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华
(固始县人民医院儿科 河南信阳 465200)
喜炎平注射液是一种中药制剂,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抗菌和镇咳作用[1]。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常由病毒感染引起,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本文选取固始县人民医院1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喜炎平注射液的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固始县人民医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1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其中男性65人,女性35人,平均年龄5~12岁,平均年龄(8.0±2.6)岁。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退热、止咳。静脉滴注320万U青霉素,2次/日。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500 mg加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次/日,连续用5 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200 mg加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次/日,连续用5 d。
1.3 疗效评定[2]治愈:48~72 h内患者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血象恢复正常。有效:48~72 h内患者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象全部或部分恢复正常。无效:48~72 h内患者体温、症状及血象均未见明显好转。
2.1 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症状持续时间比较 治疗组患者流涕、咳嗽、发热、鼻塞等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比较(d,)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比较(d,)
2.3 不良反应 所有治疗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中有6例出现不良反应,2例呕吐,2例腹泻,2例药疹,停药后症状逐渐消失。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的常见病,发病无季节性限制,发病率在春冬季为全年最高,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多由病毒引起,也可直接由细菌感染或继发细菌感染,发病诱因常为疲劳或淋雨受凉,人体抵抗力减弱。
利巴韦林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临床应用较广泛,但较易出现不良反应,常见的包括贫血、粒细胞减少等,所以寻求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药物来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极为必要[3]。
喜炎平注射液为一种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水溶性穿心莲总内酯,其抗菌消炎及清热解毒效果较为明显。此外,穿心莲总内酯还能够通过中断病毒蛋白质对DNA片段的包裹来抑制病毒复制,进而达到抗病毒的作用,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多种病毒均有明显效果[4],同时对多种细菌亦有抑制作用,所以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显著疗效[5]。
本研究中,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有效率较高,而且能更快地改善临床症状,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1]陈萍.中药注射剂喜炎平的应用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5):3000-3001.
[2]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169-269.
[3]孙华,张旭亚.喜炎平和利巴韦林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比较[J].医药论坛杂志,2003,24(11):35-36.
[4]穆志远.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0,22(7):388.
[5]惠雅琳,孙月梅.喜炎平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00例[J].现代中医药,2011,31(3):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