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敏
摘 要: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是美国加州圣约瑟大学心理学教授詹姆士·阿歇尔(James Asher)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这种方法倡导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身体动作教授外语。作为一种生动直观并且简单、可行的教学方法,TPR教学法充分适应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活泼好动的特征,它有很多优点:TPR教学法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自己的特长,并参与其中,把班级看成一个整体;TPR教学法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并且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比如通过肢体动作、歌曲、游戏、跳舞来学习英语,以此来发挥全身反应教学的优势,使学生在听中学、说中学、做中学、玩中学。
关键词:全身反应法;兴趣;教学效果
一、全身反应教学法的含义
全身反应教学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缩写为TPR),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美国,是加州著名心理学家James J.
Asher历时20年提出的一种二语教学的方法。全身反应教学法还被称为“让语言动起来的教学法”,它能把概括性的语言转化成具体的行为,让学生通过活动、练习来学习语言。在全身反应法的教学中,在“做中学”是基本原则,所以说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做”的过程。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家杜威曾说过,人类生来就有一种要做事的愿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做中学”指的是,从经验中学,将书本知识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起来。在说和做中吸收了这些较难掌握的语言。语言学习是一个“输入—理解—逐步输出”的过程。TPR活动正是在这种语言习得原理的基础上设计而来的。
二、TPR教学法的优点
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她们整体参与课堂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内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全身反应教学法的优点是注重身体的活动性、教学的生动性,促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学习的生动化和生活化,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
教师都知道,当一个学生喜欢学习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悦地学习,而不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他可以迅速而牢固地掌握。
不难发现,在中职教材中采用多种感官参与的游戏活动,如
warming up,reading,talking以及act等,其板块设计和语言活动主要采用TPR活动来教学。
例如,我在教Unit 6 Part B Reading 中teacher,doctor,basketball player这些职业名称时,先用卡片呈现这一英语单词,然后做出听诊的动作时,学生立即心领神会,了解了“医生”的汉语意思。其次教basketball player时,先准备了一个篮球的道具,一边拍打篮球一边引领学生跟我做并且读出课件中呈现的单词。学生边读单词边做动作,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得以调动。最后,我请几名学生单独表演,学生好表现的欲望得以满足,其余的学生猜单词,真正地实现了在“做中学,在做中用“的原则。
2.提高记忆,增强教学效果
心理学家提出,迫使学生重复老师的话会导致学生的心理压力加大,对学生语言学习技能的发展和提高有很大的副作用。全身反应教学法则遵循了语言学习的规律,使学习变得轻松而有效。
(1)理解先于开口讲话,领悟能力先于说话能力
强调给学习者提供足够数量的输入,直到他感到准备到位时再开口。在学生未理解之前,不能强迫学生开口说话。
(2)语言的教学应该在掌握理解技能后开始
“语言表达是语言理解的结果。”如果同时训练学生听和说两种技能,他们就会因为缺乏了理解力,没有做好开口讲话的准备,而很容易说错。
(3)学生的理解力可以通过全身动作来展现
全身动作反应是培养学生理解力的关键,对于一门新的语言,如果学生没有理解,即使重复多次,他们也无法进行全身动作的反应;即使能模仿,也依然是一知半解。全身反应教学法是侧重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学习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全身反应教学的优势。
例如,我在教 Unit 4 Weather,warming up时,首先,利用表格的形式画出天气符号。领着学生理解单词的意思,然后说出指令并做示范动作,学生边听边观察。(呈现阶段),以双手在身前画出一个大大的圆让学生跟读sunny这个词;再比如教rainy时双手十指朝下,由额前抖动下到腰部操练此单词……以动作再过渡到
reading中的句子。
其次,教师说出指令并重复示范动作,然后让学生跟着做。
(模仿阶段)
再次,教师说出指令,不示范动作,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指令去做。(理解阶段)
最后,跟着音像资料边说边做,完成动作。(巩固阶段)
全身反应教学法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真正实现了在现实的体验中轻松、快乐地学习英语,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TPR教学法形式多样,一定可以使英语课堂精彩纷呈,妙趣横生,进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幼师的英语教学
效果。
(作者单位 河南三门峡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