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加珺
摘 要:新课标中关于语感的表述表明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和突破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学生通过语感的训练,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都会有所提升。教师如何将语感教学渗透到日常教学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小学语感培养教学做了一些浅显的分析。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语感培养;教学
1 语感培养之一二三
语感培养之一:语感的定义
什么是语感?上个世纪20年代夏丏尊在《我在国文科教授上最近的一信念——传染语感于学生》一文中指出:“一般作教师的,特别是国文科教师对于普通文字应该比学生有正确丰富了解力。对于文学应该有灵敏的感觉。姑且名这感觉为‘语感。语感是对于文字应有的灵敏的感觉。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文敏锐的感觉。”语感是对于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觉,是对于语言文字正确丰富的了解力。
吕叔湘说过,“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吕淑湘先生指出.培养学生敏锐的语言感受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体目标。语感是个总的名称,包括语义感、语法感和语音感。
王尚文先生认为:“语感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的由无意识替代的在感觉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能力”.“是个体的人与言语世界的直接联系”。语感就是在视听当下不假思索地从感知语音、字形而立刻理解语音、字形所表示的意义的能力。
语感培养之二:语感的本质与特征
语感的本质:
语感具有双面性
2、语感具有直觉性
语感的特征:
稳定性
语感一旦获得,是很难完全消失掉的。通过练习来稳定已习得的语感。
长期性
语感培养需要时间的投入,在日常实践中积累起来的。
3、综合性
语感的学习是需要通过多种渠道的,比如听觉、视觉、口语以及习作。
4、情境性
通过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快更好的习得语感。
语感培养之三:新课标中的语感培养
课程的基本理念中的语感培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课程目标中的语感培养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分目标中的语感培养
第一学段: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感受阅读的乐趣。诵读儿歌等,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3、对写话有兴趣,写出自己对周围实物的认识和感想。
第二学段:1、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第三学段:1、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2、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2 语感培养教学案例与分析
第一学段的语感培养
案例一:
《酸的和甜的》是义务教育课标教材二年级上册的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
场景一:开课引起学生质疑后,老师出示了本节阅读课的学习方法(评1)。
一读:比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二读:想想小动物心里是怎么想的。
三读:读出小动物说话时的语气。
场景二:引导学习第1自然段。
一读(评2):指名一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他读得结结巴巴,且几个字音未读准。我耐心听他读完后,请其他学生评议,其他学生都委婉地指出他朗读中的错误。我便在学生评议的过程中请读得好的同学给他示范,我也加入为他正音的行列,然后鼓励他再读一遍,该生终于能声音宏亮地、正确流利地读课文第1自然段。
二读(评3):提出问题:狐狸来到葡萄架下心里是怎么想的?请学生再读一读句子,边读边想,随后引导学生从“一会儿……一会儿……”这个词语中去想,一个学生说:“他想,这葡萄一定很好吃。”另一个补充说:“他转来转去是在想办法,希望能吃到葡萄。”又一学生说:“他看到葡萄那么大,想去摘,怎么也摘不到,心里很着急。”
三读(评4):狐狸没摘到葡萄,心情怎么样?是怎样说的?指导学生揣摩狐狸的心情,读出他说话时的语气。
评1:
低年级阅读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理解,从而达到增强语感,逐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采用了以读促想、以读促说的办法,让学生读中感悟体会,读后交流表达,学生在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朗读练习中体会小动物的心情,读懂课文内容,真正实现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增强语感。
评2: 第一学段的小学生的朗读往往表现一字一顿地读,破坏了正常的意义单元。这一读就扎实地训练学生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采用了自由练读,指名读后师生共同评议,纠正错误,再练读、齐读,这一过程中就重在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即读断句)。在不断的朗读实践中培养语感。
评3:
二读的要求比一读高,要一边读一边积极地思考、体会,采用了抓重点句、重点词的方法,引导学生把文字和图片结合起来想象,进一步体会小狐狸非常想吃葡萄的心情,在学生理解、体会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学生这些不同而有道理的说法,边读边想象狐狸当时着急的样子。学生语感的火花已被擦亮了。
评4:
读出小动物说话时的语气,这一读的指导主要体现在最后一句,讓学生大胆想象小狐狸没摘到葡萄后心里会怎么想,学生想充分说充分了,如:他心里难过、难受、生气、他会想别的办法等,再指导读出狐狸说话时的语气,这样,学生能朗读得有感情、有滋味就水到渠成,而不是教给学生死板的朗读技巧。语感的培养也就潜移默化了。
第二学段的语感培养
案例二:
《扬州茶馆》是义务教育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节选自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说扬州》。
本文层次清晰,共分为三小节,分别介绍了零碎小吃、烫干丝、小笼点心这三类扬州小吃。作者抓住了每类小吃的特色,有条理地从色香味、做法、选料等方面介绍。第二小节“烫干丝”的制作过程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1、生默读第二小节,想一想做“烫干丝”需要几步,提醒学生特别注意一下文中出现的“:(评1)”。
2、那每一步具体(评2)是怎么做的呢?你不看书能填吗?出示填空练习,交流。
3、生交流,文章中涉及到饮茶的专业词语-“沏”,通过让学生做动作(评3)理解意思。
评1:
新课标的分段目标里,第二学段的习作目标里有“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教师让学生特别注意冒号出现的用意在于在阅读中培养学生对习作的灵敏性。从而提升学生的习作语感。
评2:
在课堂上,教师要成为一个引导者,指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已经掌握的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如:找近反义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查找工具书等等,来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通过重点词语的掌握来理解文章,进而理清文章脉络。抓住细节,提升语感。
评3:
采用适时的语言补充和现场演示的方法,不仅让学生理解“沏”的意思,而且知道“沏”体现了一种饮茶文化。
生活是学生的大课堂,潜移默化中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己的语言感受能力。经常观察生活,品味生活,留心别人的语言,注意生活中的文字,仔细辨别其中好坏,慢慢地培养自己的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