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分析

2013-10-09 06:16刘鸿涛
考试·教研版 2013年12期
关键词:教育观念评价机制综合素质

刘鸿涛

【摘要】尽管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推行已有十几年时间,但素质教育实施的效果却并不理想,当前现代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推进仍面临很多问题。本文浅谈了素质教育的涵义以及推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性,着重分析了现代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现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素质教育 必要性 教育观念 评价机制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b)-0161-01

1、素质教育的涵义以及推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素质教育是着眼于学生以及社会的长远发展要求,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条件下,注重学生身心潜能、德智体全面培养发展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推行并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精神,从而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将外部的教育影响主动转化为自身稳定的身心素质;而在应试教育前提下,老师是为应试而教,学生是为应试而学,偏离了学生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是一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老师将目标投放在少数有望升学的学生身上,而弃多数学生置之不理,让老师跟着考试的指挥棒走,以灌输、说教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被动接受。这样即使能够使部分学生的某方面素质得到浅层次的发展,也只是很片面性的,而且是以牺牲学生其他方面发展为代价的。素质教育的推行是顺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要求,是我国当今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出发点,体现了基础教育的宗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2、现代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老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正确;教育思想观念过于陈旧

尽管素质教育已经推行了很多年,但仍有一部分中小学教师的思想观念并没有转变,仍停留在应试教育体制阶段,他们对学生的关注仍放在学生的学业成绩与升学率上面,从而忽视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同时,老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够准确、全面,存在一定的误区:一部分老师主观地认为,实施素质教育无非就是开设一些形式多样化的第二课堂活动,错误地认为素质教育就应体现在活动课培养学生的某方面特长上,不可否认,这的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方法,但这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素质教育仍应以课堂教学为主。一部分老师认为既然素质教育的主要特征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那就针对所有学生定好各项达标指数,向着让学生全面达标的目标进行培养教育,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2 教学方法传统陈旧,评价机制跟不上教育机制的改革

目前,大部分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依然沿用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即使作了一定的改革,也仍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仍占据着主体地位,以灌输、说教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老师的提问都过于简单,缺乏针对性,学生课堂上能够主动思考问题的机会很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十分有限。同时。就现代中小学教育而言,升学率仍旧是一个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从而导致老师对学生优劣的评价一切都以学业成绩为重要依据,这种重分数轻能力的教育评价机制造就了一大批高分低能、甚至思想道德败坏的学生。即使一些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但到头来还是转回到学生的学业成绩上来,一切的优秀评比仍旧是以升学率与分数为前提,评价机制根本就无法跟上教育机制改革的步伐。

2.3 教学资源不足,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有待提高

现代中小学教育中以农村教育问题尤为突出,教育投资本就是一项长远的计划,短期内成效不是很显著,因而当地领导在教育投入上会比较犹豫不定,致使农村中小学的办学经费比较紧张,办学条件也比较差,许多教学资源设备严重缺乏,学生的素质教育缺少得以开展的平台,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推行。同时,教师的整体综合素质能力还有待提高,虽然一部分老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其年龄都偏大,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呆板。这一部分老师是许多农村中小学的骨干力量,他们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主力军,凭借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已经足够应付当前的教学要求,因此他们不愿去学习、创新,致使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大的局限性。还有一批年轻的教师队伍,他们既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又没有足够的人生阅历,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实在难以担当对学生进行较为深层次素质教育的重任。

3、推进现代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必须要彻底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提高老师对素质教育的正确认识。升学不应是学生成才的唯一途径,分数也不是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老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改变重知识轻能力,重说教轻启发的局面,应在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下,面向全体学生树立德智体全面发展,强调老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的现代素质教育教学观,实现从应试教育真正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第二,加大课程的改革力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并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课程的改革必须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配套激励性政策等等,改变老师传统的灌输、说教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问题的思考与探索中来,提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传统单一的闭卷考试制度具有很大的片面性与局限性,并不能真正反映学生德智体的质量,必须建立合理、科学、完善的教育评价机制,这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在对学生的评价上,不要单纯以分数作为衡量标准,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思想品德以及行为规范等多角度进行综合考评。第三,增加教育资金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的整体综合素质。21世纪的今天,教育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应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改善中小学的教学条件,进而保障中小学素质教育得以顺利的展开。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仅是要教授学生专业知识能力,也是学生人生路上的引领者。所以,必须建立一支优秀、专业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9币的整体综合素质,从根本上保证素质教育的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猜你喜欢
教育观念评价机制综合素质
浅析初中英语教育中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职业素质培养下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模式构建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浅谈规划展览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微
注重实绩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