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霞
中学历史教育渗透德育,这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老课新题。在市场经济大潮涌动,各种思想意识形态互相碰撞的今天,认真、冷静的思考这一课题,仍具有特殊现实意义的。因此,我作为一线的教师,就其中的某些问题,如渗透德育的内容,如何进行德育等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德育包括下面几方面的内容:
一、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历史教学的始终。
爱国主义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是国家和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形成的一种道德规范、文化传统。翻开历史的书卷,从远古到现代,上下几千年,到处都蕴藏着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从驱逐倭寇的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到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血洒疆场的关天培,他们所表现出的忠贞的民族气节;从与舰共存亡的邓世昌、以身殉国的丁汝昌,到甘愿为变法而捐躯的谭嗣同,他们豪壮的爱国义举,都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
二、在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道德,是人们对自己所处的社会关系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依靠社会舆论和内在信念的力量实现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准则。道德的养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少年时期。因而,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知识和心理特征,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从大处远处着眼,小处近处着手,以小见大。使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知识,体会蕴含其中的德育,在处理个人和社会,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基面上,着眼于待人处事,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如: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教育学生要爱国,爱社会主义,首先要热爱家乡,热爱学校。教育学生要学雷锋,为人民服务,做道德高尚的人,首先要爱父母,爱兄弟姐妹。同学、老师都不关心、不热爱的人会去学雷锋,做好事,为人民服务吗?因此,学校的德育要低起点,高站位,“润物细无声”,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不只是因为他们光辉的事迹而名垂千古,更因为他们优秀的道德品质而昭示后人。例如,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而奋斗一生的孙中山,放弃国外优惠的生活待遇,毅然回到祖国,在科技领域做出巨大贡献的钱学森,华罗庚等,无一不是道德的楷模、同学们学习的榜样,而对这些人的学习,外在的表现主要是积极向上,热爱学校,热爱家乡,待人处事要尊重老师,团结同学,爱父母,爱兄弟姐妹,以至爱人如己,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
培养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也是历史教学中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历史教材中的辩证法思想随处可见。我国最早的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如:“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以及后来的历朝历代中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教材中更多的得到了体现,吴越争霸中,勾践最初败给吴国,后来卧薪尝胆,终于复国。韩信胯下之辱,最终成为汉朝的开国功臣。中国共产党在二十多年艰苦恶劣的环境中,艰苦奋斗,最终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等无一不是辩证法思想。学习后学生认识到世界上的矛盾普遍存在,但矛盾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
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呢?结合教学实际,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总结概括,正面诱导,评价历史人物
介绍历史人物,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学生在校不仅是学知识,更要学会做人。历史知识中有着丰富的做人的道理,结合历史人物生平活动来讲伦理道德,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责任感;屈原“路漫漫其修远矣,吾将上下求索”的执着精神,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价值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无畏精神”,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丰富的伦理道德观。上课时,我声情并茂介绍他们的事迹,学生听得津津有味。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伦理道德观和优秀品质的讲述、启发、教育、感染学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加强自我修养。学生历史知识丰富了,道德水平也得到提升。
(二)联系实际,开展知识讲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很多国内大事,书本知识有点只是部分知识,有的甚至没有,所以开展知识讲座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在讲钓鱼岛问题时,我们教材只在《马关条约》里提到过割让给日本,对于他的前世今生,根本没有任何涉及。而现在日本却不断制造事端,声称是他们的领土。上课讲这个问题,时间太少,我们开展一次钓鱼岛问题知识讲座。首先我确定了讲座的主题:钓鱼岛与大国关系。总共分为四部分内容,一介绍钓鱼岛的现状,二介绍钓鱼岛问题的由来,三介绍钓鱼岛问题背后的国际关系,四介绍我们怎样对待钓鱼岛问题。讲座后,学生了解钓鱼岛是中国领土不可争辩的事实,同时也了解当今的状况及国家的政策。他们普遍感到很气愤,但同时意识到爱国需要热情,更需要理性,现阶段谈爱国,最主要就是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更好的报效祖国。
(三)播放历史影片,再现历史情境,感悟历史、陶冶学生情操。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从教育的角度讲,直观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教学形式。把电影引入课堂教学,实现了先进的教学形式和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的结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讲鸦片战争历史的时候,可以播放影片《林则徐》、《鸦片战争》、《虎门抗英》等,这些影片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对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的卖国求容的罪恶行径感到气愤,同时,同学们也能够为林则徐的英勇抗英热烈地鼓掌。通过观看影片,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有一种精神,一种在强敌面前无所畏惧、敢于抗争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国家和民族就有了希望,林则徐始终坚持反抗英国侵略,这正体现了中华民族这种可贵的精神,只要坚持反抗,最终胜利将永远属于中国人民。
综上所述,历史学科有着鲜活而丰富的德育教育素材。如何把握教材,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需要每一位历史教师不断总结和完善。德育教育途径很多,方法各异,我们必须不断加强理论修养,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发挥教育的育人功能,为培养新一代青少年不断创新,勇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