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俊花
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为冠心病的特殊类型,临床特点为心脏逐渐扩大,导致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预后较差。随着我国老年人群增多及冠心病患病率增加,ICM患病率也逐渐增多;有数据显示5年病死率,男性患者可达59%,女性患者约为45%[1]。中心卫生院通过采用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ICM 58例,临床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2011年6月—2012年7月ICM 58例,男性35例、女性23例,年龄52~79(64.3±10.2)岁,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协会及WHO缺血性心肌病诊断标准。所有患者按入院单双号原则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龄53~79(66.7±8.4)岁,心功能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分级Ⅱ级7例、Ⅲ级19例、Ⅳ级3例;对照组,29例,男性19例、女性10例,年龄54~78(61.9±9.1)岁,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8例、Ⅲ级16例、Ⅳ级5例。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糖尿病、高血压、急性脑血管疾病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硝酸酯类药物、洋地黄及利尿药等药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用药的基础上,口服盐酸曲美他嗪片 20 mg,3/d;辛伐他汀 40 mg,睡前服用,1/d。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
1.2.2 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通过多普勒超声观察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观察治疗前、后6 min步行距离。②临床疗效评定,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为显效;心功能改善1级,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为有效;心功能无改善或恶化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比较两组术后临床疗效[1]。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LVEF、LVEDD、LVESD、6 min 步行距离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临床疗效中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各参数变化 表1显示,治疗前两组LVEF、LVESD、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参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参数变化(±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参数变化(±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对照组 34.1 ± 7.3 40.2 ± 8.3* 59.4 ± 4.1 54.7 ± 5.2* 44.2 ± 5.2 42.3 ± 4.2* 229.4 ± 30.6 315.7 ± 31.2*治疗组 33.9± 8.5 46.4± 9.3*☆ 58.3 ± 3.2 53.4 ± 2.9*☆ 43.9± 9.5 39.6 ±3.9*☆ 236.8± 25.4 359.9 ± 27.6*☆
2.2 两组临床疗效评价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评价(n,%)
ICM 5年病死率,男性患者可达59%,女性患者约为45%[2];老年人高发,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ICM病理基础为心肌纤维化,临床特点为心脏逐渐扩大、心律失常,甚至衰竭,成为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传统的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和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可使缺血性心肌病的预后有所改善,但病死率仍居高不下。
曲美他嗪为心肌细胞代谢调控药物,近年来在ICM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其能够抑制线粒体内β氧化链中成分,阻断脂肪酸氧化,促使这些产物变为葡萄糖,产生更多的ATP,最终增加心肌底物利用,从而改善心肌代谢[3-6]。李广策等[7]通过动物实验发现曲美他嗪对急性低压缺氧大鼠心肌的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杨华涛等[8]通过临床研究,认为曲美他嗪通过改善缺血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可保护缺血心肌细胞的功能,从而改善心脏的收缩功能及运动耐量。他汀类药物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途径及阻止P21rac异戊二烯化的途径,减少慢性心力衰竭时氧自由基的生成,降低高胆固醇血症、保护血管内皮、稳定粥样斑块、抗炎及防止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罗群等[9]认为辛伐他汀可降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且改善心室重构及心功能[10]。文献报道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改善 LVEF、LVESD 和 LVEDD[11-12]。本研究发现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辅助治疗后治疗组LVEF、LVESD和LVEDD水平均较常规治疗对照组明显改善;通过比较6 min步行距离,发现采用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能有效提高患者运动耐量,证明了两种药物联用在改善新功能方面的优势;联合用药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6.21%,明显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的58.62%,证明两种药物联合应用临床疗效显著;两种药物联合应用中,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说明有较好的临床安全性,证实了药物联合应用的优势,与高宗文[13]报道相同。
综上所述,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辅助治疗ICM,能有效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耐量,临床有效率高,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1]尹海平.曲美他嗪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46例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6):3159-3160.
[2]叶少武,郭军,王勇.99mTc-MIBI运动负荷试验评价卡维地洛对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左室功能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0,31(7):834-841.
[3]田志鹏,李岩.曲美他嗪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9,4(7):142-143.
[4]唐水陵.曲美他嗪改善心肌细胞代谢作用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152-153.
[5]王俊.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7):94.
[6]欧艳勉.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8):90-91.
[7]李广策,董培,张岭.曲美他嗪对急性低压缺氧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24(4):503-504.
[8]杨华涛,曾建文,林珊妹.曲美他嗪改善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的临床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3):8139-8140.
[9]罗群,王功国.辛伐他汀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5):56,113.
[10]李鸣皋,韩磊,刘昕.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内皮细胞内[Ca2+]i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及辛伐他汀的保护作用[J].转化医学杂志,2012,1(3):135-138.
[11]胡海强,袁红,何海英,等.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改善的临床观察[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1,17(4):305-307.
[12]韩利民,别彩群,范红梅.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78例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1825-1826.
[13]高宗文.药物联合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并发心力衰竭的临床优势与机制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4):8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