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①

2013-10-18 00:51:16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社科部沈蕾
中国商论 2013年24期
关键词:专任教师在校生教育经费

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社科部 沈蕾

国内外理论学界通过研究发现:职业教育可以有力地支撑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而经济社会发展又能够为职业教育提供发展的保障,这一观点也被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所证实。职业教育分为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在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困难的形势下,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对构建健康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经济发展与中等职业教育状况概述

新中国成立64年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经济总量实现历史跨越,1978~2012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上升到519322亿元;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正在向第一、二、三产业协同调发展转变。2012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分别为10.1:45.3:44.6;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我国城镇人口从1978年的1.72亿人增加到2012年的7.12亿人。

而要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城镇化进程,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作为支撑,这就对我国的各级各类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等专业学校是当时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1958年后,我国开始创办农业中学、职业中学和其他形式的技术学校。

如今,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中等层次的职业教育形式,以招收初中毕业生为主,兼招高中毕业生,主要培养初级、中级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全面倒退和1998~2001年招生萎缩外,总体发展呈上升趋势。虽然,近14年来学校数持续减少,由1998年的22141所,减少到2011年的13093所,减少了37.21%;但是在校生人数增加了59.18%,达到2205.33万人,教育经费投入增加了1092.59亿元,增加了200.14%(见表1)。

表1 我国1998~2011年GDP、中等职业教育情况

2 文献回顾

国内外的学者对于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理论与实证研究:20世纪60年代,人力资本理论开创了研究教育投资收益问题的先河,舒尔茨(1961)、丹尼森(1962、1964、1967、1984、1985)以及贝克尔(1964)开创性地提出了教育对经济增长的测度方法和模型;罗默(1986)、卢卡斯(1988)认为经济增长的源泉来源自人力资本积累引起的技术进步;萨卡罗普洛斯、巴罗、曼昆等学者采用不同的定量方法研究了不同地区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国内的相关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李建尉(1988)、崔玉平(2000)、周英章(2002)、王金营(2002)等大批学者分别采用劳动系数简化、生产函数、统计等方法研究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

然而,具体到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相对就较少,高耀明、杭永宝(2005);张辉、苑桂鑫(2008);唐梦奇(2008)和于骁月(2010)等学者对我国不同时期和层次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职业教育之间的互动机理、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1]。概括起来,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增长具有同向关系,郭晓华、于晓!计算出1985~2007年,中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是18.7%;河南“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研究”课题组研究认为,2000~2008年,中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32%;杭永宝研究发现,中职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为1.859%。

本文运用EVIEWS 6.0软件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对时间序列的分析,解释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和相关性,为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3 模型建立与实证分析

3.1 数据来源、变量选择和数据处理

本文采集1998~2011年我国GDP总量、教育经费投入EF、在校生人数TE和专任教师数FTT作为样本数据指标来研究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投入与经济变量GDP之间的关系。教育经费投入、在校生人数和专任教师数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中学、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五部分。教育经费投入包括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民办学校中举办者投入、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

数据来源:GDP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999-2012)》,教育经费投入EF来源于《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1999-2012)》,在校生人数TE和专任教师数FTT来源于《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998-2011)》。本文使用的数据均为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名义值,为了消除数据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对原始数据取自然对数,分别用LNGDP、LNEF、LNFTT和LNTE表示,这样既可以消除异方差、使其趋势线性化,又不会改变原来的协整关系。

3.2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3.2.1 单位根检验

时间序列分析的基础是时间序列的平稳性。然而,现代计量经济学研究发现,大部分经济变量都是非平稳的,而用非平稳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本来不相关的变量会得出具有相关关系的结论,即产生伪回归。因此,在对经济变量进行协整分析前,首先要检验变量的平稳性[2]。本文用EVIEWS 6.0软件对各变量进行ADF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LNEF原序列是非平稳的,除此之外的其他三个变量的原序列都是平稳的,但是它们的一阶差分在10%水平下都是平稳的,即LNGDP、LNEF、LNFTT和LNTE都是一阶单整的。

3.2.2 协整检验

计量经济学研究认为:如果几个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变量的线性组合形成的变量是平稳变量,那么,这些非平稳经济变量间就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内在的均衡机制会不断消除这些变量之间的偏差。协整检验由Engle-Granger方法和Johansen最大似然估计方法两种,前者适用于检验两变量间的关系,后者适用于多变量的协整检验[3]。由于本文有四个变量,因此,选用Johansen最大似然估计方法。

