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仁银
[摘要]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用爱去唤醒、激励和鼓舞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时刻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尽我们最大的努力,让每一个留守儿童学会生活,学会健康、快乐地成长,用教师的爱心、信心、真心和诚心,浇灌出最美丽的花朵。
[关键词]山村小学 留守儿童教育 教学策略
目前我校共有学生1100名,其中留守儿童和支援山区建设的农民上子女就有600多名,占学生总数的55%以上。众多的留守儿童是我校教学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如何办好这样一所特殊的学校?如何让这些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品德修养尚小稳定.甚至存在心理障碍的孩子呆得住、学得好?如何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如何让那些把孩子送到学校来的家长放心?一系列的问题一直萦绕在我们的心头,不断催促我们进行思考与探索。我们深知: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所以我们一直秉承着这样一个理念:用爱去唤醒、激励和鼓舞学生。
1.播种行为,强化习惯养成
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教育本质的理解。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指出:习惯是在生活过程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习惯的形成方式主要是靠简单的重复和有意识的练习。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在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要学多少,成绩要多好,而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校的留守儿童,大多数是南老人带着,属于“隔代管理”,而老人对孙辈的照顾一般仅限于温饱,对他们的教育就更少,长此以往,孩子就形成了不少不良的习惯。基于这样的认识与思考,我们从逐步改变学生的小良习惯入手,加强了习惯的养成教育。
1.1抓常规行为习惯的养成训练。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学校制定了比较详细且具有一定操作性的行为习惯具体要求,并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提出最低要求,力争做到要求明确,实施起来有据可依,每个年级的要求又逐步提高,循序渐进。
1.1.1宣传导识。每学期初,我们重点做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宣传。首先是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这些习惯养成的具体内容,让每位教师做到对这些内容要求心中有数,不仅知道自己本年级学生行为习惯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而且要了解年级前后之间的一些联系。其次,要求每位教师严格按照学校对学生习惯的有关规定,充分利用早会课、班队课加强教育与引导,并用一些简明的话语强化训练,如“丢下的是品质、捡起的是习惯”、“弯腰拾起、靠近文明”等强调卫生习惯,“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强调读书写字的坐姿,“好习惯从我做起,好孩子向我看齐”、“尊重,从最甜美的一声问好开始”等注重行为、礼仪习惯。通过宣传教育,让学生明白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明白自己的行为习惯离文明孩子还有多远。
1.1.2监管导行。成立校园文明督导队,组织在校门口进行值勤和校园内的巡查,发现不好的行为习惯进行劝说、告诫,对于没能及时改正的则进行跟踪督查,甚至进行校同曝光。其次,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养成教育考核评比实施方案,把开学初的第一个月定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々项训练月”,要求教师认真组织训练,强化习惯养成。学校也组织人员对各班的训练情况进行抽查了解,并对各班的训练成效进行公布,以加强教师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训练力度。三是组织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成果大展示活动,对表现突出的班级、学生、教师进行表彰。
1.2力纠不良的学习习惯。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学习不自觉、课堂学习习惯很小好,这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由于缺乏家长的直接监管,这些孩子更多的是把时间花在玩上,而少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学校对此制定了《小学生课堂常规要求》,并给学生印发了《小学生课堂常规歌》,把学习习惯的具体要求,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让学生从走进教室起,就认真对照:自己的学习常规是不是达到规范要求。同时要求班主任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常见的不良学习习惯进行分类教育:①学习缺乏动力,纯属应付家长和老师的;②上课不认真听讲的,课堂内外作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的,如作业虽有完成,但马虎潦草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的;③学习拖拉磨蹭且缺乏自信的,等等。通过引导教育,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树立良好的学风。
2.关注健康,打开心灵扉窗
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等。由于隔代教养、亲朋搭帮教养,留守儿童缺少应有的亲情关爱和家庭教育,他们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品德、心理等身心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日渐凸现。学校现在把“共享蓝天,快乐成长”作为教育引导的一个基本理念,要求老师们用审慎的目光来看待留守儿童身上所存在的一些性格缺陷,运用“信心激励的磁性效应法”。唤醒学生的自信,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体会到学校的温暖,进而努力改变自己,提高自己。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①同外出的家长加强联系沟通,使家长做到创业、育儿双丰收。
②定期为学生进行健康检查。
③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同时学校还开展“共享一片蓝天,放飞心灵梦想”,“我的健康我做主”、“给心灵一个快乐的理由”等健康教育讲座,以丰富多样的教育形式引领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3.品读书香,厚实生命底色
“最是书香能致远”,而现在的农村孩子,尤其是那些留守儿童,更多的是只看电视不读书。书读得少了,那些优秀的作品读得少了,手上的油墨香味少了,心灵的启智少了,渐渐地,孩子离现代文明也就远了。引领孩子们走进知识的殿堂,亲近书本,不仅对学校文化氛围的营造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对孩子们的成长也是影响深远的。我们把“书香润泽童年,阅读点亮心灯”作为倡导读书的基本理念,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有效地引领和促进了孩子们进行广泛的阅读,也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1选书荐书,让学生有书可读,有书能读.想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首先必须让学生有书可读,有书能读,各班级充分挖掘图书资源,利用好班级的图书角和书柜。倡导“捐一本读百本”,积极发动学生把自己的书捐出来与大家共享。教师针对学生捐的书,在班级里开展“我的图书我推荐”等读书会,同时也积极向学生推荐优秀的作品与书籍,并在班级里张贴中外优秀的儿童文学书籍,引领学生有选择地读。条件允许的班级,则开展全班共读一部作品活动。
3.2评书论书,让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得。教师在班级里引导学生做好读书摘记,记好读书卡片,写好读书心得。组织开展读书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成果汇报等。通过读书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学生逐步走上“我爱阅读,我享受阅读”的快乐阅读之路。学校也在宣传栏设读书专版,其中一版为“诵诗台”,每周向学生推荐一首诗,要求全校同学背诵,另一版或介绍名家名作,或推出经典儿童诗歌;还利用红领巾广播室做好读书知识的宣传,分栏目或介绍名人读书故事,或诵读古诗词,或介绍成语故事,或播报学生的读书心得等。
3.3积极开展“聆听经典——走进童话故事”活动.每天下午校园广播定时播放经典童话故事,以浸染学生的心灵,厚实学生的生命底色,积极营造人人读书的氛围。
4.活动体验,亮出成功自信
留守儿童性格缺陷的一大表现就是不善于同他人交流,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不愿结识别人也不想让别人亲近自己。为了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乐起来,我们主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努力让学生融入到各种活动中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展现学生的个性特长,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亮出自己的自信风采。学校依据教师的特长及学生的兴趣爱好,成立了“舞蹈兴趣小组”、“美术兴趣小组”、“书法兴趣小组”等,让每个学生都能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兴趣小组参加活动。学校还不定期开展各种文娱体育活动,或是国旗下的才艺展示,或是朗诵大比拼,或是小小发明大展台,或是校园“十佳歌手”我敢试等。通过一系列的大活动套小活动,把班级、学校变成学生大展身手的舞台.不仅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得到启发,更重要的是有效激发和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
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我们知道,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让每一个留守儿童学会生活,学会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的探索也才刚刚起步,小过我们坚信,只要用我们的爱心、信心、真心和诚心,就一定能浇灌出最美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