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跆拳道制胜因素宏观架构及微观理论解读

2013-11-01 05:46徐福振王三保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步法跆拳道竞技

徐福振,王三保

(1.天津体育学院,天津300381;2.武汉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

跆拳道是中国竞技体育的潜优势项目,近年取得不俗成绩,在近四届奥运会中获得四枚金牌,诸多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专家、学者们对跆拳道项目的理论认识,特别是基于项目制胜因素上的不断深入探索。然而综观现有研究发现,不同时段的研究者们对跆拳道项目制胜因素的概念表述不甚明晰,且仅仅局限于将制胜因素归结为体能或技术外在表现的几个简单元素,并做一下简单的描述,致使其内涵模糊,难以真正指导实践。由于跆拳道项目的不断发展,竞赛规则也随之不断变更,导致其制胜因素及其组构模式复杂化、多元化。而相关理论及实践者的思维没能及时转变与跟进,认识落后于实践的发展,致使中国跆拳道运动女子优势不强,男子也得不到应有的突破。

制胜因素是运动项目制胜规律的核心,对运动训练及竞赛起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2012年伦敦奥运中国虽再夺一枚金牌,但中国跆拳道运动仍面临着整体运动实力不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不协调等问题。因此从进一步完善跆拳道运动训练理论,服务大赛训练、竞赛实践,为中国跆拳道运动可持续发展、备战2016年奥运会提供理论支撑与智力支持的角度,对跆拳道项目的制胜因素进行宏观架构到微观内涵解读的路径进行再认识与再突破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跆拳道项目制胜因素。

1.2 研究方法

1.2.1 录像分析法

针对本课题研究需要,观摩04、08、12近3个奥运会周期的跆拳道世界大赛及国内大赛的视频资料,并对比赛中中外运动员的体能、技术、战术、心理、智力指标的运用进行统计、反复比对与图像解析,确立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制胜点,为本研究提供定性与定量理论支撑。

1.2.2 数理统计法

对所获得数据,利用SPSS、Excel等软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为论文的研究提供实证理论依据。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制胜因素概念

制胜因素是运动员之间取胜的要素,通常每个项目的制胜因素不仅仅只有一两个,而是由多个因素组成的制胜因素群,不同的因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2.2 跆拳道项目制胜因素

跆拳道项目竞赛的理想状态是运动员的每次踢击都能准确、有效地命中规则击点而得分乃至得高分,因而其终极制胜因素就是“准”。依项目特点、规则、结合运动学的角度来看,要想踢击准确、有效,运动员首先必须有“快”的踢击能力与反踢击能力,在2分钟内速战速决,以获取胜利,因而“快”是跆拳道项目制胜的核心要素。其次跆拳道是捉对直接对抗性项目,运动员的竞技水平的发挥是在身体间歇性的接触中相比较而存在的,因而能否“控”与“反控”竞赛局面是项目制胜的一个关键要素。另外“高位”获分能够瞬间使跆拳道竞赛获取优势,拉大比分差距,从而给竞赛获胜创造有利条件,因而“高”成为现代跆拳道制胜的重点因素。最后跆拳道竞赛中运动员的体、技、战、心、智五竞技能力是随着竞赛的不断深入在不断变化的,如何依据竞赛实际,进行变化的技术、战术策略的运用与制定从而获取竞争优势已成为现代跆拳道不可或缺的动力因素。跆拳道项目五制胜因素不是单一或叠加而存在的,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其宏观架构如下(图1)。

图1 跆拳道项目制胜因素宏观理论架构

2.3 跆拳道项目制胜因素微观理论解读

2.3.1 “准”

