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农业机械工程研究设计院 冯天玉 张新文 郭翠英 李飚
近年来湖北农机工业实现了连续、稳定、高速增长,增幅远远高于全国增幅,但与山东、江苏、浙江、河南等发达省份相比还有相当大的距离,目前还缺乏强势的上规模企业,拳头产品不强,企业市场竞争力较弱,生产产品单一。2012年工业总产值仅占全国农机工业总产值的2.1%。与湖北作为农业大省的身份不相符。
湖北农机工业在我国农机工业发展史上曾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第一台插秧机、第一台手扶拖拉机、第一台机耕船均来自湖北(武汉)。20世纪80年代以省拖、省柴、武拖等为主体的湖北农机生产企业在全国享有很高的品牌知名度。
由于机构改革及管理体制变动等原因,大多农机企业关停并转,农机工业发展急剧下滑。自2005年起,随着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湖北省农机工业开始取得恢复性的发展。农机工业总产值从2008年的6亿元迅速递增到2012年的59.9亿元。而与我省农机工业的迅猛发展相对应的是,2008年全国农机工业总产值为1 915亿元,2009年全国农机工业总产值为2 264.56亿元,2010年全国农机工业总产值为2 838.1亿元,2011年全国农机工业总产值为2 898亿元,2012年全国农机工业总产值为3 382.4亿元。湖北农机工业总产值全国占比从2008年的0.31332%上升到2012年的1.77093%。
在我国农机产业发展进程中,产品同质化严重的矛盾已经凸显,并渐渐成为制约农机化事业和农机产业发展的负能量和离心力。在农机产业发展进程中,基础性研发薄弱、产品同质化严重这一问题,主要源于我国农业装备产业长期主要以零星分散的个体农户为服务对象,农民用户自身经济实力不足,导致购买能力不足。但同时也与农机产业发展环境相对混乱,尤其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诸多漏洞和企业追求短期利益,无长期可持续发展有很大关系。企业间跟风、仿冒现象十分普遍,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龙头骨干企业的合法权益屡屡受到侵犯而难以维权,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妨碍了这些企业进行基础性研发投入的积极性。最突出的问题是生产企业众多而综合实力不足,中低端产品过剩而高端技术应用不足,创新力不足。
从全省农业机械工业发展来看,几十年来,我省主要以中小功率动力机械,包括拖拉机、柴油机、耕耙、播种及收获机械等田间作业农机具等为主。这些产品在现阶段基本能满足市场需求,技术工艺性较为成熟,但与现代农业装备相比,其技术含量、工艺性已不再先进。而这些产品也正是现阶段我省许多企业重复投入生产的主流。这些低水平、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重复投入,带来的是价格竞争、品牌混杂,而这不是企业发展的长久之计。
我省生产微耕机的企业有34家,产品74个;机耕船生产企业13家,产品49个;生产拖拉机的企业有12家,产品25个;生产钢架大棚及配套设施15家,产品45个;生产联合收割机的企业有3家,产品15个。
以拖拉机生产企业为例,我省12家企业中,只有神牛拖拉机有限公司一家生产33.3kW拖拉机,其余11家企业基本上都是生产小型拖拉机。
因此可以看出,我省农机企业重复建设和生产,产品同质化严重,导致无序竞争,资源浪费严重。
中国与国外农机企业在产品性能和适应性方面仍有很大差距。以配套农具为例,发达国家主机与配具的比例为1∶7,而中国农机市场的产品仅为1∶2左右,主机与配套农机具比例不协调,作业规模、作业效率受到限制。目前,我省大中型拖拉机少,不适应粮棉等农产品生产。
按农业开展的工序来看,机耕机械化水平明显高于机播和机收;按种植对象看,粮食作物的机械化水平普遍高于经济作物,主要粮食作物中小麦的机械化水平为最高,水稻和玉米的机械化水平较低;按种植地域看,平原的机械化水平高,丘陵地带机械化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相应的机械。
主要表现在我省农机生产企业中,超过半数的企业总产值达不到规模以上,也就是说没生产总值达到500万元的。规模以上(产值大于500万元)企业89家仅占48.634%,产值在5 000万元以上企业19家,仅占10.383%,上亿元企业8家,仅占4.372%。从业人员不到100人的企业超过了半数,
其次表现在企业占地面积小,接近半数的企业占地面积不到10 000m2,甚至有一家企业占地面积仅有650m2。生产用地或购买或租赁老旧厂房或农村用地,作坊式生产或简单组装现象极为普遍。生产规模、资产规模达不到行业的最低要求。
产业集中度低,行业结构散、乱,大企业不强、小企业不专,实力与竞争力不强,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存在恶性竞争,持续发展性差。生产大中型农业机械的企业少,企业在全国的知名度低,市场份额低。
湖北省大部分农机生产企业多属家族式私营企业,技术装备落后,加工及生产能力薄弱,职工人数从几人到几十人不等,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在我省183家农机生产企业从业人员中,高新技术企业只有2家,而创新性企业则一家都没有。超过半数的企业高级技术人员不到10人,有的企业甚至没有高、中级技术人员。
新产品开发经费大于100万元的企业14家,研发经费在100万元以下的有30多家企业,而超过半数企业甚至没有新产品开发经费。
以上从业人员和研发经费两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省大多农机生产企业缺乏新产品研发的投入,没有研发机构和研发队伍,无企业自主核心技术,技术力量薄弱,产品基本靠简单仿制。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很少,原始创新乏力,自主研发能力弱,制约了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长期以来,我省农机企业技改资金投入不足,绝大部分农机制造企业还没有更多地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生产设备老化、工艺落后,一些先进的设计试验方法和制造系统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可靠性设计、系列化模块化设计、快速模拟开发与试验和加工中心、柔性生产系统等在企业中还很少能够得以应用。
农机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对农机产品竞争力各方面的制约因素都具有广泛的影响,现代企业管理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效率,降低产品成本,实现技术进步,同时可促进新产品开发,增进产品营销,扩大市场份额。而我省农机制造企业至今还没有普遍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经营规模、技术、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实力与大型跨国农机制造公司和国内大型农机生产企业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同它们相抗衡。
目前,农机补贴依然是影响我省农机市场的决定性力量,农机补贴在农机消费者购买决策因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省农机生产企业多属家族式企业,营销方式则以“补贴营销”为主,可以说农机补贴政策的变化对我省农机企业生存状态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一旦取消某类农机补贴产品,该类农机产品的生产企业就面临着亏损的地步。
