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 娄 艳
相信大家都有过输液(打吊针)前做皮试的经历,但多数人对皮试并不了解。那么,什么是皮试?为什么要做皮试?皮试的类型及方法又有哪些?青霉素类药物是常见的需要做皮试的药物,它的适用人群及不推荐人群分别是哪些?影响青霉素皮试结果的药物有哪些?除了青霉素类药物,还有哪些药物是需要做皮试的呢?皮试的结果一旦确定一辈子都不变吗?关于皮试的问题太多太多,下面选几个代表性的问题为大家逐一解答。
皮试是皮肤(或皮内)敏感试验的简称,通常取微量的药物用注射器作用于患者皮肤,是临床最常用的特异性检查。某些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如青霉素、链霉素、细胞色素C等。皮试就是用来测试患者对某种药物是否产生过敏性,是借助抗原、抗体在皮肤内或皮肤上的反应进行免疫学检测的一种方法。
皮试之目的是确保某种药物可以安全地注入患者体内。若患者对药物过敏,或皮试结果呈阳性,药物注入体内后会产生诸多不良的生理反应,常见的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皮炎、发热、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过敏性休克等,其中以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如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皮试的最常用部位是前臂曲侧,因此处皮肤较为光滑细腻,便于试验操作和结果观察。左右两臂一侧作试验,另一侧作对照。需要时也可选用上臂或背部皮肤。具体试验方法可分为皮内试验、挑刺试验和斑贴试验。其中临床最为常见的是皮内试验。
皮试的结果判定较为复杂,一般来说如果皮试部位有红晕、硬结并且直径超过1厘米以上者为阳性反应。由于每种药物皮试结果判定时间与方法存在差异,所以皮试结果判定需由经培训的专业医务人员来进行。
常用药物中,以青霉素类药物引起过敏性反应较为多见,不同地区及人群发生率在6%~25%之间。为了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特别是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规定青霉素在使用前需要做皮肤敏感试验。皮试是目前预测青霉素速发型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荨麻疹以及支气管哮喘等)最为快捷、敏感和经济的方法,能有效降低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的风险。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无论成人或儿童,在使用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前均需做青霉素皮试。无论口服、静滴或肌注等不同给药途径,停药72小时以上,均应重新皮试。
>> 相关链接
青霉素皮试三误区
1.既往皮试阳性就是青霉素过敏
既往青霉素皮试阳性的患者,如无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在过敏史中应表述为“青霉素皮试阳性(+)”,而不应表述为“青霉素过敏”。
2.皮试阴性就可以随便使用青霉素类药物
皮试阴性表示发生过敏性休克等速发型过敏反应的风险较低,可接受青霉素类药物治疗。但皮试结果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可能,假阴性发生率为1%~3%,假阳性则发生比例更高。假阳性指患者本身不对青霉素过敏,但皮试出现了阳性结果。这时医生往往会不选择青霉素类药物,导致患者治疗费用增加。假阴性则相反,患者本身对青霉素过敏,皮试却出现了阴性结果。此时医生如选用青霉素类药物,患者极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如抢救不及时,就有死亡的风险。
3.一次皮试阳性终生不能再皮试
青霉素皮试有假阳性、假阴性可能,故停用青霉素超过3天,应重新皮试。且青霉素过敏者随着时间的推移,50%发生过敏反应者在5年内不再过敏,80%在10年内不再过敏,这些患者今后仍可重复青霉素皮试,重新评估能否应用青霉素类药物。
不推荐做青霉素皮试人群则包括:近4周内发生过速发型过敏反应者;过敏性休克高危人群,如哮喘控制不佳,有小剂量过敏原导致严重过敏反应病史等;患有皮肤划痕症,急慢性荨麻瘆等皮肤疾病。这是因为,过敏原进入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当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与机体内的抗体结合,会再次诱发机体发生更为严重的过敏反应。所以,对于近期曾出现过敏反应或患有急慢性荨麻疹等过敏史的患者,不推荐甚至禁行青霉素皮试。
有些药物可能会影响青霉素皮试的结果或影响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后的救治,因此在行青霉素皮试之前需要停用。包括:停用一代抗组胺药(苯海拉明)至少72小时;停用二代抗组胺药(西替利嗪、氯雷他定)至少1周;停用鼻腔喷雾剂至少72小时;停用雷尼替丁等H2受体拮抗剂至少48小时;停用影响过敏反应抢救的药物至少24小时,如普萘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卡托普利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指出,除了青霉素类药物需要皮试,包括破伤风、白喉、肉毒及气性坏疽抗毒素、抗蛇毒血清、α-糜蛋白酶注射剂、抗炭疽血清、抗狂犬病血清、细胞色素C、有机碘造影剂、降纤酶注射剂、胸腺素注射剂、玻璃酸酶注射剂、鱼肝油酸钠注射剂,以上药物在使用前必须做皮试。另外,如果药品说明书特别说明需要皮试的,在使用前也需皮试。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皮试的相关知识,希望能让大家对皮试以及需要做皮试的药物有个基本的了解。明确皮试是为了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特别是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并在临床用药前主动告知医生过敏史,积极配合医生工作,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