等于这个长方形面积的结论。

二、开放情境,创造合作的机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课堂交流应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索活动,它比教师讲和个人自学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应用知识的兴趣。如教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我把学生分成6个组,每组准备了100块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让每组学生任取这些正方体,共同搭成一个个实心的长方体,并把每次搭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都记录在表格里,并汇报。(用几块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拼摆出来的长方体,体积就是几立方厘米)。孩子们马上合作起来,叠起了一个个长方体,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孩子们个个都争先恐后地发言,把他们所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块数和整个长方体块数汇报:

(学生拼摆长方体的式样非常多,这里只引举几个。)

然后启发学生,从这个表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各组学生都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通过观察这些长方体和这个表进行比较,发现长乘宽得到这个长方体的底层个数,再乘高刚好是这个长方体的个数,也就是这个长方体的体积。这时就要引导他们推导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了。因为长方体体积等于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正好等于长方体长、宽、高的乘积。

得出长方体体积公式: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如果用V表示体积,用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用字母公式怎样表示。V = a b h。

在整个公式推导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讲,老师听,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主动、愉快。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又锻炼了知识创新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由对具体、形象的,个别事物的认识,过渡到抽象的一般的认识。

三、创设生活情境,体验学习的乐趣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让学生去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使学生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如,学习“圆的面积”时,学生理解了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想办法算一算球场旁边那一根电线杆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学生们踊跃发言。一个说,求圆面积要知道半径,主要把电线杆放下来,量出它的半径,就可以求出它的面积了。有人反对说:怎么可以呢?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把那根电线杆放下来呢?经过讨论,大家达成共识:先量出电线杆的周长,求出半径,再用面积公式去算电线杆的面积。下课以后,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拿着绳子和尺子到球场旁边去量,去算。他们已经完全融入了这个情景之中,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亲身体验的境界。体验学习的乐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致力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身临其境,提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把学生引向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深化所学知识。要让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四、创设媒体的直观教学,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多媒体的教学注重现代视听媒体的充分合理应用,真正做到视听组合,动脑、动手、动口相结合,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创设生动的情景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想象力。如:教学“相遇问题”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在屏幕上以漫画、图示等形式呈现应用题的实际情境。(电话铃响)小张:“喂小王吗?我现在骑车给你送去一份文件,你也马上过来拿,我们在途中相见。”小王:“好!一会儿见!”接着出示下图。

让学生观察并回答,根据以上的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学生马上议论起来,有学生站起来说,可以求出他们几小时相遇,也有学生说,可以求出他们相遇时小王走了多少千米,或小张走了多少千米等等。学生兴趣盎然,学习兴趣很高,教师把教材中枯燥抽象的知识,编成学生身亲经历,富有情趣的生活问题,并采用这种图示为主,伴以声音、文字信息的应用题,调动各种感官的参与,促进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协调发展。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自觉、自主地完成了数学的创新要求。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创设丰富的、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情境,能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提高自主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养成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新标准、新评价编写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2] 吕世虎:《新版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猜你喜欢
自主探究创设情境小学数学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