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孝淦
[摘要]现阶段的初中文言文教学虽然有许多可取之处,但部分老师也存在因过分注重翻译而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过分强调古汉语知识而导致文言文学习的难度加大,以及孤立课文内容,缺乏文学的欣赏、文化的熏陶和情感的陶冶等弊病。对此,该文提出以丰富的朗读手段,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注重文言文教学联系实际,采用多样化形式,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提高文学修养的同时陶冶人文情操。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翻译 赏析
1、部分教师对文言文教学的认识
关于初中文言文现有的教学方法,普通采用从字、词的解析到句的分析、整段的翻译,这种由许多老师积累下来的教学经验,应该有许多可取之处。可是,仍有部分老师对文言文的教学在理解上却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看法:
首先,有的教师认为文言文的教学目的就在于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认为学生学习文言文,只要会翻译就算完成了任务。因此,整个教学过程就会直接指向这一目标,为实现这个目的而教。在教学和考试中,总是很少地着眼于语文的文学内涵来理解文言文的教学。
其次,有的教师认为文言文的教学只要过了语言的理解这一关,就算完成了任务。由于这样对文言文教学的理解过于片面,导致文言文教学仅仅把文言文转换成白话文,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于词语意义的区别以及对古代汉语知识的教学,而面对古代汉语独特的语言魅力,古代汉语对提高学生语言的素养,古代文章中强烈的文学因素、文化因素和人文因素等均予以忽略。
再次,由于中考等出题的客观因素影响,认为只有翻译好了才能提高成绩,才会有实实在在的成果——分数。在历年毕业班老师的研讨会上,就有许多老师认为,采用其他的教学方法往往花费时间多,教学节奏慢,因此难以完成任务,同时,其他方法也比较空洞,无法做到句句落实,字字落实,难以保证考试成绩。
还有小部分老师认为,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还不具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条件,文言文的特点也决定了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可以取代从前的教学方法。
当然,我们应该不能简单的全盘否定原来的教学方法的价值所在,但这种方法确实存在着许多的弊病。
2、现有文言文教学方法的弊端
首先,它相当程度地扼杀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由于教学中过于注重翻译,老师在课堂上讲究句句翻译、字字落实,学生根本就没有自己思考的空间,要做的就是记下老师讲的内容,然后回家努力地去记,整节课乏味且单调,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在教学中就发现有部分学生,他们上课不听,做其它事情,可是他们在测试翻译的时候也回答得不错。经过了解,原来他们手里都有参考资料。当然,他们学习文言文不是由于内心的需要,而是为了考试成绩不得不学。更有的老师由于课堂上学生不听,干脆把翻译抄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去读、去记。这样的结果,只要持续一段时间,就会造成许多学生对上文言文课产生一种厌恶的心理。
其次。在教学中容易过分强调古汉语知识,无形中提高了文言文学习的难度。由于是句句落实、字字落实的翻译,教师为了落实到位、讲得清楚,很容易引入较多的古汉语知识。比如:上《爱莲说》一课,由于“之”字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解释,于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明白为什么,就会花很多时间来讲解“之”字在不同课文里,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用法;然后。归纳出“之”字的几种用法并让学生记住。还有上《醉翁亭记》一课“而”字的多种用法,等等。此外,还为了能按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只能加大课堂容量,导致文言文学习难度的加大。
其三,孤立了课文的内容。文言文本来有着丰富的文学内涵,在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时候,如果只是理解词义、甸义,只是积累义言文的实词、虚词,学习古汉语的几种句式,那永远是不够的,因为选人教材的古代作品大多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说是我国几千年文明文化精华的沉淀。且不说《陋室铭》、《爱莲说》优美的韵律;《与朱元思书》的写景抒情手法;《核舟记》所刻画出来的古代艺术,《口技》里的民间艺人的高超技巧;单就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数篇散文就应该不只从语言上去学习、模仿,更要从文学上欣赏、文化上熏陶和从情感上陶冶。