2.3.1.1 击点准确、得分有效 在跆拳道奥林匹克竞赛中,运动员在规定的时空内,运用脚、手技术准确击中规则得点对于比赛的制胜至关重要。目前跆拳道世界大赛中高水平选手每局踢击准确、有效率最高达50%左右,在每局短短的2分钟比赛中运动员平均踢击次数达8.5次,最高达15次左右[1],如果踢击的准确性与有效性不高,不仅体能消耗巨大,而且在比分落后或相持时必然要过多采用主动进攻战术,导致竞赛节奏混乱而难以控制局面。以2007年世界锦标赛吴静钰对阵泰国选手姚瓦帕冠亚军决赛为例,第一回合吴静钰踢击6次,2次得分,其中开场10秒后首击即中高位横踢得分2分,另一击击中躯干得1分,踢击准确得分率为36.67%。相较而言泰国选手姚瓦帕8击0中,踢击准确得分率为0%。第二局吴静钰8击一中(12.5%的击中得分率),以一记高位下劈击中头部获2分,姚瓦帕7击0中,得分率0%。本场比赛以泰方放弃第三回合,吴静钰以5:0高比分获胜。准确、有效的踢击,特别是首击得分不仅能加强选手的竞赛心理,也为竞赛制胜赢得时间,更为比赛扩大竞争优势提供平台。

2.3.1.2 用力准确、技术标准 “准”在字面只是一个竞赛结果的描述和比赛的外在表现,即运动员运用技术手段击中规则规定的部位并且力度达标,这是现代跆拳道竞赛“准确”的外在制胜要求。“准”更深刻的内涵是技术用力的准确性,技术的每一个环节完成的标准性。用力准确主要体现在首先运动员必须击中规则得点,在击中的同时,力度必须达到一定程度使电子护具能感应接触从而使击打有效。竞赛中常常出现运动员击中规定区域但力量不够,缺乏击打程度而得不到有效的比分。这种情况就是运动员的技术用力准确度不够,踢击的时空不当造成的。技术是否标准是跆拳道项目制胜的基石。研究表明:跆拳道主要得分技术依次为前横踢、后横踢、下劈、后踢、双飞、360度旋踢。得分关键技术是横踢技术占80%左右,横踢技术是在单脚支撑状态下进行的,从生物力学的角度解释,必须是支撑稳固、髋干转动,髋、膝、踝依次发力击打目标,动作特点是蹬、转、提、屈、踢,这五个动作顺序必须依次进行,并且要依据运动员自身形体特征动作到位,保持攻防过程中的身体平衡。下劈技术是跆拳道中的高分、高难技术,具有较强的杀伤力,动作顺序依次为蹬、移、屈、踢、收,劈击技术要求运动员有较好的柔韧性、时间空间感较强,支撑平衡能力强,爆发力较好,本体感觉好[2]。

2.3.1.3 判断准确、时空恰当 跆拳道运动是捉对对抗性运动,竞技水平的高低是在双方激烈对抗中实现的,运动员的竞技实力发挥主要体现在自身,同时也受对手竞技能力水平的影响。比赛中对于攻击距离判断的准确性对场地边界感知的准确性、良好攻击时机捕捉的准确性都是非常关键的。对瞬间比赛机遇把握的准确性,如对手一次主动进攻无效时,借其调整身体状态、维持稳定的瞬间进行一次强有力的反击进攻,抓住机遇一击踢中以扩大胜势。对自身状态、对手状态的了解细致与否,以及比赛环境控制的准确性、技术完成过程中内外力转换衔接的准确性、心理与体能和技能三者相结合的准确性也是“准”的深刻内涵。运动员在踢击之前必须准确判定自身与对手之间的空间距离以及时机是否恰当。空间距离过大会导致进攻失败,消耗体力,空间距离过小会导致技术发挥受限,同样会使进攻无效,同时又可能处理不好,露出破绽,遭致对手的反击。对对手的赛中状态的判断不准确,不能准确揣测其进攻与防守的预期,同样也会使运动员自身陷入茫然,不能准确抓住防守与反击的时机,竞赛思路不清晰,找不到突破口,引致竞赛失利。

2.3.2 “快”

