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才杰
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①目前还没找到中共“一大”上通过的中共党纲中文本,能够看到的中共“一大”党纲有英文、俄文两种译本。两个译本出处不一,内容基本相同。本文为方便叙述,引用《“一大”前后》中第9-11页英文译稿。(以下简称《纲领》),是党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是党的“一大”精神的重要载体。《纲领》虽然没有对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作明确表述,但却在字里行间处处体现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理念。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和重要目标。
《纲领》前后15条,前3条带总纲性质,从总纲部分的内容来看,就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纲领》开宗明义确定了党的名称,表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建党方向。《纲领》第一条确定“我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名称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称谓问题,而是表明党的性质的大问题。在“一大”召开前,发起建党的陈独秀对党的名称叫什么,是叫社会党,还是共产党,不能决定。张申府回忆说:“陈独秀写信给我,并要我告诉李守常(李大钊)。信写得很长,主要讲创党的事。……我和守常研究,就叫共产党。这才是第三国际的意思,我们回了信。”②张申府:《建党初期的一些情况》 载《“一大”前后》(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20—221页。在党的“一大”通过的《纲领》上,以第一条的位置写明党的名称叫中国共产党,表明了这个党是真正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无产阶级政党。《纲领》还明确宣布: 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 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这些规定,清楚地回答了党成立的政治目的、革命目标和为实现这个目标所要采取的手段;明确了采用无产阶级专政是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原则;反映出人民群众对废除资本私有制,打破旧的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迫切愿望。《纲领》第三条“我党采取苏维埃的形式,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宣传共产主义,承认社会革命为我党的首要政策”,把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学说和联共(布)武装夺取政权的经验应用到中国革命实践中。
《纲领》中的这些规定,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从思想上立党、兴党,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制胜法宝。思想纯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纯洁性的鲜明标志,保持党的先进性首先是要保持全党思想上的先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表明,一个工人阶级政党,只有真正高举社会主义旗帜,才能在这个旗帜下团结起一支革命和建设的大军,党的各项事业才会前进和发展;什么时候丢弃了这个旗帜,或者形式主义地举着这个旗帜,什么时候就会被人民抛弃,这个党的命运也会宣告结束。苏联、东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兴衰历程,就是对这一规律的现实诠释。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他一方面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路。就如“十七大”报告所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因此,中国共产党要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不动摇,这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政治方向。
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十分重视党员队伍的建设,注重党员素质的提高。马克思、恩格斯在建党实践中,始终把坚持党员的先进性看作保持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实现党的伟大历史使命的首要问题,予以高度重视。他们在创建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党章中,就严格规定了盟员的条件,要求盟员的生活方式和活动必须符合同盟的目的,每个盟员都必须承认共产主义,服从同盟决议,保守同盟机密等。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577页。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中,中国早期共产主义分子逐步接受了马列建党思想,注重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奠定无产阶级组织基础。1920年9月16日,蔡和森在给毛泽东的信中提到:“布尔塞维克与门色维克(先同属社会民主党)的分裂,开首是争党员加入的条件,布派主张极严格。门派主张宽大。”“现在布党改名为共产党,加入条件仍极严格,所以十月革命时的党员仅万人(极确实的份子),现在不过六十万。”②《蔡和森给毛泽东的信 》载《“一大”前后》(一),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40—141页。并列举了六条入党条件,强调指出“党的组织为极集权的组织,党的纪律为铁的纪律,必如此才能养成少数极觉悟有组织的份子,适应战争时代及担负偌大的改造事业。”③《蔡和森给毛泽东的信 》载《“一大”前后》(一),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40—141页。
