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燕
摘 要:实施创新教育,需要教师把培养创新性人才作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字、词、句、篇的训练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健全创新人格。
关键词:创新氛围;创新精神;创造力
一、营造轻松愉快的创新氛围
心理学家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因此,创设一种轻松、愉快、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创新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教师要善于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积极的良性反馈,使他们拥有成功体验,增强学习创新的自信心。例如:当学生一时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要有耐心,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地:“再想想。”“是否换一个角度考虑?”“请先坐下思考一下。”等等。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不应立即否定,可先让他坐下,请别的学生回答,或请大家讨论,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之,如果教师独断专行,学生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就会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和压抑,个人聪明才智与激情都被窒息,最终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应该专心倾听学生的叙述,接纳学生的反应,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在课前课后与学生和气相处,打成一片,以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教学的成功。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活跃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
二、引疑激趣,诱发创新精神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课堂教学中要提倡质疑问难,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认为学生太小,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或是担心学生提问会搞乱自己的教学思路,使原定的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或是觉得小学生提出稀奇古怪的问题,会令自己手足无措,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我们必须尽快确立科学的学生主体观和课堂开放观,积极启发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在其中学到知识,发展思维,增强求知欲望,锻炼培养创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也可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引疑”。例如,在教学《田忌赛马》时,为让学生体会到孙膑所用方法的依据之一——抓住齐威王骄傲轻敌的心理,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孙膑所采用的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的方法,能否保证田忌万无一失地获胜?”同学们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有的认为有100%的把握,有的则认为有50%的可能,经过一番讨论,学生达成了共识:假如第一场比赛发现了孙膑的意图,齐威王肯定也会调换马的出场顺序,即以自己的下等马对孙膑的上等马,以自己的中等马对孙膑的中等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因此第二场比赛齐威王虽败,第三场还是获胜,加上第一场的胜利,比赛最后结果仍然是齐威王获胜。随后,学生便自然提出了齐威王之所以未能发现孙膑的意图是由于齐威王骄傲轻敌的设想,于是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到课文中找出证据。这个问题的设计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孙膑足智多谋的理解——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更善于准确抓住敌人的心理来采取相应的办法,而且激发了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发展了他们的探究能力,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放飞想象的翅膀,培养创造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只要教师创造条件,正确诱导,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就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学生读有情有景的课文时,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想象,边读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这样既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又培养了想象力。如教学《狼和小羊》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想象:“小羊被狼吃掉了吗?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给故事加个结尾。”学生兴趣盎然,思想的闸门打开,很快就编出好几种故事结尾。然后,请学生一起评出几个精彩的故事结尾,这就更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师相机点评、总结、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在训练和发展他们创造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诚实的孩子》一课中说,列宁打碎了姑妈家的花瓶,回到家里躺在床上不说话。为什么不说话,他在想什么?教师可利用这个空白点要求学生想象并把列宁想的写下来。
四、积极评价,鼓励创新
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
现、得到认可。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作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或者老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发展、心理品质等方面做出评价。教师要协助学生了解什么是错误以及在一种支持的气氛下,告知可接受的标准。老师如果在学生做错时给予责备或惩罚,这不但不会有好的效果,反而会增加学生的挫折感,失去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事实上,错误是最好的学习机会,失败是成功的基础,最重要的是老师要有接纳的雅量,能把握机会,让学生从错误中获得经验及学习机会。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的想法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你的理解是个创造”“你有独立见解”……这一声声的赞扬像一股股暖流流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和满足,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
(作者单位 江西省广丰县大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