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

2013-10-16 01:22:24
关键词:消费水平农民收入协整

庄 岩

(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哈尔滨150028)

一、文献综述

农产品是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商品。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价格呈现出频繁波动的现象,这对宏观经济会产生重要影响。自2004年第一季度起,农产品价格开始出现波动,且波动幅度越来越大,2008年进入高潮,2009年又入低谷,尤其2009年第三季度以来一直呈上涨态势。自2004年以来,CPI和PPI也开始缓慢上涨,但PPI比CPI上涨程度要大,且在2007年出现一次较大波动。已有文献分析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农产品价格(尤其是粮食价格)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研究上。Garner(1989)认为,大宗商品的价格是通货膨胀的先行指标,其价格的变动能够灵活地反映经济的变化[1]。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学术开始关注产品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戴根有、温桂芳(1995)基于对农产品价格和通货膨胀数据的描述,得出了农产品价格上涨会引发通货膨胀的结论[2],[3]。王秀清等(2004)运用投入产出法计算了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波及效应,发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期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其他部门价格上涨有传导作用[4]。然而,也有学者认为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与农产品价格无关。为了进行验证,卢锋、彭凯翔(2002)采用Granger检验方法对1987—1999年中国粮食价格与消费价格指数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通货膨胀是粮食价格波动原因的结论,并提出来了通货膨胀通过改变农户存粮行为来影响真实粮价[5],这一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粮价波动的看法。此外,李敬辉(2005)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6],赵留彦(2007)运用二元 GARCH 模型进一步支持了通货膨胀引发农产品价格上涨这一论断[7]。赵国庆等(2008)利用1953—2003年的年度粮食价格指数与消费价格指数数据,采用与卢锋、彭凯翔(2002)相类似的方法,得出了粮价波动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互为因果关系的结论[8]。除此之外,还有少量研究集中在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分析小组(2011)通过分析粮食增收对农民纯收入增长额贡献,得出农产品价格适度上涨对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具有显著作用的结论[9]。杨雪(2010)通过分析,得出近年来作为农民收入中最稳定最直接的收入——农业收入的权数日益变小,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农村消费影响的收入效应较小[10]。

本文拟从以下方面补充现有的研究成果,其一,从理论上讲,农产品价格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通货膨胀效应、供给效应和财富效应。现有文献主要集中在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通货膨胀效应,那么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是否存在理论上的供给效应和财富效应是本文关注的问题,这对进一步深入研究农产品价格传导机制是非常有力的支持。其二,在现有文献中,对于农产品价格波动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研究中,学者都选择CPI作为通货膨胀的代理变量,尽管CPI是一个考察消费者物价水平的重要指标,但并不反映通货膨胀的全部内容,因此需要进一步考察农产品价格对生产者物价水平是否也存在影响。此外,农产品价格波动对PPI的影响是供给效应传导的重要路径,因此,忽视农产品价格对PPI的影响研究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影响是不完整,不全面的。基于此,本文重点研究农产品价格波动对通货膨胀、居民消费以及企业投资的影响程度,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的整体影响。

二、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影响的理论分析

从理论角度看,农产品价格波动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宏观经济变量。这种影响可能会对经济产生通货膨胀效应、供给效应和财富效应。

农产品既是人民生活的基本物质,又是工业生产的基本资料。根据新凯恩斯主义关于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理论,农产品价格上涨将不可避免地增加人们的生存成本和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和企业的投资规模,最终影响生活水平。具体地讲,如果农产品价格上涨,一方面以农产品作为原材料的企业生产成本会明显增加;另一方面,作为居民生活必需品的农产品价格上涨,会增加居民的生存成本,必然要求提高工资水平,从而增加了社会生产的人工成本,产品价格上涨。这就是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通货膨胀效应。同时,农产品价格波动对下游产品边际成本和利润产生影响,从而引起企业规模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产出。如果农产品价格上涨,在短期内会直接影响到与农产品密切相关的产业,包括几乎全部的食品产业以及餐饮业的成本上升,利润下降,产业规模萎缩,产出减少。反之,如果农产品价格下降,短期内将使相关产业的成本下降,利润上升,从而刺激产出,这就是供给效应。此外,农产品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因而农产品价格波动会影响农民收入,进而影响农民的消费能力,最终影响产出水平。农产品价格下降,可能会减少农民的收入,进而又抑制了农村消费水平。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理论上讲农产品价格波动可能通过产生通货膨胀效应、供给效应和财富效应,影响宏观经济中的具体变量,包括通货膨胀、投资、消费,从而影响社会总产出。

