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根本上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运营效率,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并发展壮大起来。而良好的内部控制评价系统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有价值的意见,从而提高整个管理水平。所以内部控制评价作为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手段,是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必要环节。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完善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内部控制评价应该在推动内部控制发展完善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对策
一、内部控制制度概述
(一)内部控制制度内涵
所谓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由企业的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创造的,并由经审计人员理论总结而逐步完善自我监督和自行调整体系。COSO报告中把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工作人员共同实施的,为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原则等目的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其构成要素主要来源于管理层的经营方式,同时与管理治理过程相结合。其整体架构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五项基本要素构成。与其相对应的内部控制可分为经营控制、财务报告控制和遵循控制。它要求按照目标和计划,对工作人员的业绩进行评价,找出其存在的消极偏差之处,并采取有效地措施加以改进,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效率,防止损失,从而从根本上保证企业预定目标的实现。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应当遵循的原则
中小企业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1.遵循全面性原则。
2.遵循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系统的控制基础上,将目光集中在重大业务往来和风险性较高领域。
3.遵循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以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4.遵循适应性原则。
5.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的控制。
二、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执行情况
(一)样本选择
为了避免行业因素和地点因素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本文选取2009~2011年三年在沪市公开发行A股的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作为研究数据。之所以选择年度报告进行分析,主要是由于年报作为定期披露的信息报告,是上市公司最常见的信息披露形式之一,它反映了上市公司在会计年度比较综合和全面的信息,长期以来,都受到投资者等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本文剔除了净资产为零的异常样本数据。此外,sT类上市公司没有被剔除,因为该类上市公司也属于执行上市公司内控制指引的范畴。本部分通过对我国2009-201 1年三年的沪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来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与探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样本,2009年为337家,2010年为343家,2011年为352家,通过对信息披露与为披露状况进行对比,来说明泸市A股的运行状况。对于文中数据来源,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2009-2011年沪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和巨潮资讯网,查阅年报信息,通过手工统计得到。
(2)一些辅助资料和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证监会网站。
(3)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处理通过Excel和Eviews软件完成。
下面来进行研究样本的分析
(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总体情况
从表1可知,2009年共337家公司,未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为4家,所占比例为0.30%:2010年共343家公司未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为1家,所占比例为0.29%;2010年共352家公司未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为1家,所占比例为0.27%。可以看出制造业沪市A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总体情况良好,并逐年得到改善。
(三)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分析
上市公司年报中所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的内容分成以下几类:
(1)说明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及健全情况;
(2)评价公司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
(3)指明对公司内部控制执行效果进行评价所遵循的规范或者法规;
(4)阐明公司内部控制的检查和监督情况;
(5)阐述完善或改进公司内部控制计划采取的措施;
(6)提出公司下一年度与内部控制相关的工作计划;
(四)披露内部控制存在不足的统计分析
从2009-2011年,2009年样本中沪市A股披露内控存在不足的公司数为5家,2010年为3家,2011年为2家,沪市A股披露内控存在不足的情况有逐年递减的趋势。所占的比例也从2009年的1.47%降到201 1年的0.53%。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通过表2和图1可以看出,制造业沪市A股上市公司披露内控存在不足的公司很少,这三年来共披露了10家,所占比例为2.58%。但是,这些公司也未提出任何措施来弥补内控不足这一问题,说明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形式主义较严重,而没有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三、中小企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业务流程控制的监督和评价
很多中小企业针对上市公司的业务流制定了相对严谨的规章和制度,但是,其实际发挥的效用,往往存在很多不足。很多企业在实际执行此程序时,并不遵循规章制度,缺乏对整个业务进程控制的有效监管。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企业或者中小企业内部某些部门未经批准,私自开设银行账户,私自设置小金库,由同一人负责核实现金的收付、记录和保存,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对内部人员缺乏有效地控制和监管制度,使公司员工携公款外逃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资金流失,而公司监管方面也遭受巨大打击,给企业带来巨额损失;采购部门和销售部门的人员为了自身利益,私自接受供货商、购货商的回扣,中饱私囊,有的甚至为了节约成本,购买不合格的原材料以次充好,或者为了偷逃税款,将商品销售收入不计入总账等;由于缺乏民主监督和决策机制,管理者进行决策时往往仅根据个人直觉和判断,并不参考专业人士的分析和建议,对本企业尚不熟悉的经营领域进行大额投资,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运营风险。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风险防范意识不高
现实中,一部分中小企业在内部建立了法律顾问制度,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但中小企业由于实力有限,一般外聘律师担任法律顾问的知识水平层次不高。总体上讲,小企业在内部管理、制度建设、资金财力、防范风险的能力方面更为脆弱,由于中小企业的投资者和经营者对企业法律风险缺乏深刻认识,律师法律服务整体水平也不高,导致不少中小企业对法律风险缺乏宏观上的认识,微观上防范、控制法律风险的能力也比较弱,其法律风险一旦从隐患上升成为现实损害,将削弱企业实力及市场竞争力。
