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创建初期的理论建设

2013-10-26 06:42:48
观察与思考 2013年8期
关键词:人民出版社阶级恩格斯

□ 梁 宏

党的理论建设是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等建设的基础,是党的建设的根本。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历程表明,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新的历史时期,回顾中国共产党创建及对理论建设的探索实践,对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提高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使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更成熟、思想上更统一、政治上更坚强、组织上更巩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建及其理论基础

(一)无产阶级必须建立独立的政党

马克思在1843年底至1844年初写成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对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进行最初阐述。马克思指出,全人类的解放的希望在于新兴的无产阶级,因为它是“一个若不从其他一切社会领域解放出来并同时解放其他一切社会领域就不能解放自己的领域”①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4页、第15页、第14页。阶级。因此,“无产阶级要求否定私有财产”,②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4页、第15页、第14页。“宣告迄今为止的世界制度的解体”。③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4页、第15页、第14页。此后,马克思、恩格斯又多次论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其阶级地位决定了它革命最彻底,大公无私,富有远见和组织纪律性,并能成为一切被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根本利益的代表。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决定了它只有彻底消灭一切剥削制度,解放全体被剥削被压迫的劳动群众,自己才能得到彻底的解放。

1847年12月-1848年1月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了纲领即《共产党宣言》。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其余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①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1页、第262页、第264。1872年5月至1873年1月,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中指出:“只有现代化大工业所造成的、摆脱了一切历来的枷锁——包括把它束缚在土地上的枷锁——并被驱进大城市的无产阶级,才能实行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一切阶级统治的伟大变革”。②恩格斯:《论住宅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78页。无产阶级要完成自己的伟大历史使命,必须在本阶级政党的领导下,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进而创造条件,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

无产阶级是最先进和最具有远大前途的阶级;是最富于革命彻底性和最大公无私的阶级;是最富有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的阶级,能够代表其他一切被剥削、被压迫的劳动阶级的根本利益,是唯一能够带领其他劳动阶级前进的阶级。“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自觉的独立的运动。”③马克思、恩 格斯:《共 产党宣言》,《马克思恩 格斯选集》第1卷,北 京:人民出版 社,1972年版,第261页、第262页、第264。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无产阶级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建设本阶级的革命政党,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毛泽东同志后来也指出:“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自从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的一百多年的时间内,只是在有了俄国布尔塞维克领导十月革命,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战胜法西斯侵略的榜样的时候,才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和发展了新式的革命党。自从有了这样的革命党,世界革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④毛泽东:《全世界革命力量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57页。

(二)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利益的代表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应是一个独立的阶级政党—共产党,在《共产党宣言》中还明确阐述了党的性质。指出: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是无产阶级利益的代表,“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阶级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其他工人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⑤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1页、第262页、第264。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 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⑥马克 思、恩 格斯:《共产 党宣 言》,《马克 思恩格 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 版社,1972年 版,第261页、第262页、第264。

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科学认识,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为创建无产阶级政党而斗争,他们首先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同当时工人阶级政治组织的领导人及其主要盟员建立了密切的联系,通过口头、书信和报刊,影响着最杰出的盟员的理论观点。开展了反对魏特林主义和克利盖的“真正社会主义”的斗争,从而,使正义者同盟的指导思想,特别是主要领导人的思想,转向了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应邀加入正义者同盟,并把正义者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共产主义者同盟的诞生,就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后来,他们又建立了第一国际,并帮助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建立了自己独立的政党。

(三)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工人阶级政党的过程中,非常重视革命理论的作用。

他们在创立和巩固工人阶级政党的同时,进行了艰苦卓绝的理论研究工作,努力把他们的理论灌输到工人运动中去,指导工人阶级政党的革命斗争。

马克思、恩格斯还提出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是科学的共产主义世界观。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⑦马克思《〈黑格尔发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页。恩格斯在评述马克思著名划时代的著作时指出“我们党有很大的优点 ,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观点作为理论基础……”⑧恩格斯《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年版,第118页。

列宁在评价《共产党宣言》时说:“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语言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①列宁:《卡尔.马克思》,《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16页.《共产党宣言》成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与实践纲领。

列宁在创建俄国共产党的过程中,突出地强调了理论斗争的意义,阐述了革命理论对建设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重大意义,指出了革命理论对于革命运动的指导作用,即“没有革命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②列宁:《怎么办》,《列宁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41页。同时,还指出向工人阶级灌输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一项经常性的基本任务。

