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耀华
(上蔡县人民医院骨科 河南驻马店 463800)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原因多为过度机械负重及衰老[1]。保守治疗仅能缓解症状不能够彻底根治,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手术。尤其是近些年来内固定物的飞速更新换代及椎间融合技术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腰椎间盘患者进行了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椎间融合术的治疗。该术式往往需要较多的内固定物,且手术创伤较大,患者经济及身体方面均需要承担较大负担。传统的腰椎髓核摘除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证明了其显著的治疗效果,且单纯髓核摘除术创伤小、费用低,对于单纯单节段初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上蔡县人民医院2005年8月至2012年8月共收治48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实施了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并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患者,男27例,女21例;年龄31~68岁,平均(45.6±2.4)岁。临床表现:主要为不同程度的腰腿疼痛,其中36例患者为单侧下肢疼痛,12例为双侧下肢疼痛,其中27例患者伴有下肢感觉障碍,所有患者均无二便障碍;所有患者均行腰椎X线及腰椎MRI检查并确诊为初次发作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22例患者为L4~L5段间盘突出,26例患者为L5~S1段间盘突出。48例患者均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且无手术禁忌症。
1.2 手术方法 患者全麻,俯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确定病变椎体位置,以其为中心取后正中纵行切口,长约5~8 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及筋膜,分离双侧椎板表层肌肉组织。开窗减压,注意勿将对应节段的椎间小关节突全部去除,予以保留1/3~1/2。探查椎间隙,确定受压部位。分别自硬膜囊两侧将椎间盘切开,找到脱出的巨大髓核并予以摘除。清除间盘内残留髓核及纤维环。碘伏盐水冲洗创腔,留置负压引流管,逐层关闭创腔。术后患者给予抗炎对症治疗,患者严格卧床2~3周后视情况在腰围保护下离床活动。
4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0~75 min,平均(55±11.4)min。所有患者恢复良好后出院,术后随访3 ~9 a,平均(4.2 ±1.3)a。术后至随访结束患者椎间高度及椎间孔面积无显著改变,但腰椎生理曲度术后改善明显,VAS评分及Oswestry评分术后也有显著降低,见表1、表2。
表1 患者手术前后及随访结束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比
表2 患者手术前后及随访结束各项评分对比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且近年来发病率逐年攀升,发病人群也有年轻化的趋势。目前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髓核化学溶解、髓核摘除及椎间盘假体置换等。椎间盘髓核溶解术虽然不开刀、创伤小、操作简便且不破坏脊柱稳定性,但易出现溶解不彻底、术后疼痛剧烈和效果不明显等不良后果[2]。而椎间盘置换术是近年来随着医疗器械及手术水平的提高出现的一项新技术,通过椎间盘置换术,患者脊柱功能单位的稳定性及运动能力得到充分恢复,且椎间隙高度得以重建,目前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3]。但该项术式操作复杂、手术难度大、技术含量高,且置入假体的远期稳定性尚不确定,手术费用较高,短期内暂不宜全面推广,尤其是在基层医院。
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典术式,在我国基层医院该项术式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方法,而且经过长期临床实践证明髓核摘除术对于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4]。本文48例患者均为初次发作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适合髓核摘除术治疗。通过手术前后及随访期影像学检查对比,我们发现术后及随访结束患者相对椎间高度及相对椎间孔面积均未见明显改变。髓核摘除术后往往伴有手术节段椎间隙变窄现象,本组患者也出现上述现象,但椎间隙变窄患者术后VAS评分级Oswestry评分较其他患者无明显差异。我们考虑可能因为患者后柱稳定性较高,椎间高度下降以关节突为轴心,所以相邻的椎间孔面积未受明显影响。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是由于突出间盘的直接压迫,与出口根关系不大。所以摘除直接压迫的髓核后,椎间孔面积受到的影响较小,而腰椎间隙下降对于治疗效果的影响也不大。
综上所述,单纯髓核摘除术操作简单、创伤小、费用较低且患者术后恢复较快,对于单节段初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来说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1]胡有谷.徭椎问盘突出症[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21,228.
[2]李佛保,龙厚清.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理转归和对各种治疗方法的评估[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3,13(7):445-448.
[3]吴树辉,彭宝淦.腰椎间盘突出症单纯髓核摘除与腰椎融合术的疗效比较[J].颈腰痛杂志,2009,30(3):243-244.
[4]陈学明,刘亚东,许崧杰.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单纯髓核摘除术后10年以上随诊观察[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21(8):64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