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型痤疮的疗效观察

2013-11-01 05:23陈淑珍
关键词:脓疱刮痧乳膏

陈淑珍

(中国农业大学东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100083)

寻常型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和疤痕。好发于面、背、胸等富含皮脂腺的部位[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9月—2011年6月我科门诊共收治166例寻常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84例和西药组(对照组)82例,治疗组中男39例,女45例,年龄17~25岁的患者71例,26~30岁的患者13例,平均(20.9±5.1)岁;病程6个月~3年。对照组中男38例,女44例,年龄17~25岁的患者70例,26~30岁的患者12例,平均(21.1±1.9)岁;病程6个月~3年。2组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按照Pillsbury分类方法,纳入观察的病例临床分级为Ⅰ~Ⅲ级。

1.2 治疗方法 西药组给予口服甲硝唑片,维生素B6片,外涂盐酸环丙沙星乳膏,0.025%维A酸乳膏。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给予口服中药汤剂并配合刮痧治疗4周。

1.2.1 治疗组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将治疗组84例寻常型痤疮病人分为肺经风热、肠胃湿热、痰湿瘀滞3型[2]。(1)肺经风热型:临床主要表现为粉刺色红伴痛痒,或有脓疱,伴口渴便秘,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方用枇杷清肺饮加减。处方:杷叶 12 g、黄柏 6 g、黄连 3 g、人参 9 g、桑皮 12 g、连翘 9 g、白芷9 g、当归9 g、甘草3 g等组成,肺热甚者加桔梗12 g,口渴加生石膏9 g,便秘加生大黄3 g。(2)肠胃湿热型 症状主要表现为颜面背部红肿痛,常有脓疱,以下颌部为甚,伴口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方用胃苓汤合茵陈蒿汤加减。处方茵陈15 g、栀子 12 g、云苓 15 g、苍术 9 g、黄柏 9 g、陈皮 9 g、白术9 g、川朴6 g、大黄 6 g、甘草 3 g等组成。(3)痰湿瘀滞型:主要表现为皮疹颜色黯红,以结节、脓疱为主,伴纳呆腹胀,舌黯红苔黄腻,脉弦滑。方用二陈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处方陈皮 15 g、半夏 9 g、当归 9 g、川芎 6 g、赤芍 9 g、生地黄 12 g、桃仁 9 g、红花 9 g、云苓 15 g、丹皮 9 g、夏枯草 9 g,如伴有淤血痛经者加益母草15 g、桂枝6 g。以上证型均每天1剂,分2次于饭后服,14剂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隔3 d。

外用刮痧疗法:在病人颈项背部选择没有痤疮突起的部位,用75%的乙醇常规消毒后,用已消毒的刮痧板蘸刮痧油,按从上往下从内到外的顺序刮拭,后项部从风府刮至大椎,风池刮至肩井,背部对督脉和两侧俞穴及华佗夹脊穴从上往下顺刮,重刮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大肠俞、肾俞至皮肤发红,皮下有痧点或瘀斑为度。2次/周,共治疗4周,为1个疗程。

1.2.2 对照组 口服甲硝唑片,3次/d,1片/次;维生素B6片,3次/d,1片/次。外涂盐酸环丙沙星乳膏,0.025%维A酸乳膏。共治疗4周。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 皮损及炎症等皮肤损害消退多于90%,自觉症状消失,为治愈;消退60~89%,自觉症状改善,为显效;消退30~59%,自觉症状稍减,为好转;消退不足30%,皮损和症状均无变化或加重,为无效[3]。

2.2 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45.2%,总有效率78.5%;对照组治愈率20.7%总有效率54.9%。经统计学分析2组治愈率差异为(χ2=11.248,P<0.01),总有效率差异为(χ2=10.514 ,P<0.05),见表 1。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寻常型痤疮是一种常见的多发于青壮年的皮肤病,祖国医学早在《内经》时代已有“痤疮”之记载,《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曰:“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北宋《太平圣惠方》定名为“粉刺”,明代也称“粉花疮”,清代又谓之“酒刺”,现代民间俗谓“暗疮”,是以肺经风热、肠胃湿热、脾失健运化湿生痰为病机。肺主皮毛,司汗孔开合,脾主运化水谷,人体上部为阳,头为诸阳之会,面部为阳明经所属,阳明经多气多血。青春期生机蓬勃,气血旺盛,阳长有余,若因饮食失节,嗜食辛辣肥甘厚味,胃火炽盛或生活无序,缺乏锻炼,脾失健运,湿热内生,痰血瘀结,种种原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从阳化热。火性炎上,致肺失宣畅,开合失司,壅滞肌肤,怫郁于面,形成红肿粉刺,其病理性质属于阳热实证。枇杷清肺饮出自《医宗金鉴》,由枇杷叶、桑白皮、黄柏、川连、人参、生甘草组成。主治肺风酒刺,面鼻生疮、色赤肿痛[4]。方中杷叶、桑白皮、川连、黄柏清心肺及中焦火毒,解血分邪热,黄芩、白芷疏风,当归活血,甘草清热解毒,调气补中,调和诸药。茵陈蒿汤为仲景名方,见于《伤寒论》,此方以泻太阴、阳明之湿热显著,方中茵陈、青蒿、大黄、栀子、清热利湿苦寒直折上炎之火[5],配合云苓、厚朴、陈皮、苍术、甘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诸药和用,可清热利湿,健脾和胃,脾胃复健,则诸证自除。血府逐瘀汤为活血化瘀消癥散结的经典方[6],配以陈皮半夏行气化痰,健脾利湿,茯苓渗利下行益心脾之气,治疗脓疱结节性痤疮效果最佳。刮痧疗法是中医外治法之一,是基于人体经络理论的传导感应作用即经络能够把体表接受到的各种感应传导到体内,同时内脏的变化也可通过经络反应到体表。通过刮痧治疗刺激经络穴位,快速疏通经络,排出经络气血中的痧毒,调节脏腑功能,行气血,调阴阳以使阴阳平衡,祛除疾病[7]。通过临床观察证实,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痤疮,确实有满意的临床疗效。

[1]张信江.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13.

[2]李曰庆.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58.

[4]吴谦,刘裕铎.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27.

[5]王军.加味茵陈蒿汤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痤疮62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8):47-48.

[6]王伟.活血化瘀法在顽固性痤疮治疗中的运用[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7):599.

[7]邓麒廷,杨智荣.刮痧疗法的研究进展[J].中外医疗,2011,30(9):187,189.

猜你喜欢
脓疱刮痧乳膏
疤痕止痒软化乳膏在瘢痕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脉冲染料激光仪联合疤痕止痒软化乳膏治疗增生性瘢痕
卤米松乳膏联合维生素E乳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分析
布替萘芬乳膏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分析
循经刮痧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年轻人不要盲目刮痧
为什么刮痧要避开脖子这个区域
无菌性脓疱病研究进展
未成年人角层下脓疱病及文献病例分析
推拿结合砭石刮痧在面部美容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