与此同时,“一大”前夕,共产国际代表来华对马列建党学说的介绍和宣传,也对早期共产主义分子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中共“一大”最后形成的《纲领》,在接收新党员和党员调转手续,对党的各级组织(从地方委员会到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建立等,均借鉴俄国布尔什维克的建党经验作了明确的规定,在党的名称,奋斗目标,组织原则、党员条件和入党手续等方面,与《俄国共产党党章》有相似之处。如第四条“凡接受我党的纲领和政策,愿意忠于党,不分性别、国籍,经过一名党员介绍,均可成为我们的同志;但在加入我党之前,必须断绝同反对我党纲领之任何党派的关系。”第五条“介绍党员的手续如下:被介绍人应由当地委员会审查;审查期限至多两个月。审查后经过半数以上党员同意,申请人即可取得党员资格。如该地区已成立执行委员会,应由该委员会批准。”第六条“在公开时机未成熟前,党的主张以至党员身分都应保守秘密。”
《纲领》中的这些规定,对保证党组织的先进性纯洁性十分重要,确保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个体方面的要求。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其先进性通过党的理论、纲领、根本宗旨、路线、方针、政策、阶级基础、队伍构成、执政绩效等多方面表现出来。其中,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党性纯洁与否,直接影响到党的先进性。因为党的理论、纲领、根本宗旨、路线、方针、政策,要靠党员在实际中去落实,党的执政绩效要靠党员的工作来实现,党的作风本身就是党员党性的外部表现特征。从本质上讲,一个先进的政党,必然要求它的成员是先进的,但只有党员的思想和行为符合党的先进性要求,两者才是统一的。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组织建设,才能确保党的先进性来自党员的先进性,并通过广大党员反映出最直接、最经常、最广泛、最具体的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中国早期共产主义分子在“一大”前夕,不仅从理论上初步接受和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学说,而且在实践中,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这不仅对党的《纲领》的制定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而且也体现在了《纲领》的内容上。
早期共产主义分子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把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邓中夏在《中国职工运动简史》中回忆说,组织工人运动是从1921年开始。①《邓中夏会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党领导的早期工人运动》, 载《“一大”前后》(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0页。张国焘《我的回忆》里认为陈独秀最注重如何展开各项实际工作,回忆陈独秀“认为共产党是工人的政党,不能没有工人,工会是共产党的基本组织,也不能没有。原有的工会不是组织落后,就根本不是工人的工会;因此我们须从头做起,组织工会,在工人中宣传共产主义,并吸收一些先进工人做党员。”②张国焘 :《我的回忆》, 载《“一大”前后》(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38页。1920年5月1日,陈独秀作了《劳动者底觉悟》演说,指出:“社会上各项人,只有做工的是台柱子,因为有他们的力量才把社会掌住,若是没做工的人,我们便没有衣食住和交通,我们便不能生存”。③《独秀文存》卷一,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36页、第537页、第531页。从而肯定了劳动者应是社会的主人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观点。同一天,他又发表了《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的文章。文章指出:“凡是自己不劳动,用资本去生息象靠田租股票生活的一班人,都是利息制度下底寄生废物。”④《独秀文存》卷一,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36页、第537页、第531页。文章还指出:“二十世纪的劳动运动,已经是要求管理权时代,不是要求待遇时代了”。⑤《独秀文存》卷一,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36页、第537页、第531页。从而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为争取自身解放而斗争。
党的另一位创始人李大钊也深入工人群众中,对工人的悲惨遭遇表示深切的关怀。他说:“工人的生活,尚不如骡马的生活;工人的生命,尚不如骡马的生命。”⑥《李大钊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154页、第138页、第540页。“辛辛苦苦生产的结果都为少数资本家所垄断、所掠夺。”⑦《李大钊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154页、第138页、第540页。同时,他对工人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加以充分的肯定。他说:“革命的力量常含蓄于工农阶级的下层民众之间。”“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多半要靠工农民众的努力。”⑧《李大钊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154页、第138页、第540页。
张国焘在《我的回忆》里还回忆了“一大”南湖会议中讨论工会组织问题和吸收工人参加共产党的问题。会议认为“中共应在中央所在地组设一个工人运动的总机构,并在各重要地区设分支机构,以为领导工运的枢纽。各地同志都应到工厂中去从事下层活动,将工人群众组织在工人俱乐部或其本厂的工会等组织之内。”“大会决定各地组织应在工人群众中宣扬马克思主义,如出版通俗刊物等”。⑨张国焘 《我的回忆》,载《“一大”前后》(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81-182页。
