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鲲[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学院, 杭州 310023]
新中国的师范美术教育已历经五十多年的曲折发展,1991年以来中国师范美术教育进入了改革发展的大好时期,在整个普通学校美术教育中发展最为迅速,并随着美育被正式写进教育方针而确立了其在高等师范教育乃至整个学校教育中的应有地位。1992年起,国家教委在全国部分高等师范艺术系科进行了改革试点工作,改革内容包括课程设置、招生、教学内容和方法,但之后的效果并非令人非常满意,尤其是课程内容的设置,笔者认为最突出的缺陷就是对现代美术教学内容的忽视,再加之美术史或理论教材与当代缺少互动性或滞后性严重等,使师范生对现当代美术形态几乎丧失判断与分析能力,他们的知识结构中对现代主义美术的忽视直接影响中小学教学中对现代主义美术知识的普及。
为此,笔者在若干师范院校的美术系做过关于现代主义美术知识的抽样问卷调查。调查所涉及到的学校有:西北师大美术系,杭州师范学院美术系、天水师院美术系、河西学院美术系、浙江师范大学、兰州师专美术系等。
调查问题及结果如下表:
调查测试题 调查结果简述塞尚的艺术成就。 50%的学生有支离破碎的印象,描述不系统、不深刻。简述勃拉克的艺术成就其代表作品。 仅有10%的学生仅知其派别,但不知其作品和艺术主张。略谈对劳申伯格的认识。 14%的学生只知道作品《床》,再不知其他。试述“包豪斯”。 30%的学生听说过,但只有15%的学生可以简单总结。解释“第七届文献展”。 只有8%的学生可以局部地、散乱地总结。简述荷兰风格派及其代表画家。 5%的学生知道蒙德里安是其中一员,但对这一派别的详细情况一概不知。
由上述抽样问卷调查的结果暴露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作为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师范教育在关于现代主义美术内容的教学上严重忽视,学生对现当代美术知识的系统而深入掌握程度上近乎是零,这从侧面反映了旧有的师范美术教育观念没有转变,在教学中对待现代主义美术持极端轻视的态度,单调地以只教美术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为主,按固定的程序使受教育者被动接受训练,不许“想入非非”,没有给学生以发挥想象自由和随意性的余地,割裂习作与创作的关系。在艺术上还没有转变艺术观念,师范美术教育应把传统艺术教育和现代艺术教育结合起来进行,宽容地看待艺术的不同流派,任何艺术流派都是一种特定历史时期的精神现象,传统美术也不是一潭死水,理应向江河一样永远向前流淌,在继承中寻求不断发展和突破。
现代主义美术一百多年来对美术史有着深远的影响,其绘画哲学和思维至今仍对当代艺术家有着深深的启迪作用。但从一系列的调查情况来看,这一部分在我们美术的欣赏教学中往往是最薄弱的环节,尤其在中学的教学当中,培养对现代艺术的理解和认识不仅是高等美术教育的任务,同时更应该从青少年抓起,加强中学美术教学中的现代主义美术欣赏,提高学生的现代美术的修养,提高日常生活中对美的感受力,对日后有志于搞美术的学生先期打下良好的审美基础。
现代主义美术的教学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课时偏少。高中的美术欣赏教学中一般把现代美术分为两课时,分别为现代主义绘画和现代主义雕塑两课时。但现代美术中流派众多,哲学体系又不同,两节课难以使学生比较深入的理解。2.现代美术是历史发展、艺术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对传统的继承,而且它对当代的各种美术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不是孤立的。我们的中学教材往往把这些都割裂开来,孤立地欣赏现代派的作品,致使学生认为这些作品只是突发奇想创造出来的。3.现代美术中许多作品重在主观意识的表达,晦涩难懂的作品也有。这就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素质和修养,否则难以透彻地讲解。
增加课型,减少课时。拓宽学生知识面,淡化学科界限,尤其是美术内部各学科之间的界限。传统的学科分化严重,致使知识面狭窄,课型、课时安排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打破原有的学科界限,以多课型少课时的方法,多点深入,以达到学科间的交流协作。以开放式的教学引进,探索新材料、新技法、新语言,使学生了解现代艺术表现的多样性。
从“纯美”的审美心态中走出,确立“大美术”的审美观念,建立“大美术”的教学体系。美术的发展历史早已证明,“美”并非美术的唯一内涵和唯一特性,美术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技法与“美”的观念,传统美学对现代美学文化的界定已力不从心,将自己束缚于“纯美”心态中是不利于美术发展的,走出“纯美”心理,建立“大美术”的学科体系,即将美术的范围拓宽为“现代视觉”艺术的广阔世界是现代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因此,无论是立足于传统的造型观念,还是从现代主义美术的艺术表现上看待纯粹语言的表现价值,都为我们对形的认识,对形的审美尺度的界定,以及对现代艺术的造型思维方式与观念的把握上,都具有重新认识的启迪性和从中借鉴的可行性。
课程的外部延伸对丰富教学和弥补教学设置中的不足,具有一定的教学推动作用。
1.参观展览,扩大现代艺术信息量。师范美术教学的课外延伸除惯常的下乡写生外,还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去外地或大城市参观当代的著名艺术展览,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浏览各地博物馆、艺术馆及多种现代艺术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和教师针对举办过的国际现代艺术大展或相关信息进行讨论。如对历届“威尼斯双年展”的讨论和分析等等,透过分析和讨论给学生及时地传递了国际艺术最新信息,为学生拓宽艺术视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教师的教学外延——积极从事社会艺术活动。从事教学并不应是任课教师的全部内容,教师在教学之余,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内应争取有所成就,积极参与社会的艺术活动,不断地研究和探索自己独特的艺术观念与视角,并及时地把艺术最前沿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以身示范。
3.与校外艺术机构的沟通与交流。这些机构可以包括:美协、艺术杂志、画廊等。交流的内容涉及美协组织的艺术活动、艺术杂志撰稿人的理论观点、艺术家的状祝、画廊的收藏与经营运作体系及画廊对艺术与市场的最新看法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为学生走出象牙塔,走向社会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机会。
高校应建立特色工作室、技术和实践工作室及硬件教学设施的补充完善。除上述的师范教育改革的设想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各种展览的形式将学生介绍给社会,让师范的艺术教育与社会,与当前艺术产生一种互动关系,为学生融入现当代艺术和艺术教育积累一定经验。现代艺术的一个突出的观点就是边缘和反主流。基于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我们的教学在兼顾传统的同时把很大一部分精力应放在观念的探讨和新思维的挖掘培养上,举办各种形式的讨论,以此来刺激学生的比较思维等。另外,现代艺术已进入后前卫阶段,其主要的特征是各种艺术形式同时并存,我们应针对课程结构的不同,鼓励学生尝试各种艺术表现手段来寻找自己的道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及文化教育,尤其是审美文化的迅速发展,应该促使师范美术教育自觉地进行教育观念的变革。我们在借鉴国内外先进教学理念的同时,应积极面对信息时代电子图像带给艺术发展的新契机,做好学科调整,人才整合,高新技术的准备,重视起艺术与科学,艺术与人文的契合。21世纪是面临全球化、多元化的电子信息时代,我们应积极学习国内外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立足于人文知识和科技成果所构成的当代文化背景中,培养具有个性、创新观念、综合能力强的艺术教育人才,努力改变师范艺术教育相对滞后的局面,把师范的艺术教育办成真正的现代化、国际化、民族化的新型艺术教育。
[1] 王林.现代美术历程100问[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0.7.
[2] 中国美术教育(2001年上半年合订本)[J].南京:中国美术教育出版社,1998.
[3] 王宏建.艺术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