三、农产品价格波动对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为了验证农产品价格波动在我国现实中是否存在通货膨胀效应财富效应和供给效应,具体地说就是农产品价格波动是否会影响通货膨胀、消费水平与投资规模,我们利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加以验证。采用以下数据来代表中国的宏观经济变量:产出水平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来代表,用GDP增长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记为RGDP;农产品价格波动用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来反映,记为API。农产品价格波动引入农产品价格的正/负变动率,记为NPI。通货膨胀用PPI和CPI表示;投资规模用固定资产投资额代表,记为IIV;消费水平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代表,记为TRS;企业利润以工业企业利润代表,记为IEP;农民收入用农民出售农产品收入代表,记为FIN。

1.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

实证分析中所用数据来源于《中国经济景气月报》,其中 API,NPI,IIV,FIV 和 FIN 为季度数据,而IIN,CPI,PPI,FPI和TRS 为月度数据,利用统计分析软件,将季度数据转换为月度数据,从而得到从2001年1月到2011年3月以上变量的月度数据。这样处理的原因是农产品价格波动问题是一个短期问题,月度数据比季度和年度数据更能反映出准确的信息。同时将2001年1月以来的环比月度数据,推算生成为定基月度数据。为了使不同季节的数据具有可比性,剔除序列中隐含的季节性因素,我们将以上数据进行季节调整。同时,将上述除了NPI以外的数据进行对数处理以克服异方差,分别记为L*表。数据分析使用统计软件eviews7.0。

2.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通货膨胀效应

在描述非平稳时间序列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扰动的动态影响方面,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估计是合适的技术方法。所谓协整检验就是确定一组非平稳的时间序列之间是否存在平稳的线性组合。如果存在,该线性组合称为协整方程,说明这些非平稳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

(1)单位根及协整关系检验。在进行协整关系分析之前,为了避免伪回归先对变量 LAPI,NPI,LCPI和LPPI四个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其检验结果表明,LAPI和NPI是平稳序列I(0),而LCPI,LPPI是一阶单整序列I(1)。进一步对LCPI和LPPI进行差分,记为DCPI和DPPI,用以表示通货膨胀变动率,进一步进行单位根检验得到平稳序列。

在 LAPI,NPI,DCPI和 DPPI四个序列都为平稳序列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Engle-Granger两步检验法分别验证农产品价格及其波动与通货膨胀变动率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协整的关系。EG两步法的第一步要求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建立线性回归模型,然后对残差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如果回归残差序列平稳,则证明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反之,则说明回归可能是伪回归,其结果不具有实际意义。协整关系检验结果表明,LAPI与DPPI和DCPI的回归残差平稳,证明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同样NPI与DPPI和DCPI也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见表1。

表1 单位根检验及EG两步法检验结果

为了进一步验证EG两步法的结论,我们分别对 LAPI与 DPPI、LAPI与 DCPI、NPI与 DPPI、NPI与DCPI进行Johanson协整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以上四组序列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假设被拒绝,由此进一步验证了EG两步法的结论,即农产品价格及其波动与通货膨胀的变动率具有长期协整的关系,见表2。

表2 Johanson协整检验结果

(2)格兰杰因果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是用来确定经济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以及影响的方向,也就是说如果自变量变化引起了因变量的变化,则自变量的变化应当发生在因变量变化之前。Granger检验结果表明: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LAPI和NPI分别是DPPI和DCPI的格兰杰原因,同时DCPI也是LAPI和NPI的格兰杰原因,DCPI是DPPI的格兰杰原因,见表3。

表3 格兰杰因果检验

(3)向量误差修正模型。长期协整方差反映的是经济系统中的长期稳定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也只能体现一种统计学意义上的因果关系。那么,经济系统中的农产品价格短期变化是否会对通货膨胀率的变动产生影响则需要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以进一步明确农产品价格波动对通货膨胀率影响在经济上的因果关系。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我们可以通过误差修正项的系数了解当某一变量波动偏离长期均衡后是否能够很快回到新的均衡的调整速度。

