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慧
输血是临床治疗疾病和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 随着血型及不规则抗体检测、配血等输血技术的不断发展, 因血型、配血及不规则抗体等因素不合所引起的输血反应临床较少发生, 但过敏及非溶血性反应等其他类型的输血反应临床时有发生[1]。笔者通过回顾分析周口市中心血站统计的58例输血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 为进一步预防和做好此类输血反应的处理提供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区三家主要医疗机构13188例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 年龄15天~78岁, 所有病例均输注同型血液制品。研究对象中共发生输血反应58例, 其中男32例, 女26例, 有输血史者51例, 有妊娠史者20例。
1. 2 方法 参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年)》要求, 医护人员在患者输血过程中应密切观察, 及时记录患者所发生的各种输血不良反应, 并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 由血站质控科负责对所有输血发生不良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和分析。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1 不同年度输血不良反应比较 调查的三个年度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52%、0.48%和0.41%, 不良反应发生率呈下降趋势, 但三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 2 不同血液品种输血不良反应比较 低温沉淀物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 为3.94%, 其次为单采血小板的1.63%,低温沉淀物和单采血小板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血浆和红细胞制品(P<0.05), 表2。
表1 各年度输血反应状况统计[n, n(%)]
表2 各种类型血液品种输血反应分布状况[n, n(%)]
输血是患者临床救治过程中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药物等其他方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输血不当时将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输血不良反应为患者在输注血液或血液制品时所发生的任何输血前所不能预料的反应。近年来, 随着实验室检测技术和血型免疫学的发展, 因血型、配血及不规则抗体等因素不合所引起的输血反应临床较少发生, 但输血所引起的过敏反应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仍时有发生。本文通过回顾分析58例输血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 为减少和杜绝此类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依据。
本次调查的58例输血反应主要是即发型输血反应, 其中过敏性输血反应和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分别占62.07%和36.21%。在临床常用的红细胞制品、冰冻血浆、单采血小板及低温沉淀物等血液制品中, 以红细胞制品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0.32%), 单采血小板和低温沉淀物的输血不良反应较高, 分别为1.63%和3.94%, 可能与血浆蛋白及较快速度输注高浓度血小板有关, 此外输注血小板和低温沉淀物的病例往往为血液病患者, 因长时间反复输注血液制品, 导致体内不规则抗体的产生, 也是此类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重要原因, 因此, 这就提醒我们进行科学、合理的输血对预防和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尤为重要[2]。本次调查的三家医院总输血不良反应率为0.47%, 低于一些文献的报道[3]。因而, 笔者认为对需要反复输血或血液成分的患者可以选用少白细胞的血液制品及输血前进行HLA配型等措施来预防和减少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和过敏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对有过敏史、输血史的患者输血前给予抗组胺药、解热药或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来预防输血反应的发生。
[1] 李小平, 李红霞, 袁学文.输血不良反应60例临床分析.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1,32(8):109-111.
[2] 危燕芬, 朱仕清.输血不良反应的分析.试验与检验医学,2012,30(2):178-179.
[3] 蔡昕, 杜跃耀, 陈勤奋.170次急性输血反应临床分析.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0,37(5):575-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