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启军
(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 201306)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事关国民身心健康,近些年政府在此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然而我国食品安全事件仍频繁发生。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原因可分为技术因素和道德因素,但从实际情况看,主要重大事件多因道德因素而起。一些食品企业胆大妄为,无视法律法规,抛弃道德良知,制造伪劣产品,甚至使用有毒有害的化学添加剂,抛食品安全的理念于脑后。食品业属于道德度极高的行业,食品质量安全是食品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道德承诺,在食品安全实践中,企业的行为直接决定了食品安全的水平和程度,只有企业具有积极的道德自我约束力,才能从根本上杜绝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在当前形势下开展本研究具有十分重要和紧迫的现实意义,它对于增强食品企业食品安全的责任意识,提高企业食品安全的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追求经济绩效的同时,期望能够满足社会目标,社会寄希望企业履行其义务。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在创造财富的同时,要承担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利益相关者利益的责任,其中最重要的是保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食品的独特性决定了食品安全是食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项基本内容,保证食品安全是食品企业最基本、最重要的任务[1]。食品企业是确保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食品生产企业是否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承担对食品质量和对消费者的法律与道德责任是食品安全的基础[2]。金乐琴等(2010)认为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是食品安全,只有规范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食品安全。李艳军等(2009)认为产品质量是企业第一位的社会责任,是其社会责任的根本,职业道德的底线。蒋冬梅(2008)针对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现状,认为产品质量保证从法律意义上讲可以直接理解为企业的产品质量责任,是生产者、消费者、质量监督管理国家机关和其他有关组织和个人,依照产品质量法律应承担的产品质量义务和违反此义务时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企业社会责任和质量管理这两个概念有共同的理论根源。Michael(2007)认为质量管理和企业社会责任具有相似的价值观[3];Vinten(1998)认为,质量管理与企业社会责任在伦理和有效性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Moir(2001)认为,质量管理和企业社会责任都包含伦理的内容;Rodney&Denis(2003)认为质量管理是企业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基础和主要促进力。国内一些学者对此也有论述,吴迎春(2003)认为产品质量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最基本体现;质量管理有助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和产品质量管理之间可以和谐统一。
1.企业社会责任是质量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使得企业社会责任成为质量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企业的伦理标准越低,质量管理成功的可能性越小。Pavel认为质量管理可作为企业实施社会责任的平台,质量管理可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和ISO26000的实施。Folkes等认为,当企业社会责任水平低时,产品质量对企业行为没什么显著影响,当企业社会责任水平高时,产品质量对企业行为产生显著影响。河林应、江宝等认为质量责任决定了企业对其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是质量管理的最终归宿。卢东等认为产品质量信息是消费者进行产品评价和购买决策的重要参考信息。同时,感知质量对消费者的产品态度、偏好和购买意愿产生积极影响。当企业社会责任水平低时,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态度和购买意愿的影响会超过产品质量和便利程度等产品属性的影响。
2.食品质量和安全是企业社会责任必不可少的内容
保护消费者权益是企业的基本责任,树立质量安全,注重产品安全,为消费者提供安全、高质的产品和服务,是企业必须履行的责任。因此,食品质量和安全是企业社会责任必不可少的内容[4]。一些企业的责任意识淡薄,为了追逐眼前的利益,不顾产品质量,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对食品质量的疏忽而造成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缺失已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5]。在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怎样保证企业的持续运行,而且不损害社会和消费者的利益,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和谐进步,这些都在于以产品质量为中心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6]。
3.质量管理和企业社会责任都显示强烈的伦理关注
伦理关注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不可或缺,质量管理在致力于企业目标的同时,也显示出强烈的伦理关注,质量管理的概念在合法性、伦理性和功能性方面和企业社会责任有所重合[7]。质量管理是由一系列相关概念所驱动,而这些概念同时涉及到管理实践和道德价值的内容,包含了致力于为利益相关者谋利的概念和实践[8]。质量管理有着很明显的伦理关注,它主张考虑利益相关者利益的重要性,而不是仅仅考虑企业所有者的利益[9]。因此,如果企业管理者把企业社会责任纳入到质量管理中,那么,企业社会责任将会得到更好的实施。质量管理的目的是让企业能够用最少的时间、以最低的成本向市场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企业要重视利益相关者(特别是雇员)的利益和工作满意度。
4.质量管理和企业社会责任同样重视经济绩效