3、初中文言文教学应采取的新手段
由于初中学生年龄也比较小,特别现在学生的文言文基础也比较薄弱,因此,如果能丰富文言文的学习形式和手段,让文言文多一份趣味,少一点枯燥难懂,就不会使学生望而生畏。为了能使文言文学习形式和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3.1 丰富朗读的手段,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在培养学生朗读文言文习惯时,一定要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尽量地降低背诵的难度,多采用有趣的、上口的教学手段。其实学生对于朗读有某种与生俱来的天赋,比如:读《论语》可以在学生大体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可以老师范读、听录音范读,再由个人自由朗读,在熟练的基础上集体读以至能吟诵。有个别学生模仿影视摇头晃脑地读也没必要一定阻止,由于初中学生年龄特征,这样的朗读气氛更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再有,如果朗读节奏比较明朗的文章,如《陋室铭》等,可以让学生先小声跟录音机读,然后,自由、放声地读,学生很快就能朗读成诵。而对于层次比较清楚的文章则可以采用边回忆边背诵的形式。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对于难以背诵的文言文,初中阶段可以采用多种读法:默读、吟读、诵读、个人读、集体读,个人朗读竞赛,小组竞赛,多读多诵,以读至诵。
当然,朗读古文还要注意朗读的节奏,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语感为主,教导学生如何按照语言的意思读节奏。由于初中学生尚未熟练掌握语法,因此,切忌要求学生用主、谓、宾等句子成分的语法划分方式朗读,反而加大了朗读的难度。
3.2 联系教学实际,用多样化形式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要让学生懂得欣赏古文,从古代文学作品中汲取丰富的文学营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必须要让学生读懂古代文学作品。因此,文言文的翻译这一教学环节极其重要。如何才能让学生既有趣而又轻松地学会翻译,读懂古文进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吸收古代文学作品里极其丰富的文学营养。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教会学生如何利用课文里的注释和借助工具书来翻泽课文。有相当部分学生总是将课文的注释和工具书的解释原原本本地搬过来。因此,翻译的结果总是文不达意,特别是年号、人名、地名、官衔等。这个问题还比较容易解决,只要跟学生强调:年号、人名、地名、官衔等可以直接保留,大部分学生很快就能掌握。
二是古文学作品中由于词的前置、数量词的量词省略、词性的活用、虚词等等原因在解释的时候需要调整、增减,因此,可以利用课文在学生翻译中遇到的时候加以指导,使他们明白如何根据语境翻译课文。
三是课文的翻译可以意译,也可以由字面翻译。关于这一点,可以告诉学生如果为了深入理解每一个字词的含义,可以由字面翻译的形式翻译课文,一般情况可以抓住语句的意思翻译,在翻译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让译文通畅、意思明白。
四是对于文言文中的通假字,要让学生注意特别关注。这样在翻译过程中就不会因为通假字翻译的错误而使语意不通畅。至于一词多义、古今义的不同、以及文言虚词,这些文言文翻译的难题,切忌专题专讲,说得太多容易使学生混乱,尽可能地以文忆文,用已学的旧课文内容与新课作比较,通过比对来加深音、形、义的掌握。要在学生熟练掌握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列表,以达到巩固之目的,提高他们的古文阅读能力。
在翻译的教学中一定要根据不同的课文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课文的翻译比较容易,则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让学生觉得古文并不难;课文的翻译有一定的难度,如《小石潭记》中的某个片段,就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部分学生自己完成较好的要给予表扬,使学生有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读文言文的动力:对于较难的文言文,如《出师表》某些片段,则可以为学生直接给出翻译的范文,老师逐字逐句指导并让学生比对着理解,以降低学习的难度。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于初中学生一定要尽量降低难度,提高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有能力克服,从中获得成就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在接受古代优秀文学作品熏陶的同时,自身文学修养得到提高,人文情感得到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