2.3.2.1 动作快捷、简单高效 跆拳道竞赛每局竞赛时间短,场地面积小,且项目本身是以技能、体能为主导的项目,运动员要想在有限的时空内发挥高水平的竞技能力而制胜,必须具备“快”的技术动作速度、“快”的位移速度。“快”的动作速度主要是指技术动作击打快、回收快、转换快、链接快。研究表明:跆拳道每次交手仅用0.41秒~0.51秒,包括进攻与防守,单个技术动作完成的时间仅为1.08秒左右。比如后横踢技术持续时间为0.30秒,前横踢技术持续时间为0.40秒,后下劈技术持续时间为0.49秒,前下劈技术持续时间为0.43秒[3],主要技术动作单次完成时间均值为0.41秒。在每场高水平跆拳道竞赛中,对抗双方运动员之间的攻防转换平均达73次,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多次的单次技术动作,不仅要求运动员的技术娴熟,而且要求运动员的技术动态定型,更要求运动员的动作完成速度达到极致。跆拳道竞赛的另一核心特点是运动员必须通过身体的快速移动来调整与对手之间的距离,寻找出击时机与躲避进攻,因而运动员快速位移的能力是标志其竞技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也是项目制胜的必备条件。身体的快速位移是依据灵敏的步法来实现的,跆拳道主要步法有前上步、前交叉步、前360、后撤步、后交叉步、后360,在每回合比赛中不同步法的使用与变换平均达45.6次,移动距离达86.9米左右。表1为中国运动员吴静钰2012年伦敦奥运会冠亚军决赛对阵美国运动员布里奇特第一回合主要步法时间统计数据。

表1 伦敦奥运冠亚军决赛吴静钰、布里奇特主要步法动作时间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本场比赛除前360与后360吴静钰步法动作速度较布里奇特慢而外,其他4种核心步法动作速度均高于布里奇特。本场竞赛吴静钰总步法变换47次,移动总距离为127.3m,布里奇特步法变换42次,移动总距离为119.8m,概率上而言吴静钰步法移动的动作速度相应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为比赛的制胜提供给了时间与空间机遇。

要想有较快的动作速度,运动员必须动作定型、简洁,技术线路清晰,同时在体能上要具备良好的快速力量、最大力量,攻击技法高度符合个人体征并能制约对手,完成动作干脆,果断不拖泥带水,攻击距离适宜。因而运动员在竞赛中必须削减不必要的多余技术动作,剔除华而不实的成分,尽量做到实用高效。

2.3.2.2 反应及时、策略到位 良好的反应速度是跆拳道竞赛中的进攻与防守相互转换,进攻防守一体化的重要纽带与润滑剂。竞赛中运动员的技术动作的完成先期必须要有预判,然后在大脑中依据以往的经验累积迅速决策,进而快速启动相对应技术予以进攻或者防守。这种反应的快慢对于竞赛来说非常重要,有时甚至是竞赛致命环节直接决定着竞赛的胜负。表2为伦敦奥运会吴静钰与布里奇特亚军决赛各步法反应时。

表2 吴静钰、布里奇特伦敦奥运会冠亚军决赛各步法反应均时

依表2可知,本场比赛吴静钰对动作敏感度较布利奇特高,这与吴静钰近年的各项专项素质的提高及竞赛经验的积累是非常相关的,从而为竞赛制胜赢得了时间、机遇,更赢得了心理与最终的比赛胜利。

2.3.2.3 主动进攻、抢占先机 跆拳道的“快”的内涵在于战术要采取积极主动策略,随着竞赛时间的减少,场地的缩小,一味地消极防守战略已逐渐淘汰。特别是场地减小导致边角战术增多,如果不快速进攻,速战速决,往往会把自己逼入死角,在士气上也占不到优势,这样往往会导致技术发挥受限,被动应战,使本方处于竞争弱势。运动员必须建立在快速运动中求生存,快速进攻中求发展的思路,强化非赢不可的霸气,夺取有利战术地位。

2.3.3 “控”

