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学梅 周福昌
皮肤是人体正常防御的第一道防线, 完整的皮肤是抵抗病原体感染的一个有力屏障, 皮肤的任何破裂都会造成其机械屏障的缺损, 均可能成为开始发生感染的场所[1]。人体皮肤表面有多种微生物定植, 常驻菌有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不动杆菌、微球菌等), 暂驻菌有念珠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常驻菌定植在皮肤表面、毛囊和皮脂腺管,是人体的正常菌群, 一般不致病, 但在正常防御缺损或免疫力低下等情况时, 正常菌群中的一些微生物也可使宿主发生感染。有关资料显示[2,3], 在引起感染的病原菌中, 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有30%, 而它们在一定状态下都属于皮肤的正常菌群, 皮内注射法是将小量无菌药液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用于药物过敏试验, 是预防接种和麻醉的先驱步骤, 其皮肤消毒剂传统上选用乙醇。
1. 1 一般资料 随机抽查药物过敏试验(皮试)阳性患者58名, 年龄6个月~73岁, 其中头孢噻肟皮试32例, 普鲁卡因青霉素皮试12例, TAT皮试4例, 头孢曲松钠皮试10例。
1. 2 方法 对阳性皮试患者均在同一患者另一前臂相同部位注入0.9%氯化钠0.1 ml作对照试验, 实验组29名患者在做对照皮试时采用70%乙醇, 消毒皮肤后, 再用灭菌注射用水棉签擦净乙醇, 然后注入0.9%氯化钠, 20 min后观察皮肤反应, 另一组29名患者在做对照皮试时, 按传统方法:70%乙醇消毒皮肤, 待干后注入0.9%的氯化钠。
表1 不同皮肤消毒方法的对照皮试结果
2. 1 对照组 即70%乙醇消毒皮肤待干后直接注入0.9%氯化钠的29名患者中, 18例皮丘缩小变平, 皮丘周围皮肤正常, 11例皮丘变平, 周围皮肤出现潮红, 伪足、并伴痒感。
2. 2 实验组 即70%乙醇消毒皮肤后、再用灭菌注射用水棉签擦净乙醇、然后注入0.9%氯化钠的患者中、26例皮丘变平、缩小、周围皮肤正常、3例皮丘无改变、周围皮肤微红。采用χ2检验、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经过试验对照发现, 引发对照皮试假阳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 1 皮肤消毒液的因素 一直以来药物过敏试验所选的皮肤消毒液都是70%的乙醇, 近些年来发现患者对乙醇的过敏因素直接影响对皮试的判断, 甚至会加重皮试所引起的过敏症状。
3. 2 患者年龄及皮肤因素 婴幼儿及女性的皮肤较娇嫩对乙醇的刺激反应较为敏感, 易造成潮红等皮肤刺激症状。
3. 3 操作因素 医务人员在操作时动作太重, 皮试部位皮肤绷得太紧, 也易引起潮红等现象。
通过试验显示:做药物过敏试验时, 皮肤消毒液的选用直接关系对试验结果的判断, 单纯使用70%的乙醇消毒皮肤易致假阳性, 而在70%乙醇消毒皮肤后用灭菌注射用水棉签擦净乙醇, 再注入试验药物, 阳性概率明显减少, 既减少患者因对照试验而造成的痛苦, 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1] 余爱珍.基础护理学.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90-91.
[2] 吴钟琪.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114-115.
[3] 吴钟琪.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