企业社会责任和质量管理一样,对于企业运营起着重要作用。质量管理能够得到广泛传播的一个原因是意识到了质量管理对于经济绩效的重要性,并培养一种企业可以追逐经济绩效的文化[10]。而企业社会责任为企业追逐经济绩效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崇尚社会和经济价值的双重驱动下,使产品质量得到了保证[11]。企业社会责任和经济绩效之间也存在着联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以为企业带来很多间接的好处,如员工流失率、员工忠诚度等。企业社会责任将企业利益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统一起来,追求企业长期利益最大化。质量管理有着清晰的目标,如消费者满意度,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则有着一系列目标,如使股东财富最大化、回馈社会等[12]。
1.质量管理可作为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工具
我们知道质量管理有益于企业的发展,并与企业的首要经济目标相匹配。然而,经理们可能拒绝履行社会责任,因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所涉及的道德准则并不与理性的经济原则相一致。实施质量管理可使企业在追逐利润和维护利益相关者权益之间找到平衡。同样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既接受企业谋取利润的合法性,又基于价值的行为,是企业维持良好业绩的根本所在。如果企业能将质量管理和履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把质量管理作为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工具,那么企业社会责任可在企业中得到更快的发展[13]。企业不能仅仅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声誉手段的功利主义行为,应将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渗透到企业质量管理及运营中。对于质量管理的解读使得企业开始改善企业伦理、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管理方面的制度,而不仅仅是改善与生产有关的过程。质量管理将社会发展、企业战略、利益相关者以及组织结构以独特的方式结合起来,以此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与质量管理的内容重叠,这些内容可作为实施质量管理的一部分来加以履行。学习从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中寻求质量管理的新方法可以不断优化质量管理,避免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
2.质量管理进一步明确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质量管理有助于解决早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过程中所存在的缺陷,它将经济、社会和环境持续性结合到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质量管理中。质量管理提供了一个系统的运营管理框架,企业通过这一框架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运营中。例如,通过利益相关者参与解决方法和伙伴关系,企业可将企业社会责任与质量管理文化协调起来。实施社会责任管理的企业更重视消费者的利益。企业社会责任除了包括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外,还体现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人的尊重、诚信,尊重消费者的权益。而产品质量安全涉及消费者的切身利益,甚至与消费者的生命健康休戚相关。实施社会责任的企业会认识到,消费者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保护消费者权益是企业的基本责任;提高质量,注重产品安全,为消费者提供安全、高质的产品和服务,是企业必须履行的责任。
3.质量管理有利于衡量企业的社会价值
对利益相关者的关注使质量管理与企业社会责任更容易联系起来。质量管理将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观融入到企业运营中,使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观得到贯彻[14]。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可促进企业创新,鼓励企业寻求恰当的适合企业发展的途径,以不同的方式来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属于企业经济信誉的范畴。企业社会责任属于企业伦理方面的信誉,加强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经济信誉,而企业经济信誉的提高可以为企业员工和利益相关者带来收益,包括信任、声誉和信心等伦理声誉,这样又可以提升伦理信誉,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4.企业社会责任可促进质量管理的实施
质量管理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在关注经济绩效的同时,也关注企业的社会绩效,使企业与企业社会责任有关的承诺公开化,促进内外部管理的透明化并提高社会价值。企业实施质量管理涉及组织中的所有成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工作态度直接影响着质量管理的成败。因此,能够很好地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会对产品质量以及质量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一些管理者认为,质量问题都是由一线员工造成的,是员工的不良作业给企业制造了麻烦,而质量管理是一个过程,管理者的重视程度、参与程度决定了质量管理的效果。通过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使企业领导者提高对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从而促进企业的质量管理。企业社会责任实施得好的企业往往更重视保持员工的积极性和发挥员工的智力资源,在满足员工自身需求的同时,积极引导员工参加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确保产品质量。利益相关者参与企业管理,对弥补质量管理技能上的不足显得至关重要[15]。当然,融入了企业社会责任的质量管理,实施的主动性需要很多物质和非物质方面的承诺。
虽然质量管理和企业社会责任二者内容中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叠的,但也存在着差异。并不是企业实施了质量管理,就会自然而然地去履行社会责任,企业重视质量管理并不一定同样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实施质量管理是企业取得成功关键所在,而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却不尽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此,有必要调整和增加质量管理所包含的内容,例如,增加企业社会责任的某些内容,以便解决在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时遇到的问题。作为管理工具,企业管理者实施质量管理先于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在大多数企业中二者在运行时却几乎没有联系。将二者结合起来的领域只停留在个体雇员层次上。但是,雇员的社会责任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雇员个体的选择。