2.3.3.1 控制准确、节奏适宜 通常捉对直接身体对抗性项目的特点在于运动员的竞技水平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受到对手竞技水平发挥的影响,因而竞赛中就存在一个“控制”局面的问题。而“控制”在跆拳道竞赛中来说是相互的、动态变化的,是“控制”、“被控”、“反控”、“控制”、“被控”、“反控”……的一个循环过程。优秀运动员一般对竞赛局面有较高的控制能力,除本身的竞技水平好而外,良好的比赛经验,综合的判断能力,可以使其在竞赛中游刃有余,准确地把握竞赛节奏,恰当地处理“控”的多元转化,使比赛处于自身的主控态势。跆拳道竞赛的控制主要体现在进攻、相持、防守、反攻几个战术上,而这几个战术主要以运动员的技术为载体来实现。比如一次进攻成功是采取强化连续进攻战略,还是稍退保绩策略、还是消极防守求次状态,运动员都要依据现场的实际作出准确决断并实施相应技战术延续竞赛。而对手一记踢击成功是抓住机遇采取迅速反击战略,还是拉开距离调整体位伺机反击战术,还是贴靠降低被连续击中的策略,都需要运动员的准确控制能力。要想处于主控地位,运动员除了必须具备硬的技术、强的作风、好的心理、优的体能,还必须全面了解对手的技战术特点,对现场瞬息万变的竞赛信息进行快速分析、判断,然后进行有效的决策与实施。

2.3.3.2 体能分配合理、松紧有度 随着竞赛规则的不断更新,体能的重要性在跆拳道竞赛制胜中日趋凸显。而且在竞赛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环节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是有所不同的。跆拳道竞赛中运动员单个技术动作完成约需1.08s左右,步法调整频繁,每回合次数约为23~25次左右,每次均时为6.20~6.80s之间[4],这就使得运动员在攻击与移动过程中必须具备较好的短时间内肌肉爆发力。2008年跆拳道奥运选拔赛的心率遥测数据显示男子心率峰值为173.6,均值为170.9,女子峰值为165.5,均值为162.7。同年的全国跆拳道锦标赛中,随机检测的赛后男子BLA为11.14±1.70mmol/L,女子为9.96±2.27 mmol/L,依生化角度,跆拳道项目属耐乳酸项目,无氧糖酵解供能在竞赛中占重要地位[5]。另外跆拳道中的相持阶段及贴靠技术使用过程中,运动员以灵活的步法移动或与对手贴靠进行战机搜索与体力缓冲与调整,此阶段为有氧代谢与磷酸原供能为主要特征。因此跆拳道的“控”体现在对自身体能分配的控制与运用诱导战术消耗对方体能的控制以达到抑制对手技术发挥的有效性上。从战术角度而言体能较强、技术较硬的选手多半喜欢强攻型打法和压迫式打法,具备短时间内连续进攻的能力,但体力消耗可能就较大,攻击性在持续的战斗中会减弱。而灵巧型选手则多半选择取点型打法,避实、击虚,以智取胜,这种打法节省体力,但非主动进攻型打法容易导致战机贻误,士气不高。最适宜的打法是运动员依据个人特征结合对手的特点,在实际的竞赛中合理调整进攻与防守节奏,扬长避短,使进、退、防、反处于一个动态协调的整体中,从而取得竞赛胜利。

2.3.3.3 心理稳定、降低失点 在技术水平无限接近的现代跆拳道竞赛中,全面高水准的技术无疑仍旧是取胜的核心因子,而如何超水平发挥运动员本身的竞技水平则直接决定着竞赛的结果,因而强硬的心理素质、稳定的心理状态就成为跆拳道竞赛制胜的重要保障。