(三)尚未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内部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运行,而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决定着企业内部环境的优劣,在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互分离的公司治理结构下,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来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对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起到积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一些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够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权力集中,只掌握在极少数内部人员的手中,公司内部缺乏制衡机制和约束机制,导致公司的权利责任划分不明确,内部控制起不到实际效果。
(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不完善、不透明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状况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核心环节。信息披露是整个中小企业市场上信息流的源头,这一源头的数量和质量构成了生产者和投资者可获得信息的总集,直接约束着其可利用的信息集。而信息披露中的信息流通则是向所有者传递的重要途径,决定了其最终获得的信息总量。但在实践中,信息披露状况总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数量上和质量上以及信息流通中出现的问题,将影响最终投资者接收到的信息总量和不同投资者的信息分布。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大量的经验及实证研究来看,信息披露监管的强度与信息披露状况有着紧密的联系,因而,强化信息披露监管是保障信息披露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信息流通的外部条件,是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透明度提高的基本保障。
四、针对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制定的对策
(一)加强企业内部文化建设,建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
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他的企业文化都是在长期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它表明企业的整体价值观和理想,并共同的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的一种文化体系,它能使企业形成一种认知共同体,使企业及其所有员工在这种共同的人认知体系下,为企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能为内部控制各个环节的执行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而企业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有利于内控制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内部控制的环境体现在许多方面,具体表现为员工的诚实度和价值观、员工的工作能力、管理当局的管理哲学和经营模式、企业文化、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组织结构、授予权利和责任的方式、人力资源政策和实施等。在内部控制的众多影响因素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所以,企业在最初的员工选聘上一定要进行认真选拔,不能因为某一时段人才短缺而降低人才录用原则,对人才各方面了解、掌握不到位,在进行人才选拔的时候,对选聘的人员素质、诚信和道德观一定要给与关注。
(二)提高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防范意识
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对于更倾向于作为审计方法的内部控制,必须通过风险防范检验方法得以实现,同时,风险防范投入的资源越多,资源的利用率越高,越有利于上述目标的达成;而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其主要侧重于作为管理方法的内部控制。作为管理方法的内部控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风险防范意识,不能准确的认识风险,感知风险,从而在采取风险策略进行应对时,往往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现实中,风险有时会增加企业的价值,当然,有时也会破坏企业价值,因此企业的管理者总是要在价值创造和风险防范之间做出最优平衡,尤其是在企业内部控制执行中,这一点表现得非常突出,即企业在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总是要对执行成本和预期收益做出比较和选择。
一般情况下,执行成本越高,预期收益也越高。而执行成本越高的项目,那么它的风险也是相应增加的,所以,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目标要求企业在执行内部控制时必须进行综合考虑,并且风险防范要服务于价值创造。
(三)创建良好的内控环境
内控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优化企业内部环境对企业整体的经营成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优化内部环境,一是应提高全员素质,即管理层的道德价值观和企业员工的职业素质。管理者在形成良好的管理理念和经营风格的同时,企业也应重视对员工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训,提高其专业胜任的能力和水平,从而进一步规范内部会计控制。二是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企业应按照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遵循现代企业的发展法则,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和转变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法人治理模式。设置并完善以董事会为主体的内部控制系统,全面行使董事会的职权,发挥董事会监督引导作用。同时,企业应不断完善监事会制度,完善监事会选举制度和程序,公司应为监事会履行自己的职责创造条件。三是实行权责分明制、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内部管理制度。四是对员工实行考核和奖惩制度,调动员工的生产与生活的积极性,从而使员工积极投身到工作中,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
(四)减少信息披露不对称情况和提高市场透明程度
信息披露监管的基本功能是通过打击各种不合法的信息披露行为,来维护信息披露准则的正确性,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打击信息披露环节中的各种主观操纵行为,以此来维护信息披露的客观性及真实性,使普通投资者能获得与内部人同样的信息,提高市场的透明度。信息披露主体在信息、披露中的主观操纵行为主要体现为对信息披露的时间、披露内容及披露对象上的操纵,分别对应着上市公司的延迟偏好、择优偏好及选择性的披露行为。上市公司的这些行为严重危害了信息披露质量及信息披露的公平原则,应该得到信息披露监管人员的重点关注。强化信息监管通过加大监管力度及相应的处罚手段使上市公司主观操纵行为被揭发的概率大大上升,同时配合相应的处罚,增加上市公司主观操纵信息披露的成本,降低上市公司主观操纵信息披露的行为,提高市场的透明度。信息披露监管还通过对其他不合规信息、披露行为的打击来激励上市公司提高信息供给的充分性,减少公司与外部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加双方的信用程度,并提高信息披露的客观性,提高信息质量。这样信息才能够更充分、有效、及时和无偏地反映到市场价格之中,优化市场对信息吸收的动态过程。同时,信息披露监管可以减少缺乏敏感性信息指引所引发的滞后性。目前,许多发达市场己经建立了并实施的敏感性信息披露制度,已经成为了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的有益补充,是中小企业上市公司进行市场信息披露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英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都已建立价格敏感信息披露制度指南从而对上市公司披露敏感性信息进行规范。例如英国的股价敏感信息披露指南规定:若股价敏感性资料不慎或可能不慎泄露,公司必须实时向市场发布有关资料。我国目前的信息披露制度中价格敏感性规则,这些规则在《证券法》、《上市规则》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中均有体现,但是在具体执行中却缺乏配套制度和后续动态监督,从而导致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监管效率大打折扣。
作者简介:周晗迟,女,经济师,包头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