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丽群
[摘要]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主动去学习、探索和实践。计算机老师在教学中要着眼于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主动学习。文章探讨了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任务驱动、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因材施教、引入游戏、开展兴趣班和竞赛活动等。
[关键词]因材施教 计算机基础教学 学习兴趣
1、合理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来激发兴趣
任务对学生就是一种“催化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紧紧围绕任务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完成任务,学生就会获得成就感,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任务驱动”教学,首先教师要给学生提出一个明确的“任务”,先让学生按照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再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就是他们不知道的知识点,需要老师帮忙解决,此时老师再把新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这就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例如在ExcEL“数据的处理”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利用期中考成绩数据表,设计了层层推进的几个任务:(1)统计“总分”;(2)计算“各科平均分”;(3)以“总分”为主要关键字,“数学”为次要关键字,升序排序;(4)筛选出各科分数均大于等于80的记录。当教师给出任务后,一步步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教师设计“任务”时,认真考虑每个知识点、为学生设计实践性“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真正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地位,学生也体会到完成任务的喜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辅助教学,激发兴趣
因为多媒体技术具有光、声、色、电等多重元素,它以形象、生动、直观、渗透力、感染力极强的特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所以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辅助教学。教师授课时采用“演示+操作+讲解”的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直观教学,把在黑板上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理论,需要使用演示设备向学生讲解的知识点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例如,教师讲授主板系统单元、输入输出设备等知识点时,就用多媒体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学生看完多媒体视频后,能正确识别主板系统单元中的CPU、内存、外部设备接口、扩展卡插槽等等。其操作便捷、直观,学生一目了然。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时尽量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可以把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视听强化教学等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问题、回答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被动地跟着老师走。教师再结合学生的讨论、质疑,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细致观察、直观体会,从而得出正确结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因材施教,利用“小老师”激发兴趣
俗话说,“十个手指头伸出来都不一般长”。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存在个体差异,计算机教师既不能让优秀的学生原地踏步、没有进步,也不能让成绩较差的学生因为学不好而失去信心、放弃努力。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发展。例如在“格式化单元格”这一课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放低起点,学习目标是能用一种方法增加行列、删除行列、调整行高列宽、合并单元格。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进行广播演示教学,先作一些演示和讲解,让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方法后,再让学生按照演示的过程尝试练习,必要时还要再做一些演示辅导;而对于有一定基础但进行自主性探究有一定难度的学生,学习目标是尝试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增加行列、删除行列、调整行高列宽、合并单元格。教师尽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注重培养其学习能力,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教师适时帮助;对于基础好、有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学习目标是能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增加行列、删除行列、调整行高列宽、合并单元格、拆分单元格。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必要时教师再做一些点拨指导,让这类学生协助教师帮助同学,培养其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注意观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任务后要相应地提出一些适当的要求,并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上课时指导部分成绩好的同学先行完成本节任务,然后请他们担任“小老师”,辅导其他进步慢的学生,通过对指导效果好的“小老师”加分予以表扬和肯定,“小老师”辅导的同学越多,加的分数越多,这样既调动了“小老师”的积极性,又能激励其他学生,从而形成一种互助学习、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完成一定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引入游戏上课堂,激发兴趣
学生们最关心的话题是:“课上能不能上网?能不能玩游戏?”一说起游戏学生就兴奋起来,信心百倍。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入游戏,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学习其它知识、技能的手段。例如在讲授剪切、粘贴这些内容时,有些同学都会操作了,但还有一部分学生还不会,如果一步一步地教学生,学生肯定会睡觉,这时教师用一个游戏来落实该操作:利用中国文字博大精深,换一个标点,或换一个位置,一句话的意思就可以完全不同。通过同学们学习移动文字的方法来尝试一下,看同学们可以组合出多少种不同的意思来。如:“你知道我不?知道。”可改为:“你不知道,我知道。”还可改为:“你知道我?不知道。”同学自己尝试其它的改法,他们边学边念,偶尔还会闹出笑话,兴趣很高。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剪切、粘贴的操作,兴趣也无形中得到激发。
5、展示作品,恰当评价,激发兴趣
利用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尝试让学生经常成功,提高信心,表扬和激励是重要方法。在每堂课结束前,教师都要展示、点评学生的作品。当学生的作品出现在大家的电脑屏幕上时,他们会很兴奋。此时老师适当地给予评价,尽量表扬好的方面,当然也要指出不足之处便于改进。让学生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可以值得欣赏、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不至于过于骄傲而迷失前进的方向。教师还要收集一些好的作品,在每年一届的学校技能节上展示,作为范例在下一届的教学中向学生展示。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鼓励那些优秀的学生,也能激励那些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作品既会展现在学校的橱窗里,还可以展示给下一届的学弟学妹,学计算机这门课的兴趣也被激发了。
6、开展兴趣班、竞赛活动,激发兴趣
学校开展兴趣班,开设如网页设计班、图像处理、动画制作等等。因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兴趣班,所以同学们都能主动认真地完成每一个学习任务。兴趣班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还可以使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与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学中还可进行小型竞赛,如在键盘指法练习的教学中,利用“金山打字”进行小型的竞赛活动,激励他们在学习中积极训练,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在讲授使用搜索引擎的课上,教师以“搜索学生最喜欢的十大歌星”为题开展竞赛活动,看谁最先找到有关的资料,学生们上网的兴趣很高,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7、“学以致用”,激发兴趣
“学以致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应该在选材上下功夫,尽量以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做引子,尽量以学生实际生活中碰到的问题作为例题和练习,让他们感到学到的是有用的知识。例如教师在讲授幻灯片动画效果的设置时,任务是让学生制作个人相册。教师展示了一些往届学生的作品,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环境,并用动画的渐变效果完成。让学生体会其多变的美,培养学生细微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兴趣。学生们看到相片能处理得如此漂亮,就有动手制作个人相册的兴趣,他们兴致勃勃地搜索一些自己喜欢的背景图片,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上网查找、下载的方法,又学到了动画制作的方法。有些同学还配上音乐,或是下载了一些自己喜欢的图片,把自己的相片设计得各有特色。“学以致用”让学生觉得日常生活用得上这些知识,他们就会很认真听课,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总之,有了兴趣这一沃土,学生就有了学习的欲望,进而就有了学到知识的成就感。每一位教学工作者,都应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品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才能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充满激情、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