在激烈对抗的竞赛中,运动员的任何一个微小失误都有可能给取胜带来致命的打击,这种打击反过来影响着运动员稳定的心态,如打法急躁而造成的技术不稳定,时机不成熟、距离不恰当而强行进攻,进攻失败导致被反击引起一系列的挫折连锁反应,将会大大降低运动员的竞赛自信心,从而导致竞赛弱势。2007世界锦标赛冠亚军决赛中,开赛的第一回合的第十秒钟,中国吴静钰一记重度高位横踢技术击中泰国选手头部获2分,首击即中使吴静钰比赛信心大增,越打越顺,越打越稳,竞赛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最终大比分获胜。相比而言,泰国选手姚瓦帕在被击中之后,步法明显零散、连续性不强、判断相对模糊、进攻浮躁成功率低、被逼边角次数增加,竞赛处于极度被动状态,首局失利。第二局比赛中,由于姚瓦帕求胜心切,进攻频繁,体能消耗较大导致动作速度明显降低,技术发挥不稳,吴静钰乘其露底空档伺机反击,28秒时一记高位下劈反击击中对方头部将竞赛定格为5:0,而姚瓦帕则失去后续竞赛信心,第三局直接弃权认输。赛后谈及比赛过程姚瓦帕表示,除竞技水平上有一定的差距而外,主要的是竞赛心理的紊乱而导致竞赛局面失控。

2.3.4 “高”

2.3.4.1 高位击头,力夺高分 跆拳道的“高”是项目规则和技术发展所致,最新规则规定有效击中头部为2分,击倒后读秒还可加一分。研究表明:韩国跆拳道比赛中,尤其是攻击者在封闭姿势和单个后旋踢击头频率较高,高位击头技术已经成为跆拳道竞赛制胜的趋势技术[6]。

2.3.4.2 技术“高难”,险中求胜 随着跆拳道项目的不断发展,单一简单技术得分并取胜的格局在逐渐萎缩,非常规技术的使用率,特别是高难度技术的使用率呈现逐步增加,这一趋势是项目商业化、职业化、社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劈腿技术的使用,劈腿技术要求较高的柔韧性,对运动员的快速力量、最大力量、平衡能力要求较常用横踢技术要高的多,而且攻防平衡较难把握,但从近年的竞赛统计看其使用频率呈现不断增加趋势(表3)。

从表3可以看出05全运会劈腿使用率为4.77%,2009年劈腿使用率为7.68%,2008奥运会劈腿使用率为13.20%,2012奥运会为 13.78%,得分率也从 8.14%到9.28%到奥运会的15.00%与15.89%,显然在规则的导引下跆拳道项目已从传统的单一简单技术取胜向多元化高难技术取胜转化。从表3统计数据看虽然劈腿的使用率不高(均值8.49%),成功率不高,但得分率很高(10.81%)并且全部为击头得分,依此表明下劈技术得分价值很高,并且顺应规则的发展与项目发展趋势。具备敢于求难、敢于求险、勇于突破,娴熟使用常规技术,大胆使用高难技术的综合素质是现代跆拳道竞技取胜的关键环节。

表3 05,09全运会及08,12奥运会下劈技术使用数据

2.3.5 “变”

2.3.5.1 技术多变,打法丰富 跆拳道的“变”其核心体现在技术的变化上,“变”不仅是竞赛规则不断完善的直接要求,更是项目发展的内在本质要求。而外在的表现就是运动员自身技术储量多元、丰富,也就是运动员得分手段的多样,打法变化多端。因而跆拳道竞赛的“变”的直接载体就是运动员的打法技术的变化。跆拳道技术种类繁多,但主要体现在腿法,得分主体技术是腿法技术。跆拳道竞赛的主要踢击动作技术有:横踢、下劈、后踢、双飞、360等,从近年跆拳道大赛中的踢击技术使用情况看,传统的横踢技术依旧是竞赛使用与得分的主流技术,但其他技术的使用也在不断攀升(表4)。

表4 05全运、09全运、08、12奥运主要踢腿技术使用比较

表4表明除08奥运的双飞而外,下劈、后踢、侧踢、双飞、后旋技术使用频率都几乎上升过半。表明跆拳道项目在规则导引下打法逐渐多变、复杂,因而运动员要想在大赛中制胜,除熟练掌握常规技术而外,还必须掌握非常规技术,增加技术储量,以不断变化的技术取胜。