因此,建立现代营销管理制度,也是我省农机生产企业现阶段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提出了“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对农业机械的需求仍很旺盛,领域不断拓宽,发展空间广阔,我国农机化及农机工业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
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农业技术集成、节本增效和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功能,肩负着支撑和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历史重任,同时也在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中发挥积极作用。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步伐加快,统筹城乡、强农惠农政策力度的加大,可以预见,更多农业劳动力将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更多工业化、信息化成果将应用到农业机械化中,将对农业机械化及农机工业产生更强烈的发展需求,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虽然经过50年的建设,我国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但是仍然要看到,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还处于一个较低的阶段,作为农业现代化重要标志的农业机械化在我国仍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实现较高水平农业机械化的路仍然还很漫长。
随着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成为近年来农机行业发展的强大推手与首要推动力。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农机工业将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自2004年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中央财政补贴资金从2004年的7000万元迅速增至2012年的215亿元。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和补贴资金规模的逐年加大,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激活了农机市场。
自2004年以来连续10个中央一号文件不断强化对农业及农业机械化的支持。2010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农机工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该规划提出农机工业发展思路,并围绕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制造水平和产品质量、优化农机产业结构等方面,明确了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规划的实施将促进我国农机工业实现由大向强的转变。
湖北省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同步推进、农业机械化进入中级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对农机工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12年6月25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着眼于加快湖北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农业强省建设的大局,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湖北省农机化及农机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以及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扶持政策。《意见》的出台将对我省的农机工业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经营规模化将成为大势所趋,规模化的经营需要规模化的生产。随着农村土地集约化程度提高,农田面积将进一步扩大,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率也将进一步提高,因此农业机械的大规模使用拥有其内在强大的推动力,由此给农机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以我省农机产品中的拖拉机及耕种收机械等4种主要机械类型来说明情况(数据采集自湖北省农机局统计年报,起止时间2005~2011年)。
图一 拖拉机总量变化图
从图一中可以看出,近几年来,29.6kW以上大中型拖拉机增势迅猛,每年以1 000多台的增速上升;14.8 kW以下小型拖拉机呈现逐年稳步递增的态势;而14.8~29.6kW拖拉机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近年来一直停滞不前,只能勉强维持在2007年的水平,且总体呈现出下降趋势。
图二 耕整机械总量变化图
从图二可以看出,耕整机械以平均每年3万多台的增速快速增长
图三 插秧机总量变化图
图四 联合收割机总量变化图
从图三和图四看出,随着水稻全程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我省插秧机和联合收割机的需求会更大。
图五 大中型拖拉机农机具配套比
图六 小型拖拉机农机具配套比
从图五、图六可以看出,大中型拖拉机农机具配套比一直以0.1个百分点的增速缓慢增长,而小型拖拉机农机具配套比一直在2.0左右徘徊不前,两者距离发达国家1∶7的配套比,相差甚远。因此配套农机具方面还有很大的市场和上升空间。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过去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结构模式,已经开始转向设施农业、养殖农业和加工农业等名、特、优、新方面,而这些领域则多是过去农机装备比较薄弱的领域或环节,还有很多的装备是空缺的。从其需求而言,也为农机工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开辟了新的市场。
通过以上分析,湖北省农机工业发展应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机械工业振兴目标,加快农机行业结构调整步伐,培育建成具有较强实力的农机企业集团,改变行业散、小、弱局面,努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着力抓好一批农业急需的重点产品,大力提高产品的可靠性,突破限制先进农业技术推广的技术装备的瓶颈,为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品种齐全、适用优质的各类农机装备,利用湖北省雄厚的机械工业制造能力,打造出一个既能满足国内“三农”市场需求,又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新的湖北农机工业体系,为湖北经济创造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