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磊 林 东 陈 琪
(浙江省平阳县中医院,浙江 平阳 325401)
血管神经性头痛是由于颅内外血管、神经调节障碍而引起的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头痛,包括血管性头痛和神经性头痛。由于临床上既具有血管性疾病的特点,又具有神经性头痛的临床表现,不易区别,故统称为血管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发病率高,疼痛剧烈,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西医目前主要采取对症治疗,以镇痛剂和镇静剂为主。笔者采用自拟头痛方对急性血管性头痛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所选112例均为本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急性血管性头痛患者,临床诊断符合《内科常见病诊疗常规》[1]血管神经性头痛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6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服西比林5 mg,每晚1次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头痛方,组成:川芎30 g,柴胡 3 g,细辛 1 g,白芷 3 g,升麻 2 g,白芥子 10 g,炙香附6 g。两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均加以心理疏导,使患者精神放松,消除紧张、焦虑等精神障碍。两组均治疗30 d后观察疗效。
1.3 疗效标准 (1)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治愈: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脑血流图恢复正常。显效:头痛减轻,发作时间缩短或周期延长,脑血流图有明显改善。无效:头痛及伴随症状无明显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t检验和Ridit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血管神经性头痛包括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紧张性头痛以及与组织结构无关的各类杂头痛,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大多认为本病是一种发作性头颅血管收缩舒张功能障碍,与遗传、内分泌和精神因素有关,可因各种因素如气候、季节、劳累、月经、饮酒、饮食、情绪等诱发。
中医学认为,本类头痛多与气滞血瘀,肝风内动有关。笔者自拟头痛方中,川芎通治六经头痛,其有效成分川芎嗪能改善微循环、增加脑皮质血流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配以柴胡、细辛、白芷等达到散瘀止痛、平肝息风、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
观察表明,在服用西比灵基础上加用本方,收效较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1]陈信义,王玉芬,姜良铎.内科常见病诊疗常规[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4:186.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