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斌 张铁明 谭延敏
(中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4)
目前,城市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已经广泛存在,这类独特而广泛的锻炼群体正因其简单的组织形式、广泛的群众基础、丰富的健身内容和独特的承载模式而备受学者关注并日益成为全民健身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它的存在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全民体质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十分明显的现实意义。但从文献查阅来看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研究多于实证研究,然而毋庸置疑透视和分析城市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开展现状和锻炼参与情况,将有利于采取更加有利的措施刺激和促进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是推进城市全民健身和提高国民体质的重要手段。
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是群体组织的一种特定形式,组织的社会结构概念来源于管理学中的组织形成理论,组织的社会结构分为正式结构和非正式结构,两者是相对而言的。非正式结构即非正式组织与非正式制度,它是指组织成员关系为非官方规定的,在自发的基础上为满足某种心理需要而有意或无意形成一种不定型的组织,并不受组织制度约束的一个群体结构[1]。西方行为管理科学,明确地把非正式结构组织确定为组织中存在着的因其成员的人际交往需要而自发形成的人际关系群体结构,即组织中存在的大量非正式结构组织。从此,非正式结构组织作为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被正式提出来了。体育社团是指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非盈利性的社团组织[2]。从概念上可以理解,它具有正式组织与正式制度,从结构上讲属于正式结构体育社团,而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体育活动群体中均客观存在着许多没有正式组织与正式制度约束的体育活动群体,即现实中存在着大量的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这是一种非正式的、不稳定的人的组合,这种自发性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具有社团独立、参与自愿和结合随意等特点[3]。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还发现与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比较接近的概念有很多,如非正式体育群体和非正式体育活动组织等[4],但无论哪种概念但实质都是人们在共同的爱好、利益、感情与友谊的基础上自发形成的体育锻炼群体。
表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一览表
表2 社团每次运动时间选择(n=600)
表3 每次锻炼持续时间分布(n=600)
表4 社团成员参与社团活动交通工具选择分布(n=600)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武汉市中心城区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成员,样本的选取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对象情况如表1所示,本调查小组在武汉市中心城区随机抽取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锻炼参与者700人作为研究对象,均来自武汉市中心城区的公园、空地、广场以及高校运动场所,锻炼项目包含诸如太极、广场舞以及空竹等诸多项目,对研究城市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1)文献法:通过知网、维普数据库以及万方数据库查阅2000年以来国内公开体育期刊上发表的相关文章做为研究的理论基础。(2)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634份,回收率90%,有效问卷600份,有效率为94%。(3)数理统计法:应用Excel软件对收集和整理的数据建立数据文件并进行数据处理,得出相关结论。
从表2我们不难看出,城市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每周参与社团锻炼的时间多集中在早晨,在实际调查中,36%的社团成员会选择在每天早晨起床之后首先参加社团的活动,而选择仅在周末参加社团锻炼活动的成员比例刚好为31%,这部分成员多为上班一族,年龄结构也相对年轻,多集中在40岁左右的成员,选择下午锻炼的社团成员和晚上的成员相对较少,所占比例分别为22%和11%,在具体调查中,选择晚上锻炼的社团多以健身舞蹈和室内项目为主要健身方式。
表3我们可以看出,城市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参与社团锻炼的时间大多数时间都在30min以上,以1h左右为最多,仅有11.2%的成员锻炼时间不足30min。社团成员彼此一起进行运动和锻炼是体育社团的内在纽带,也是我国体育社团的共同属性之一,这一点已经在前人的研究中被广泛认同,大家都比较一致的体育社团本身具有明显的促进成员间的交往、提升成员的运动水平以及丰富业余文娱生活等诸多实际意义。
课题小组在随机选择调查对象时发现,武汉市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多存在城市的广场、空地、公园区域以及高校的体育健身场所,这些是我们国家城市体育健身组织的普遍共性,也是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锻炼的空间特征之一。
如表4所示,城市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外出参加社团活动首选交通工具集中在步行和自行车两项上面,各占46.6%和22.6%分别为279人和134人,这是与我国城市居民的锻炼习惯相关联的,我们国家的城市居民多喜欢在距离自己社区比较近的公园、广场或高校场所进行健身,而很少的选择路途遥远的位置进行锻炼,这一特点在年龄偏于老龄化和女性为主的体育社团中间尤为明显,主要原因是他们的锻炼多采用步行和自行车为主要手段出行,社团的选择也会选择自己居住地附近的锻炼组织并参与其中。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的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会选择打车或者开私家车进行锻炼,这部分成员多为家境较好,而且年纪较为年轻的成员,所选择的项目也一般是比较激烈的现代项目,如篮球、足球以及游泳等等。
从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来看,目前我国城市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锻炼时空特征为:锻炼的时间选择多集中在每天的早晨,其次为周末时间和下午以及晚上,社团成员每次锻炼持续时间依次为60min以上人数最多,其次30~60min,最少的为30min以内;锻炼的空间分布中锻炼场所选择为城市的广场、空地、公园区域以及高校的体育健身场所人数最多,交纳场馆费用进行锻炼的人数相对较少,锻炼出行交通工具多采用步行和自行车,公交车和私家车出行的也存在,但是人数较少。
目前在我国城市之中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它也是目前我国城市当中群众体育开展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主要载体,更是提高国民体质的有效手段。这些体育社团成员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并可以自觉和自发的根据自身的情况积极参与锻炼。主要表现在社团成员会根据身体状况以及精力情况来选择距离自己家庭或者工作单位较近的区域进行锻炼,而项目的选择也多数与自己的兴趣相关联。锻炼成员参与体育锻炼时更易受客观的场地供给、社团组织情况以及主观的时间安排的影响;因此为加强城市体育事业建设、促进全民健身的全面开展和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建议广大相关政府部门和城市体育事业的领导者以及管理者应根据城市体育开展的现状做到有的放矢,给予足够政策法规支持的同时给予一定的场地保障以求可以进一步发展城市体育事业,繁荣城市体育,促进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发展,增强城市居民体质,让城市居民更加享受体育锻炼的过程,并在体育锻炼中得到身心的欢愉。
[1]谭延敏,张铁明.农村体育发展中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作用及管理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54-57.
[2]黄亚玲.我国体育社团的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155-157.
[3]孟凡强.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成因的理论探讨[J].体育学刊,2006,13(2):59.
[4]谭祝平,吴湘军.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在新农村体育发展中的作用[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10(6):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