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晓萍 刘巧玲 赵 芳
(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依据系统工程原理,教学系统应该具有驱动、受动、调控、保障功能,才能使整个系统有序、有效地运转,从而实现系统的目标。“驱动-受动-调控-保障”模式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起着宏观的、战略性的指导作用,而“四个子系统、四个平台、四个层次”模式则是对实践教学体系提出具体的构建策略。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保障发展还未完善,其保障体系可与高等教学的保障体系相一致。对于保障体系的研究,本论文主要是从规范制度、督导检查、评估评价、反馈调节四方面着手。
表1 影响学校社会实践环节实施的因素的调查(管理者卷,N=28)
校方不够重视14 50.0校内外资源利用不够充分,缺少实践活动 20 71.4实践时间过短 8 28.6实践教学的考评体系不完善 18 64.3缺乏实践教学经费 18 64.3其他 2 7.1
表1的数据显示了管理者对影响学校社会实践环节实施的因素的看法,其中,71.4%的管理者认为校内外资源利用不够充分,缺少实践活动是主要因素,其次是实践教学的考评体系不完善和缺乏实践教学经费,再者是缺乏实践基地和校方的不够重视。
在校内资源充足的情况下,由于缺少实践活动,导致校内资源的李运通率并未达到最佳;由于与校外的联系不够密切,校外实践基地的数量也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主要是因为缺少合作的契合点,再加上校方的重视度不够,支持资金方面也相对短缺。
图1 影响学生专业技能形成的因素(教师卷,N=61)
分析图1可以发现,体育教师认为影响学生专业技能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师资水平、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努力程度,其次才是教师和学校对教学的投入,以及学生的专业基础水平。
图2 校外实习是否有校内指导教师全程跟踪指导(教师=61,学生=429)
图3 校外实习是否有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跟踪指导(教师=61,学生=429)
从上面两个图表可以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对校外实习是否有校内指导教师或是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跟踪指导的情况都不清楚,将近50%的教师认为在实习过程中是有校内教师或是实习单位教师做跟踪指导的。说明在学生实习期间,实习指导教师并没有与学生保持紧密联系,或者,学生认为教师没有给予相应的帮助和指导。如果仅向实习指导教师收集学生实践评价,信息可能会不全面,难以捕捉到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证据。
图4 是否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组织教师研讨(教师卷,N=61)
图5 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定期研讨的必要性调查(教师卷,N=61)
从图4和图5可以看出,学校针对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偶尔会组织教师进行研讨会,有60.7%的体育教师认为学校非常有必要定期召开相关会议。
管理体系中强调师资队伍的建设,组织教师研讨就是一项合理的保障措施。从教师对定期研讨的需求可以看出,偶尔开展的关于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研讨会的效果应该是不错的。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及时诊断实践活动的问题,也能帮助教师保持自身的先进。
图6 对学校已有的社会实践环节的改进的调查(管理者卷,N=28)
图6是管理者对社会实践环节提出改进的建议的调查,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92.9%的管理人员认为要加强对实践环节的指导和管理,89.3%的管理者认为实践环节的形式、内容应该更丰富些,85.7%认为应增加人、财、物的投入,还有 82.1%的管理者认为应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过程及结果的评价。监督评价是管理体系的关键,因而保障体系也应将其列为重中之重,配合管理体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障实践教学体系的正常运行。
图7 教师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建议(N=61)
通过对61名体育教师的访问调查发现,91.8%的教师提出实践教学应根据社会的需求来灵活安排新课程学习,82.0%的体育教师提出应根据工作岗位需求及时补充所需的知识和能力。
图8 培养实践能力的手段的调查(教师卷,N=61)
从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来,增加校内外的实践时间是教师提倡的首要措施,再者是增加实践机会、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增加技能教学课时以及提供充足的场地和器材。
新教学论中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普及知识的教育下,保证学生的“个性化”,这要求在知识的选择上,学生要有足够的自由。增加校外的社会实践,让学生依据社会实际,进行自我判断和选择,这样培养的学生与社会需求的切合度才会高,才有足够的竞争力。
对于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管理者认为校内外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缺少实践活动。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师资水平和教学水平在作主导,从调查数据的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于学校是否在其实习期提供指导教师的情况并不清楚。根据对教师的调查,学校针对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仅是偶尔组织教师进行研讨会,体育教师认为学校非常有必要定期召开相关会议。对于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主要是对实践环节的监管,再者是实践内容、形式,以及人、财、物的规划,根据社会需求和工作岗位的要求来调整实践教学体系,保证其时效性。
对于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主要是对实践环节的监管,再者是实践内容、形式,以及人、财、物的规划,根据社会需求和工作岗位的要求来调整实践教学体系,保证其时效性。本论文主要是从规范制度、督导检查、评估评价、反馈调节四部分来构建以学生为主的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规范制度的标准主要是取决于其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和管理体系的相关制度。保障体系要确保社会体育专业的目标体系按照社体专业的创办初衷更新发展,使其目标体系既符合社会的需求,又不偏离该专业的发展轨道;对内容体系的保障主要是针对其实践教学平台和相关教学环节而设立的,使内容体系的各部分符合学校目标体系的规定;管理体系是通过采取相关行政方面的措施使社会体育专业的实践课程和环节依据既定目标开展,保障体系应对管理体系的相关行政措施作出明文的规定和规范。
保障体系是作为第三方,监督检查每个教学环节的实施,保证其以学生为主,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据调查,某些学校会成立专门的督导小组,专门校验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方案及相关政策,或是随机旁听体育教师的实践课,检查教学成果(包括科研成果和社体专业学生的成绩)
在管理体系中提出可以参考 ISO9001质量认证管理体系的审核方法来监督管理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保障体系在此发挥的作用就是确保评价评估过程的公开公平性,保证评价体系的时效性。
评价信息的处理和反馈要避开被评价的相关单位和部门,由专门的第三方来处理评价评估以后的事宜,以免出现评价信息的失真反馈。
基于“驱动—受动—调控—保障”和“四个子系统、四个平台、四个层次”相结合的模式,本论文将构建以社会体育专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并在该体系的指引下,搭建各种实践教学平台,把实践教学活动作为构建内容体系的主线,依据具有社会体育专业特点的教学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课程体系),构建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管理体系,并根据管理体系的结构要素,采取相关措施,重塑以学生为主的教学保障体系。
[1]李少华.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回顾与展望[A].改革开放与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C],2008.
[2]郑健龙.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府、社会和高校共同的责任[J].中国高教研究,2007(5).
[3]单斐娴.教学型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7(2).
[4]田恩舜.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模式的建构策略[J].高教探索,2003(1).
[5]张正义,贾晓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完整性略论[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