根据AIC准则和SC准则对模型的滞后期进行选择,最终确定滞后期为2在统计学上结果最优,整体拟合优度良好。模型1结果表明尽管LAPI与DPPI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是LAPI对DPPI的影响并不显著。在短期波动中,二者的误差修正项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系数分别为-0.3586和-0.2211,说明PPI和农产品价格均会为偏离作出调整,且PPI的调整程度大于农产品价格的调整程度。此外,在模型1中外生变量DCPI对DPPI和LAPI的影响显著,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CPI每增加1%,PPI会上涨0.4256%;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CPI每增加1%,LAPI会上涨44.45%。

模型2结果表明LAPI与DCPI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LAPI的系数为-0.026,说明农产品价格与CPI之间存在正向变动关系,LAPI变动1%,CPI也会随之同向变动0.26%。在短期中,如果CPI出现了与农产品价格长期均衡关系的偏离情况时,CPI能够对这种偏离进行短期调整,从而实现对长期均衡偏离的回归。但是,LAPI对与通货膨胀之间的长期均衡的偏离不存在反向调节机制。此外,外生变量DPPI对DCPI和LAPI的影响并不显著。

表4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估计结果

以上分析说明,从长期看,农产品价格及其波动与PPI和CPI都具有长期均衡关系,然而短期表现不同。面对农产品价格的短期波动,CPI会直接随其正向波动,同时CPI的波动又会反作用于农产品价格的变动。另外,CPI的变动会带动PPI的变动,所以,尽管农产品价格的波动短期内对PPI影响不显著,但是通过CPI的传导,在长期仍将产生效果。

3.农产品价格波动的财富效应分析

近年来,农产品价格不断攀升,农产品价格上涨是否能够带动农民的收入水平进而提高总体的消费水平呢?首先,看农产品价格上涨是否会增加农民的收入。一方面要考察农民的收入结构,如果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非农活动,则农产品价格变化对其收入影响不大;另一方面在产量既定的前提下,如果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与农业生产成本幅度的上涨相关,那么农民的收入也难以增加。其次,看农民收入增加是否会带动消费。居民的收入一部分用于当期消费,一部分进行投资、存款等的储蓄活动用于未来消费。收入增加带来消费支出的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因此,农产品价格波动是否存在财富效应主要取决于农产品价格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以及农民收入对消费总水平的影响。

我们利用最小二乘法证明农产品价格、农民收入和CPI对消费总水平的影响。为了构建合理的模型,分别建立四个模型并选择其中较优的一个模型进行分析,见表3。模型中的因变量是消费水平,自变量依次增加。在模型3中,考察了农产品价格,CPI与农民收入之间简单的线性关系。模型4在模型3的基础之上增加了收入的平方项,用以考察收入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是否存在二次曲线的关系。模型5在模型4的基础上增加了农民收入额滞后一期,用以反映上期收入是否对当期消费产生影响。模型6在模型5的基础上,增加了因变量的滞后一期,用来表示上期消费水平是否会影响当期消费。

表5 不同模型的计量结果

通过计量结果可以看出,四个模型中农产品价格收入对消费水平的影响均不显著,但通货膨胀和农民收入对消费水平的影响均显著。根据R2和D.W.统计值,我们认为模型5相对优于其他三个模型。虽然模型6中R2值最接近于1,但是LTRS(-1)在统计上不显著,说明上一期消费水平对当期消费影响不显著。模型5说明农民收入对消费水平的影响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具有U型曲线形态。当农民收入水平很低时,对消费水平的增加值影响为负。到达了某一点后,开始产生正影响,这一点为 -2.1479/(2*0.2521)=4.26。也就是说,当 LFIN <4.26时,LTRS为负值;当LFIN >4.26时,LTRS为正值。当LFIN=4时,LTRS=-0.5238;当LFIN=5时,LTRS=0.0388。

从实证分析结果看,我国农民收入是影响消费总水平的重要因素,但是农产品的价格波动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从图1可以看到,出售农产品获得的收入与农民家庭总收入的趋势均呈上升趋势,但农民家庭收入的增幅明显大于出售农产品收入的增幅。同时,通过农产品收入与总收入占比也可以看出,在2004年末出售农产品收入占比最高,然后开始平稳递减。近年来出售农产品收入占农民收入比例基本稳定在22%~26%。因此,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农产收入总额的权重变小使得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农民收入影响较小。此外,农业支出占农产品收入比重基本在50%上下波动,在2004年末最低为33%,在2008年末最高约为54%。由此可见,虽然农产品价格波动会影响到农民的收入水平,但是由于农业支出占农产品收入较高,且农产品收入占总收入权重并不太高,因此,出售农产品所得收入对总收入影响并不太大,从而对消费水平的影响不是很显著。

图1 农产品收入与支出情况

4.农产品价格的供给效应分析

从理论上讲,当农产品价格上升就增加了相关产品的投入成本,因此会导致生产减少。由于生产者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因此,他们会根据边际成本与边际利润的关系选择最佳的资本利用效率。当边际成本大于边际利润时产量减少,反之产量会逐渐增加。前面已经证明了农产品价格波动对PPI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那么农产品价格波动会不会通过PPI传导来影响企业的利润和投资规模呢?