通过上面的理论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企业对社会责任问题的认识影响食品质量安全表现;
假设2:社会责任表现良好的企业比社会责任表现差的企业出现更少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假设3:实施质量管理的企业食品质量安全表现良好;
假设4:企业社会责任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影响食品质量安全表现。
用概念模型将其逻辑关系表示为如图1所示。
图1 本研究的理论模型
本研究对中国食品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调研对象主要是企业的中层以上干部。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共回收问卷130份,其中有效问卷106份,调研时间从2011年6月初到2011年7月下旬。问卷内容包含:企业基本情况、质量管理表现分析、企业的经济绩效、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方式、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研究变量采用Likert的五等级尺度,采用SPSS12对所收集的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检验了多纬度概念的效度,采用信度分析检验了测量问题的内部一致性。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效度)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认识、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企业质量管理实施方式,这些变量的三维度结构的概念效度得到了很好的验证,概念的三维度结构稳定,题目设计合理有效。并对“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认识”、“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企业质量管理方式”等变量进行了信度分析,变量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是0.782、0.729和0.764。从信度和效度分析看,问卷设计合理有效。
被调查企业的基本情况如下:从经营模式看,被调查食品企业的70.7%是制造类的食品企业。其中,加工和制造类企业占19.8%,自有品牌(有制造能力)的企业占50.9%,其余各类企业(虚拟品牌、特许经营等企业)占29.3%。从企业性质看,被调查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其中,国有企业占9.4%,三资企业占19.8%,民营企业占54.7%,上市公司占12.3%。注册资本在50万(含)以下的企业占17.9%,注册资本在51~100万的企业占17.0%,注册资本在101~500万的企业占25.5%,注册资本在501~1000万的企业占14.2%,注册资本在1000万以上的企业占25.4%。职工数在50人以下的占24.5%,职工数在50~100人的占14.2%,职工数在101~500人的占32.1%。从员工数量看,被调查企业的样本比例分配合理。从统计分析看,所调查企业的企业规模、企业经营模式、企业性质等情况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食品企业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对企业近年来发生的各种质量问题的次数进行了调查(见表1),可以发现,食品企业发生问题频率最高的是“产品被假冒”,其次是“声誉受损”等方面的问题。因此,食品企业的质量问题表现主要是产品假冒和声誉受损。
对出现质量问题时企业的应对情况,从表2可以发现,企业不采取任何措施的为0;先不采取措施,视媒体和公众的反应再制定应对方案的比例为6.6%;按企业内部现行的处理机制进行处理的为33.0%;立刻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处理方案并采取措施的为60.4%。这说明,大部分企业能针对质量问题主动采取措施。
表1 食品企业近3年来的质量问题发生次数
表2 企业应对出现质量问题的表现
2.验证假设
(1)验证假设1:企业对社会责任问题的认识影响食品质量安全表现。首先,对企业对社会责任问题的认识和食品质量安全表现进行了相关分析(见表3),可以发现,二者是强相关的。进一步对企业对社会责任问题的认识和企业食品质量安全表现进行回归分析(见表4)。从表4的回归分析看,回归的决定系数R2的值是0.548,也就是说企业对社会责任问题的认识对企业食品质量安全有影响,假设1得到验证。
表3 企业对社会责任问题的认识和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的相关分析
表4 模型回归的检验结果
(2)验证假设2:社会责任表现良好的企业比社会责任表现差的企业出现更少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首先,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和质量安全管理进行相关分析(见表5),可以发现,二者具有强相关性。然后,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和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进行交叉分析(见表6)。从交叉分析看,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分数为4的企业,没有发生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企业数为7,发生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企业数29;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分数为5的企业,没有发生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企业数为41,发生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企业数为14。从被调查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和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交叉分析看,社会责任表现良好的企业与表现差的企业相比,企业出现更少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假设2得到验证。
表5 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和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的相关分析
表6 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和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的交叉分析
