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露露, 马军捷, 万紫旭, 安永红, 刘彩双
(1.河北省承德市第六医院检验科, 河北 承德 067200 2.承 德 护 理 职 业 学 院, 河北 承德 067000)
病毒性肝炎是当今全世界流行最广的传染病之一,我国为乙型肝炎高发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高达1.2亿,占全球感染的三分之一[1],肝炎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该病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也是严重威胁大学生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从大学生因病休学的病因顺位统计看,乙肝长期处于第一顺位,是严重影响大学生健康的疾病[2]。承德属于开放城市,人员流动性较大,学生来源于不同地区,所以校园卫生非常重要,在2010年我市某学院对370名新生进行了全面体检,并做了乙肝五项检查,其中发现乙肝病毒携带者13名,乙型肝炎病人3名,为我市大专院校疾病预防工作提供了依据。
1.1 调查对象:以2010年入院370名中专新生为普查对象,其中男生65人、女生305人,年龄在15-20岁。
1.2 检测方法与结果确认:对调查学生采静脉血,采用ELISA法进行检测。出现阳性者再送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复检确认。所用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并严格按试剂说明操作。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见表1。
表1 370名中专学生乙肝五项检测情况表
370学生检出HbsAg阳性者16名。16名HbsAg 阳性者,乙肝五项指标(两对半)检测,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 HBc阳性2名,阳性率0.5%。(简称“小三阳”);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1名,阳性率0.27%。(简称“大三阳”)。
表2 男生组与女生组检出率比较 n(%)
HBsAg携带者是HBV在学校的重要传染源。HBsAg阳性率不仅反映了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情况,还可认为是引起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3]。HasAg携带者血清中HBsAg阳性是HBV感染的标志。本身具有抗原性,无传染性。但由于HBsAg常与HBV同时存在,故认为是传染性标志[4],根据大量肝穿刺活检证实,所谓健康携带者的肝组织正常者只占少数,研究资料表明,慢性感染者中50%-75%有活跃的病毒复制和肝脏炎症改变,部分携带者已经进展为肝硬化甚至于原发性肝癌阶段[5]。
3.1 本组学生乙肝五项检测结果有16人检测为乙型肝炎感染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为4.3%,明显低于全国平均 9.75%的水平[6],女生感染率 4.9%,男生感染率1.5%。370人中13人因HBsAg阳性,诊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另3人诊为乙型肝炎。
3.2 面对上述情况,按[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会分会联合修订(2009年西安)病毒性肝炎预防措施][7]进行管理。学院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对乙肝病毒活动期病人给予隔离和系统治疗,及时了解学生病情变化情况。对病毒处于活跃状态,肝功能轻度损害或肝功能正常者,在校积极治疗,定期复查;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密切观察,定期复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同时,给予积极医学知识教育,让其了解HBV传播流行的途径和规律,定期检测。注意个人卫生、经期卫生、牙刷、洗漱用具等与健康人分开,严格分餐制,防止共用同一餐具,并且定期消毒,对密切接触者注射乙肝疫苗进行预防。有资料表明乙肝疫苗注射后表面抗体阳转率88.3%-98.9%。是目前有效预防乙肝的重要方法之一[8]。因此,对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学生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不能或不及疫苗免疫的个例,和免疫系统对HB疫苗反应低下的个例,可用HBIG(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9]。3.3 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是一项全社会的任务,应该全社会齐抓共管,大中专院校是青少年集中地方,预防乙肝责无旁贷。所以,大中专院校应该建立学生体检制度,建立学生健康档案,进行定期体检,及时了解学生身体壮况,培养德智体美的祖国接班人。
3.4 大中专院校应该加强对传染性疾病的控制和管理,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对易感人群定时注射乙肝疫苗;加强卫生知识宣传力度,加强学生食堂卫生管理,餐具定时消毒,配餐人员定期体检,无健康证不能上岗。加强校园内洗浴中心、超市、供水系统的消毒和管理。加强学生宿舍卫生管理,被褥经常晾晒,室内经常通风。通过各种预防途径,降低校园乙肝感染率,提高转阴率,使乙肝感染率逐年下降.创立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
[1]杨金龙,主编.难治性肝炎的诊断与治疗[M].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89.
[2]陈枫.南京某师范学院2 0 0 8级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外医疗 ,2009,28:115-116.
[3]卿蕊,唐翠连,唐愈菲.邵阳医专2009级新生乙型病毒性肝炎普查结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3):273.
[4]谢煜文.钟落潭地区学生乙型肝炎普查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8):59.
[5]刘士敬,朱倩,主编.乙肝寻医问药路线图[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58.
[6]周汝琼.高校新生HBsAg检测19532例结果分析及防治[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4):135—137.
[7]庞保军,付春生.肝病诊断新技术[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80.
[8]李越琴.某校新生HBsAg携带情况及感染模式分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108.
[9]骆抗先,编著.乙型肝炎基础和临床[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