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之我见

2013-10-18 07:41白文英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3年5期
关键词:教师应想象创设

白文英

一、以精彩导语,激发自主学习意识

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行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要经过教师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系统的培养才逐渐形成。教师可以利用精彩的导语,激活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生萌发自主学习的意识。如,在讲授《我的几个先生》一课时,笔者一改以前的作者简介法,把要介绍的内容撰写成一片精彩的散文(课前充分准备),并声情并茂地娓娓道来,把学生带进巴金精神成长的“世界”里……这一富有创意的导学环节,不仅沟通了学生的情感脉络,唤起了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求知欲,还调动了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他们自觉研读课文,理解整体文意,把握人物性格,感悟巴金的人生启示;第二天,班级的图书角又多了几本书,那就是巴金的《家》、《春》、《秋》。充满情趣的导语,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开启自觉学习课文的大门,还能调剂课堂教学的气氛和节奏。

二、以创设情境,提高自主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直接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深刻地阐释了学习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教学中,教师应在创设情景过程中内化课本知识,吸引学生的兴趣,积极推动他们的自主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不同的文本内容有意识地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在学习课文《再别康桥》一课时,教师把作者简介、课文朗读视频材料、课文背景材料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情境,让他们陶醉于康桥如画的自然美景中。学生看着画面,听着课文朗读,犹如身临其境,这大大激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随后,学生就非常自主地投入到了感受具体意象、理解作者对康桥思想感情的学习之中。笔者认为,通过创设各种情境,使课堂幻化成课文中的意境,是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进而顺利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在教学中多加利用。

三、以想象训练,创新自主学习模式

创新,需要放飞想象的翅膀,通过想象训练,能够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还能尝试自主学习的新模式。目前,汉语教学基本把中心放在分析课文的理解上,很少有针对性的想象训练。在阅读教学中,想象最能反映阅读者的个性倾向和心理特征,也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主要的心理活动。因此,教师基于课堂教学环境,通过实施的想象训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并指导他们掌握其学习方法,达到自定的学习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在学习《沁园春·长沙》一课时,为了完整地体会这幅“秋景图”,笔者围绕“展开自己的想象将诗人所描绘的绚丽多彩的秋色图,由文字变成形象画面”的这一中心题,精心安排了分四个步骤想象并感受“毛泽东在湘江岸边赏秋景”的训练,达到了记住想象训练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其想象训练的步骤如下:第一步,勾勒形态:将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的轮廓勾勒出来:第二步,染上颜色:把黑白荧屏变为彩色荧屏,火红的枫林,蓝天碧水……;第三步,使画面动起来:秋风送爽,吹动满山的枫叶,像熊熊燃烧的烈火,江水流淌,大小各式船只争相竞发,雄鹰在翱翔,游鱼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轻快地嬉戏;第四步,让画面更细致、逼真:在脑海中来几个特写镜头,如:船上耀眼的白矾,游鱼的细鳞,水底的沙石。

四、以模仿练笔,加强自主实践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知”和“行”的统一。学习汉语归根结底是要培养汉语应用能力。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从而形成一种学习技能。因此,教师应善于抓住课文的结构特点、典型语段、修辞方法等,组织形式多样的模仿练笔活动,强化学生自主实践能力,开拓学生视野,满足学社获取知识的愿望。高中汉语教科书第四册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学生在学习课文《我愿意是急流》时,笔者刻意设计了模仿裴多菲诗歌中以“我愿意是……”的格式写一首小诗的活动。这一事件活动,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不仅把这一定格式练得扎实有效,还拓宽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可谓是一举多得。

猜你喜欢
教师应想象创设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快乐的想象
创设未来
一生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