正是在这些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早期共产主义分子才在《纲领》中明确提出“以无产阶级的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废除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的消灭”,而且要求“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宣传共产主义”、“应根据职业的不同,利用工人、农民、兵士和学生组织,在党外进行活动”。
从《纲领》来看,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期就已经清醒地意识到人民群众在推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伟大作用,认识到党只有真正代表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真心拥护。也正因如此,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党能够自觉把自己当作人民群众实现自身利益的工具,始终把满足和实现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防止执政党脱离人民群众的危险,把党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这既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动力,也是党能够始终保持纯洁性和先进性的重要保障。
按照什么样的组织原则建立统一的中国共产党,是党在创建时期面临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坚持的一个重要的建党原则,就是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中国共产党直接继承了列宁的民主集中制建党组织原则。中共一大在《纲领》的讨论过程和结果中都有充分的体现。
从中国共产党创建时的情况看,党的创始者对列宁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是有基本了解的,中共“一大”召开之际,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陈独秀,因在广州工作繁忙,不能分身,未能参加大会。但他请陈公博带给大会各位代表的信中,提出了四条意见,指出“共产党应该是民主集中制,应该是信仰共产主义,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实行共产主义”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8月5日),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51935/176588/1 76589/10552325.html。的党纲交大会讨论。这些意见曾在会议上宣读和讨论过。就大会讨论的结果而言,陈独秀提出的党内生活要有民主指导思想,基本上为各地代表所接受;并规定了党的组织原则,强调既要有民主又要有集中。
《纲领》的制定过程,也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大会在制定“一大”纲领时,进行了讨论,对有分歧的问题,按多数人的意见作出了决定。对争论没有结果的条文,陈公博在英译本还加了一句注释:“此条款引起激烈争论,最后留至1922年第二次会议再作决定。”②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中国革命博物馆党史研究室:《“一大”前后》(一),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1页。就是说,这一条尚须下一次代表大会做进一步讨论和决定,体现了党的民主。
“一大”通过的纲领也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思想。纲领的第三条规定“我党采取苏维埃的形式”,即用组织党的委员会的形式确立集体领导制度,决定重大问题要由委员会集体讨论。第十五条规定“本纲领需经全国代表大会2/3的代表通过修正案时方可修改”。另一方面又强调了集中,规定自下而上建立严密的组织。凡是有5名党员的地方,可建立地方委员会。不到10人的地方委员会,只设书记一人;超过10人者,设财务委员、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各1人;超过30人者,设组织执行委员会;党员超过500人,或已成立5个以上的地方委员会时,由全国代表会议选出10名委员组成中央执行委员会,条件不具备的,则组织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个人必须服从组织,地方组织必须服从中央。纲领还要求党员遵守党的纪律,接受党组织的监督,特别提出,地方委员会的财政、出版和政策都应受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督和指导。这一规定,对保证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有重要作用。这样,中共“一大”就明确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完全按照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榜样,按照列宁主义的原则来建立。”“它是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把全体党员组成为一个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和统一纪律的战斗整体。”③《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105页。这些都表明我党是按照列宁的民主集中制建党组织原则建立起来的。