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条件及历史意义

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历史观、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解放的思想武器,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各国共产党产生的思想基础,各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则是各国共产党成立的阶级基础。

(一)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客观条件和历史条件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决不是偶然的,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和我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帮助下诞生的。

马克思主义被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并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和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中国共产党产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五四运动是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③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0页。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准备。

1921年前后,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列宁倡导的共产国际的成立,并派出使团来华建立联系,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提供了国际条件。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得到了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党的“一大”就明确提出要“联合第三国际”,④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3页、第67页。党的“二大”又正式作出加入共产国际的决议,由此成为国际的中国支部。⑤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3页、第67页。由于同共产国际的直接组织联系,中国共产党没有受到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思潮的影响,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都坚持了新型工人阶级政党的基本建党原则,这是中国共产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创立了比较完整的建党学说。马克思主义的建党理论阐明了工人阶级政党建设的一般规律,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⑥张星星:《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与中国共产党建设》,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第1页。中国共产党是以俄国的布尔什维克为榜样,是按照列宁关于新型工人阶级政党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出现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出席党的“一大”的13位代表,多数是学校教员和青年学生,属于知识分子阶层。当时全党50多名党员,绝大多数属于知识分子。这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之后,就到工人中去传播,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代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最终创立了中国共产党。

(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意义

中国的无产阶级除了富有组织性纪律性等一般无产阶级的优点之外,还深受三重压迫,革命最彻底;大多来自破产农民,便于结成工农联盟;分布相对集中,便于组织的特点和优点。而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其历史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成功。由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就能为中国革命指明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中国无产阶级通过掌握了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共产党来领导中国革命取代资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这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新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正如毛泽东说过:“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⑦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14页。“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①毛泽东:《全世界革命力量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57页。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正确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从创建之时就肩负起改造旧中国的重任,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的领导力量。

三、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理论建设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经历了从思想上创建到组织上创建的两个阶段。毛泽东说:“五四运动时期虽然还没有中国共产党,但是已经有了大批的赞成俄国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②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9页。从思想上建党的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永远保持先进性的一个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但这种马克思主义不是纯粹书本上的教条的马克思主义,而是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

创建时期,中国共产党还处在幼年时期,党的大多数成员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工人党员很少。党的建设的一个迫切任务是迅速在各地建立和健全党的组织机构,发展党员尤其是发展工人党员。

党的“一大”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明确提出要依靠工人农民和士兵,实行社会革命。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规定,党的纲领和任务是“承认无产阶级专政”,以革命手段“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和发动工人运动。党的“二大”强调共产党应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广大群众组织起来的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应当到“群众中去”,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民的目前利益,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农民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农民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一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是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是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在创建后的近两年里,中国共产党开始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制定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探讨现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任务、目标和前途等基本问题,实现了党的战略和策略的第一次转变。同时,党又积极投入到发动、组织和领导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去,扩大了自己在全国的政治影响,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先进性,能够真正承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大责任。

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在农村和战争环境中创建的中国共产党面对许多特殊的困难,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党建理论同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曲折的复杂的斗争实践中,对中国工人阶级政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问题作了艰苦的探索和实践,不仅使党的自身建设在初创时期已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也为以后党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毛泽东在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的基础上,密切结合中国国情,创立了在农民、小资产阶级为主体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毛泽东始终强调要着重从思想上建党,以达到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完全巩固,并形成了一系列独创性的经验,创造了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整风运动的新形式。毛泽东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③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地位》,《毛泽东选集》一卷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 498页。毛泽东还提出了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经常注意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高度重视党风建设,要求首先从思想上建党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建党学说的突出贡献。

重视理论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展望未来,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猜你喜欢
人民出版社阶级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少儿美术(2020年6期)2020-12-06 07:37:14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阶级话语与翻译:以英译《暴风骤雨》为例(1949~1966)
翻译界(2018年2期)2018-03-05 07:55:26
“偏离”与“回归”:京郊土改中的路径依赖与阶级划分(1949—1950)
近代史学刊(2017年1期)2017-08-16 06:06:03
抉择
全国新书目(2016年3期)2016-04-20 23:38:10
人民出版社
全国新书目(2014年7期)2014-09-19 20:49:20
被遗忘阶级的困顿与救赎——关于影片《钢的琴》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