Johansen最大似然估计方法首先需要确定最优滞后阶数,而最优滞后阶数是建立在无约束VAR模型基础上的,它要比无约束VAR模型的小1。而无约束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根据对数似然值(LR)、最终预测误差(PPE)、Akaike信息量(AIC)和Schwarz信息量(SC)以及Hannan-Quinn信息量(HQ)的值来确定,本文确定的VAR最优滞后阶数为2,见表3。因而,Johansen最优滞后阶数为1。

表3 无约束VAR模型的最后滞后期的检验结果

本文在进行Johansen检验时,运用EVIEWS 6.0软件计算迹统计量Trace和最大特征值Max-Eigenvalue来判定变量的协整关系。根据迹检验和最大特征根的检验结果,LNGDP、LNEF、LNFTT和LNTE之间有两个协整关系,见表4、表5。

表4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迹检验)

表5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最大特征根检验)

根据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得出的对数似然值最大协整关系式为:

该协整方程的经济学含义为:经济增长LNGDP与教育经费投入LNEF、在校生人数LNTE有正相关的长期均衡关系,与专任教师人数LNFTT具有反向的变动关系。

3.3 格兰杰因果检验

协整检验表明四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接下来通过Granger的因果关系检验,选取滞后阶数为2,验证这种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对各变量的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表6,该结果显示:在5%显著性水平下,经济增长是在校生人数和专任教师人数增加的原因,在校生人数增加是专任教师增长的原因,但是经济增长与教育经费投入之间的关系不明显。

表6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通过上述单位根检验、Jonhansen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中国GDP与中等职业学校经费投入、专任教师数、在校生人数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经费投入的增加对中国经济的增长具有正向拉动作用,教育经费投入每增加1%,GDP就会上升0.62%;中等职业学校的在校生人数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拉动作用较大,在校生人数每增加1%,会引起GDP上升1.49%;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任教师数对经济增长表现为负的相关性,专任教师数每增加1%,会引起GDP减少0.82%。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在5%显著性水平下,我国GDP与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数、在校生人数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GDP增长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数、在校生人数增长的原因。

在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时发现: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与GDP增长之间因果关系不显著。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规模近14年来,总体呈上升趋势,中职教育总经费也在增加,但是一方面,我国中职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从0.647%逐年下降到2011年的0.346%,中职生均经费指数(生均经费/人均GDP)也由2008年的0.580一路下跌到2011年的0.211;另一方面,中职总经费占教育总经费的比例也从1998年的12.34%逐年下降到2011年的6.86%。可见,我国中职教育总经费的增长率低于GDP的增长率和我国教育总经费的增长率,我国人均中职教育经费投入与较快增长的人均GDP相比差距在逐步拉大,我国对中职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教育投资还是整体上向普通中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倾斜[4]。上述原因影响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以及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4.2 对策建议

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达2.2万亿元,如期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4%的目标[5]。而要全面实现《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目标,我国仍需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这也与我国当前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为此,一是我国仍需增加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在内的教育总经费投入,使之与我国经济增速保持一致,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教育经费投资结构,增加中等职业教育经费在总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以及对中西部地区中职教育经费的比例,并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费的范围,以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二是要支持中等职业内涵式发展,加大对基础条件薄弱的中等职业学校图书、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校舍设施的改造和投入,加大对中职教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中职师资整体水平;三是要加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支持力度,加强校企、学校与行业的合作,推动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此为突破口带动中职学生在就业中的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四是进一步加强课程改革,注重专业设置与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的对接,在教学内容上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的连通创造条件,为中职生的提高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1]陈丽.职业教育的适度规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

[2]刘巍,陈昭.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操作简明教程[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3]李嫣怡,刘荣,丁维岱.EVIEWS统计分析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1).

[4]王晶.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实证分析[J].全国商情,2012(6).

[5]教改办.2012年,国家如期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4%的目标[N/OL].(2013-05-13)[2013-08-11].http://www.xjedu.gov.cn/rdzt/jytzgg/jgxx/2013/59456.htm.

猜你喜欢
专任教师在校生教育经费
数说高教
2022年全国专任教师比上年增加35.98万人
科教新报(2023年13期)2023-08-15 11:20:59
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发布
科教新报(2021年48期)2021-01-06 16:57:20
管好用好粮食仓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北京高校专任教师结构(1991年—2017年)
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
交通财会(2018年6期)2018-10-26 07:05:28
基于ArcGIS9.0-GeoDa059i的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空间差异性分析——以2008-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为例
山西省普通高校在校生在籍学习证明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北京普通高校的教师队伍及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