虽然,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党章上明确提出民主集中制原则是1927年6月1日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中,规定“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但《纲领》蕴含的民主集中制思想对健全党内正常政治生活,发展党内民主,加强组织纪律性,保证党组织上的统一和行动上的一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确保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制度基础。作为党根本的组织原则和制度体系的核心,只有坚持民主集中制,才能健全一系列体现民主集中制要求的党内规章制度,保证党在制度上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腐败除了贪污公款、瓜分公款、挪用公款、铺张浪费等经济上的表现外,还包括官僚习气、敷衍塞责、消极怠工和生活腐化、作风散漫等政治及作风方面的表现。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努力保持自身清正廉洁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应对困难和挑战的重要法宝。虽然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党内既没有可资谋取私利的政治权利,也没有提供腐败分子孽生的物质条件,甚至连开会的路费也需要代表个人赞助。但诱惑党内不坚定分子走向腐化变质的社会环境是存在的。作为中国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着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党将与腐败水火不容。虽然到1922年4月,中国共产党才建立最早的纪律监察机关——中央监察委员会。但在建党初期,党的反腐倡廉思想已逐渐萌发。
张国焘曾回忆,陈独秀主张:中国共产党不采取党魁制,并举出许多事例,证明中国过去各政党因采取党魁制而发生了种种流弊。他强调减低书记的职权,遇事公决;这不仅可以确立党内民主的作风,也可以杜绝党魁制的个人独裁及官僚式的流弊。①张国焘:《我的回忆》,载《“一大”前后》(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37页。这体现了早期共产主义分子对官僚习气等腐败作风的抵制和努力。在一大会议上,这方面的努力更加明显。
毛泽东曾解释产生腐败的根源,认为包括各种非无产阶级特别是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官僚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工作作风。②伍业兵:《试析毛泽东的反腐败思想》,载《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月,第6期,第19页。而一大会议上,争论的焦点也恰恰与“剥削阶级”和“官僚”这两个关键词相关。李达回忆,会上有两个问题争论不休,一个问题是共产党人要不要加入资产阶级国会;另一个问题是南北政府有什么不同。③李达:《中国共产党的发起和第一次、第二次代表大会经过的回忆》,载《“一大”前后》(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1页。包惠僧回忆,争论的问题主要是“共产党员不得做资产阶级政府的官吏”;还有一条“共产党员不得参加资产阶级的政党及团体”。④包惠僧:《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前后的回忆》,载《“一大”前后》(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17页、第376页、第318页。并说对不做资产阶级官吏、不当议员、不作资产阶级、官僚议员办的学校校长等问题,争论很激烈,没通过。⑤包惠僧:《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前后的回忆》,载《“一大”前后》(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17页、第376页、第318页。《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对这次激烈争论作出如下记载:“代表大会的第三、四、五次会议专门研究了纲领,有些问题经过长时间辩论以后,做出了最后的决定,只有引起热烈争论的一点除外。这一点就是党员能否得到执行委员会许可做官和做国会议员。”“这个问题最后还是没有得出结论,只好留到下次代表大会来解决。至于谈到我们是否应该做官的问题,这个问题被有意识地回避了,但是,我们一致认为不应当作部长、省长,一般的不应当任重要行政职务。在中国,‘官’这个词普遍用在所有这些职务上。但是,我们允许我们的同志作类似厂长这样的官。”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载《“一大”前后》(一),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1-22页。
问题争论还具有现实意义,因为陈独秀未出席“一大”会议,一个原因就是他此时担任广东政府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又兼任大学预科校长,为争取一笔巨款修建校舍而不能离开广州。“一大”代表中的陈公博和李汉俊,陈公博已当了广东法专的教授,宣传员养成所的所长,《群报》的总编辑。李汉俊正在准备袍笏登场中。⑦包惠僧:《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前后的回忆》,载《“一大”前后》(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17页、第376页、第318页。而这些早前共产主义分子,从小所受的皆是“学而优则仕”的教育,在这样的条件下,还能通过不得担任政府官员或国会议员的《纲领》,这反映了党在保持先进性纯洁性上的认识和努力。
虽然做官与腐败没有必然关系,但中国几千年历史中的封建王朝,都是因为朝政腐败导致最终灭亡的命运。军阀混战,朝野之间竞相贪腐,以暴易暴和混乱如影随形的景象,使作为中国精英阶层的早期共产主义分子认识到,要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就必须坚决的反对官僚习气等腐败现象。《纲领》规定不得在资产阶级政府任官,体现了党在反腐败上的探索和努力。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创建建党学说的时候,就把党的政治纲领与这个政党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一个新的纲领就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批判了各种冒牌的社会主义,揭示了党的政治纲领不仅决定着这个政党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也关乎这个党的人心向背和生死存亡。《纲领》所蕴含的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理论,说明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并努力实践,为党的不断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