(3)验证假设3:实施质量管理的企业,其食品质量安全表现良好。首先,对质量管理的实施和食品安全表现进行相关分析(见表7),可以发现,二者具有强相关性;然后,对企业质量管理的实施和食品质量安全表现进行交叉分析(见表8)。从表的交叉分析可以发现,企业质量管理的实施分数为4的企业,没有发生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企业数为4,发生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企业数28;但企业质量管理的实施分数为5的企业,没有发生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企业数为46,发生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企业数为17。从被调查企业质量管理的实施和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交叉分析看,质量管理实施表现良好的企业与表现差的企业相比,企业出现更少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假设3得到验证。
表7 企业质量管理的实施和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的相关分析
表8 企业质量管理的实施和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的交叉分析
(4)验证假设4:社会责任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影响食品安全表现。首先,我们对社会责任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食品安全表现进行相关分析(见表9),从相关分析看,二者具有强相关性。下面进一步对社会责任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食品安全表现进行回归分析(见表10)。从表10的回归分析看,回归的决定系数R2的值是0.456,企业社会责任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对食品安全表现有影响,假设4得到验证。
表9 社会责任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食品安全表现的相关分析
表10 模型回归的检验结果
通过上面的实证分析,假设1成立:企业对社会责任问题的认识影响食品质量安全表现;假设2成立:社会责任表现良好的企业比社会责任表现差的企业出现更少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假设3成立:实施质量管理的企业食品质量安全表现良好;假设4成立:社会责任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影响食品安全表现。
企业社会责任不仅体现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之中,更集中体现在质量管理中。企业社会责任影响企业质量管理表现、质量管理绩效和食品企业质量安全。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良好的企业比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差的企业出现更少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从整体上看,中国食品企业对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同,我国一些企业的质量安全管理实践,往往考虑比较多的是技术方案,它们通常缺乏相对应的企业社会责任、组织结构、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和企业过程协同的基本构架,更没有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种动因加以考虑。因此,要把企业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质量管理中,增强企业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
[1]赵霞.食品安全与企业社会责任[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3):30-32.
[2]李旭.我国食品供应链的现状及管理对策[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22):8-10.
[3]Michael J Maloni,Michael E Brown.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Supply Chain:An Application in the Food Indus⁃try[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6,68(1):35-52.
[4]王中亮.食品安全与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J].上海经济研究,2009(1):36-40.
[5]Richard Welford,Stephen Frost.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Asian supply chains[J].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6,13(3):166-176.
[6]刘晓宁.基于食品安全的农业产业链生产控制模式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9(9):56-58.
[7]Bryan W Husted.Risk Management,Real Options,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5,60(2):175-183.
[8]Manning L,Baines R N,Chadd S A.Ethical odeling of the food supply chain[J].British Food Journal,2006,108(5):358-370.
[9]Mike Rimmington,Jane Carlton Smith,Rebecca Hawkins.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sustainable food procurement[J].British Food Journal,2006,108(10):824-837.
[10]陈椒.食品安全与食品供应链管理[J].上海企业,2005(7):60-62.
[11]陈原.试论我国食品安全供应链综合管理[J].生态经济,2007(5):280-282,289.
[12]郑金英.基于食品安全的食品供应链综合管理探讨[J].商业时代,2008(35):16-17.
[13]Stefan Seuring.Industrial ecology,life cycles,supply chains:differences and interrelations[J].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2004,13(5):306-319.
[14]戴化勇,王凯.农业产业链管理与企业质量安全管理效率的关系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7(7):43-47.
[15]王凯.基于产业链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构建[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1):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