利用最小二乘法构建模型7如下:

模型7:

模型7调整后的R2为0.9190,F统计量为331.9946,D.W.统计值为1.89,模型整体拟合效果较好。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利润对投资规模影响最大,二者呈正向变动,企业利润每增加1%,就会增加投资1.1636%;PPI与投资规模呈反向变动的关系,当DPPI上升1%,企业投资就会减少10.5413%。LAPI和DCPI均与企业投资呈反向变动的关系,但在统计上不显著。由此可见,企业利润对企业投资规模的影响非常显著,但农产品价格波动对企业规模影响并不显著。农产品价格可以通过CPI向PPI逆向传导,在通过PPI影响企业利润进而影响投资规模,但这种间接影响的程度并不大。

四、结论

从理论上讲,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具体表现为通货膨胀效应、财富效应和供给效应。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具有明显的通货膨胀效应,但财富效应和供给效应并不明显。通货膨胀效应表现在,从长期趋势看,农产品价格及其波动与PPI和CPI都具有长期均衡关系。从短期波动看,农产品价格的短期波动对CPI和PPI影响不同。短期内,CPI会直接随农产品价格正向波动,同时又会反作用于农产品价格,二者呈互动关系。但是农产品价格波动对PPI短期内没有直接影响,而是通过影响CPI的变动带动PPI的变动。财富效应不显著的原因在于尽管农民收入水平对消费总水平影响显著,但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较弱。一方面,农业支出占农产品收入比重较大,使得农民可支配收入水平较低;另一方面农产品价格上涨占农民收入比例不高,因此,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收入较弱,但农民收入水平对消费总水平影响显著。供给效应不显著的原因在于农产品价格波动对PPI短期内直接影响程度较小,而是通过影响CPI的变动带动PPI的变动,因此,尽管企业利润对企业投资拉动明显,但农产品价格的波动短期对PPI影响不显著,因此对企业利润影响微弱。

[1]GARNER,Commodity Prices:Policy Target or Information Variable?[J].Journal of Money,Credit,and Banking,1989.Vo1121,No141Nov1,508-514.

[2]戴根有.1994年通货膨胀特点及原因分析[J].北京:财贸经济,1995,(6):19-22.

[3]黄 珺,顾海英,朱国玮.农产品价格、合作社与农民增收的经济学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6,(6):58-60.

[4]李敬辉,范志勇.利率调整和通货膨胀预期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5,(6):61-68.

[5]卢 锋,彭凯翔.中国粮价与通货膨胀关系(1987—1999)[J].经济学季刊,2002,(4):821-836.

[6]农民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分析小组.通货膨胀、农产品价格上涨与调控[J].农业技术经济,2011,(3).

[7]王秀清,Weldegebridl H T,Rryner A J.纵向关联市场间的价格传递[J].经济学,2007,(3)885-898.

[8]温桂芳.农业、农价与治理通货膨胀[J].管理世界,1995,(2):41-48.

[9]杨 雪.农产品价格波动与农村消费的理论解释及实证分析[J].西南金融,2010,(3):27-29.

[10]赵国庆,于晓华,曾寅初.通货膨胀预期与Granger因果性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4):29-40.

[11]赵留彦.通货膨胀预期与粮食价格动态[J].经济科学,2007,(6):30-42.

猜你喜欢
消费水平农民收入协整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溢出效应的作用及优化
预计到2050年中国城乡消费水平将无明显差距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4:16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2
中国人均消费世界排名与增长预测研究
——基于指数增长模型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智富时代(2019年2期)2019-04-18 07:44:42
农村土地流转如何增加农民收入
我国人均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智富时代(2018年3期)2018-06-11 16:10:44
“十三五”期间中国农民收入年均增长6.5%
中亚信息(2016年3期)2016-12-01 06:08:26
农民收入增长周期的多尺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