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在老年脑梗死下肢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2013-10-09 08:08:28沈志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年12期
关键词:治疗仪肢体神经功能

沈志梅,徐 燕,韩 晶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江苏扬州,225001)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1]。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脑梗死发病率正在逐年升高,是内科常见的中老年疾病,而偏瘫是急性脑梗死最常见的后遗症[2]。据资料[3]报道,约有65%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有不同程度及不同类型的肢体运动障碍,同时约有50%的偏瘫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感觉功能障碍,严重危害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如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切实做好各项生活护理,同时配合早期康复训练,可促进神经侧支循环或神经轴突突触联系的建立及大脑半球功能代偿和功能重组[4],从而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病后的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促进患者意识恢复。为了有效预防老年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本院采用肢体气压治疗对患者进行系统治疗,同时联合药物及康复锻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共80例,其中男44例,女36例,平均82岁。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为脑梗死,且均无肢体气压治疗禁忌证如急性炎症性皮肤病、肺水肿、肺栓塞、不稳定型高血压、心脏疾患、安装有人工心脏起搏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1个月以内)、急性丹毒、恶性肿瘤及急性淋巴管炎等。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在病情、年龄、体质量、病程、治疗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定时翻身、按摩双下肢,并进行主动和被动功能锻炼[5]。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肢体气压治疗,由受过专门培训的专人操作。气压治疗仪使用方法:使用前首先检查、评估治疗仪器的性能是否良好,向患者解释,取得患者合作,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双下肢尽量伸直,绑好腿套,拉好拉链,把4个“Y”字形连接管分别插入左右套筒的空气注入口上,打开电源开关,根据病情选择模式,调节所需压力大小,压力从小到大逐步适应,以患者能耐受和舒服为宜,一般调节压力在20~200 mmHg,设定时间为30 min,治疗仪会按脚-小腿-膝盖-大腿顺序以3.5~4.0 s间隙反复施压和释放压力。治疗中要观察治疗仪的运转情况,倾听患者的主诉,做好气囊的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0 d、20 d、30 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根据评分综合判定临床疗效。

2 结 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结果显示,2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治疗后,神经功能障碍状况及肢体功能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s)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s)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10 d 治疗后20 d 治疗后30 d观察组(n=40)22.8±6.2 16.4±4.8*# 14.3±4.9*# 12.7±3.1*#对照组(n=40)20.3±5.4 19.5±5.1 17.2±3.8# 15.6±2.4#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2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治疗后,患肢功能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越来越好。结果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比较( ±s)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比较( ±s)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10 d 治疗后20 d 治疗后30 d观察组(n=40)23.8±7.6 31.2±3.8# 37.8±4.1*# 45.3±3.2*#对照组(n=40)24.5±3.4 29.7±3.3# 33.2±3.4# 38.3±4.0#

3 讨 论

脑梗死后,梗死区域脑组织会缺血坏死,尤其是老年患者[6],中枢神经系统会受到明显损伤,造成肢体相应的功能障碍。患者因为疾病的影响长期卧床,缺少肢体活动,机体活动量减少,血容量相对不足,血流速度减慢,影响了深静脉的血液循环[7],超过机体组织受损的代偿时间就会发生血管内膜受损,因此出现血液黏稠度增高而处于高凝状态,再加上肌肉收缩力减弱,形成血栓的危险性就增加。许多临床研究资料证明,如果早期行合理的康复训练,患者功能恢复可得到强化和巩固,区域性脑功能可得到重组,促进神经末端突触再生,恢复肢体的运动功能,有效降低脑损伤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8]。

采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对老年偏瘫患者下肢进行气压式按摩,其作用原理和肌肉泵作用相似,是采用加压泵增加神经血液灌注和氧和作用,通过提高神经的耗氧量来达到改善功能的目的[9],不仅可以防止肢体的肌肉萎缩,有效提高肌张力,使肌肉的收缩能力增强,还可延缓及改善患肢的血液与淋巴液循环,有效改善患肢的运动功能[10-11]。本研究对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ADL肢体功能评分情况进行研究分析,2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均有改善,提示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状态有不同程度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经过空气压力波治疗后其综合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临床意义。

空气压力波治疗仪结合常规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替代了人工按摩,反复周期性加压,被动地使肌肉收缩和舒张,促进血液回流,增加静脉血液流动,有效预防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可以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合并偏瘫患者的神经缺损状况并恢复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而且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使用方便、无创伤、对患者无特殊不良反应、治疗舒适、成本低廉、效果显著[12-13]。综上所述,以肢体气压治疗仪治疗对于老年脑梗死患者高偏瘫肢体的神经功能的恢复以及预防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有效和安全的,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1]辛绍伟,马学萍,张蕾,等.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4):1292.

[2]群英,全风荚.压力抗栓泵和专业护理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DVT[J].重庆医学,2009,38(11):1319.

[3]于海荣.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8A):47.

[4]李玉芳.ICU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预防对策[J].当代医学,2010,16(12):102.

[5]田会,王晶莹,赵振荚.气压治疗仪对预防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8):35.

[6]丽萍,吴强爱,黄利双,等.气压治疗形成的疗效观察仪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J].浙江医学,2008,30(10):1147.

[7]李春燕.ICU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调查分析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7):629.

[8]陈莉,李绪黎.两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比较[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4):377.

[9]贾修君,邓雪辉,何姣华.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3(10):36.

[10]李晓英.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5):114.

[11]刘炎琴.空气压力波治疗仪预防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4):1120.

[12]黄绍贤,李洪麟,谭勇明,等.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 60例[J].广西医学,2009,31(12):1787.

[13]焦平利,王爱霞.赛肤润预防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9):69.

猜你喜欢
治疗仪肢体神经功能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肢体语言
第一财经(2019年6期)2019-06-25 19:26:10
肢体写作漫谈
天津诗人(2017年2期)2017-11-29 01:24:34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山东医药(2015年38期)2015-12-07 09:12:27
一种基于MSP430的半导体激光治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