2.3.5.2 战术灵活,思路清晰 跆拳道的“变”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战术的灵活多变,指导思想明确,决策迅速,针对性强且与战局变化耦合度高。战术是针对比赛不同的回合,同一回合的不同阶段设定的打法思路,具有重要的全局性及阶段性意义。跆拳道竞赛是在瞬间决出胜负的项目,运动员在比赛中必须头脑清醒,应变及时,对局势判断准确,并能在短时间确定应对策略以将竞赛持续下去。良好的战术能够帮助运动员获得竞争优势,并将优势保持,甚至能扭转战局。战术拙劣会导致竞赛劣势,如不及时扭转最终会导致失败。罗薇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雅典奥运会上罗薇第一场与韩国选手黄敬善对阵,竞技实力明显较对手低,制胜希望渺茫,但罗薇思路清晰,果断选取“顶优打劣”战术,以牵制技术应对对手特长技术,与对手拼骨气、打毅力,大胆进攻,遏制对方优势,逼迫黄敬善频频露底,获取进攻机遇,从而取得控制主动权,赢得最终的比赛。

2.4 跆拳道制胜因素之间的关系

“准”是跆拳道竞赛制胜的集中体现与最终落脚点,是最高层次的制胜因素,“准”是有效的“准”,无效的“准”是没有竞赛意义的。“准”是目的,“快”、“控”、“高”、“变”是手段,是基础,是“准”的实现载体及其实现过程。其中“快”是以“准”为目标的,无“准”的“快”是无效的快,是盲目的“快”,且“快”滋生“变”,“变”渗透着“快”,二者互相融合,互相影响,共同推进竞赛制胜的形成。“控”是“快”、“变”、“高”的直接目的,也是三者的集中体现,一切手段都是为了更好地控制比赛,最终获得准确有效的击中得分。“变”是五者中的最活跃的动力因素,无“变”无“快”,无“变”无“高”,无“变”无“控”,最终也无“准”。跆拳道制胜五因素是互相融合、互相渗透、相互密切相连的整体,在动态变化中共存于竞赛始末,共同推动着竞赛制胜进程的完成。

3 结论

1)跆拳道项目是以“准”、“快”、“控”、“高”、“变”为其制胜因素的。其中“准“是终极因素,表现为击打准、技术准、判断准;“快”是核心因素,表现为动作快、反应快、进攻主动;“控”是关键因素,表现为节奏适宜、攻防一体;“高”是重点因素,表现为高位打击,技术高难;“变”是动力因素,表现为技术多变、战术灵活。

2)跆拳道项目制胜五因素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渗透,共存于竞赛始末,推进竞赛制胜进程的完成。

[1] 王晓宁.跆拳道步法灵敏的研究及训练手段设计[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8.

[2] 林格友,郭永安.跆拳道运动员比赛前后最大耗氧量、血乳酸及血清LDH活性变化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4):340-341.

[3] 高炳红.跆拳道比赛时间结构与能量代谢特点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5):63-69.

[4] 吴建忠.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身体素质评价指标建构及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7.

[5] 黄宝红,王卫星.竞技跆拳道项目体能训练特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0):1419-1421.

[6] 黄宝红,王卫星,杨先军.跆拳道步法敏捷度训练仪的设计和应用[J].中国体育科技,2009,45(2):56-60.

[7] 胡宗祥,陈晓光.跆拳道横踢技术中躯干运动的生物力学分析[J].体育科学研究,2006,10(3):58-61.

[8] 王大庆.中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技战术现状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

[9] 庄长宽.跆拳道心理战术训练与临战指导方法探析[C].第十一届科协会议论文,2009.

猜你喜欢
步法跆拳道竞技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跆拳道奶奶
嘻哈跆拳道
大众武术健身之步法问题辨析
六步法创建有效的企业合规管理体系
女子跆拳道49 kg 级优秀运动员比赛步法使用成效
花与竞技少女
同台竞技
浅析乒乓球运动员的步法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