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急性中风69例临床观察

2013-10-02 13:06蔡礼松
中国中医急症 2013年1期
关键词:患侧痉挛上肢

蔡礼松

(浙江省舟山医院,浙江 舟山 316000)

在中风患者的康复训练过程中,针灸治疗得到医学界广泛的认同。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针灸也从传统的针刺法有效地结合了现代康复医学的新技术、新理论,笔者对患者采用良肢位摆放功能和床边被动肢体功能锻炼的康复结合针灸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浙江省舟山医院2010年8月至2012年2月急性中风患者69例,经颅脑CT确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9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同时接受常规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实行消除脑水肿,减缓颅内压、及时抢救生命、防止感染等处理。在生命特征基本稳定,意识清醒后,可做康复治疗。观察组的康复治疗为(1)针灸治疗。采用针灸经络促通法和Brunnstrom促进法共同完成。BrunnstromⅠ、Ⅱ期,在健侧的上肢取穴:肩髃、鱼际、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阳陵泉、足三里、太冲、委中穴,用“泻”法,每日2次,每次留针15 min;在患侧取穴,则用“补”法,每日2次,但每次留针是 20 min。BrunnstormⅢ期需配合健侧与患侧同时针刺,所取穴位同健侧一致,每日1次即可,留针25 min。(2)康复治疗。采用了良肢位的摆放和床边被动肢体功能的康复治疗。上肢的良肢摆放的方法:在中风瘫痪的患侧肢体的颈肩部加软枕,用来垫高患侧上肢超过肩部,以免造成肩关节半脱位。注意保持患侧的肩伸展、关节屈曲、外展,肘、腕手指等关节处于伸展位。下肢为屈曲位,髋、膝于屈曲位,距小腿(踝)关节于中立位,可以用软枕垫在腰和髋部下面,以免髋部内、外旋。每日3次,每次15 min。在作肢体康复训练的同时,尽量让患者多翻身,鼓励患者每日取侧卧位至坐位的转换训练,可以有效刺激患侧的感觉系统。床边被动肢体功能锻炼,首先要借助患者家属以及治疗师,对患者进行从远端至近端的按摩治疗,按摩的同时,主意对患者的侧手,肩部及下肢的按摩。按摩后方可做被动肢体功能的锻炼。上肢的被动锻炼:家属或治疗师对患者患侧的肩关节轻微的进行挤压与按摩,上臂做内旋、外展、伸曲的转换运动,肘关节、腕关节做伸曲运动,腕背尽量弯成30~45°,手指做伸展、分开合并的转换运动。下肢的被动运动:家属或治疗师帮助患侧的髋关节做内、外旋与躯干成90°的伸曲转换运动,按摩腿部肌肉,顺序自上而下,再屈起患肢,一手支住足部,另一只手做摇橹运动,主要避免造成骨盆回缩,关节僵硬。膝关节做屈伸转换运动,轻微按摩关节处,小腿关节做内、外旋。屈伸转换运动,趾关节也要像指关节一样,做伸展、分开合并的转换运动。床边被动肢体功能恢复锻炼是每日2~3次,每次最少40 min。对照组的康复治疗为(1)针灸治疗。在患侧的上肢取鱼际、合谷、外关、曲池、手三里、肩髃;下肢取足三里、阳陵泉、太冲、委中穴等穴位,搭配低频脉冲仪治疗,每日1次,每次留针30 min。(2)推拿治疗结合一直推,揉合拿法,重刺激,自上肢远端向近端的进行,每日1次,每次20 min。6个月后评效,比较两组Fugl-Meyer评分。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 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9 23.14±18.36△ 73.39±22.81*△对照组 30 23.11±17.47 36.61±20.22*

3 讨论

用针灸的方法治疗中风,主要是以“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即利用健侧的经气,通过健侧取穴针刺后,可以带动患侧经络中的残存之真气,两者相结合,共同把体内的邪气驱逐出境。据了解,中风患者患病初期,可以用“泻健侧,补患侧”的方法,可以促进恢复的加速过程,效果显著。而在现代医学研究中,Brunnstrom促进术与过去的BrunnstromⅠ、Ⅱ阶段很相似。两者都可用在中风后的低位中枢控制的联合反映,共同运动,利用健侧的肌张力量,有效地刺激患侧的肌张力量,以此提高患侧的肌张力量,更好地获得临床效果。

在肢体康复训练过程中,良肢位摆放是最佳的康复手段,因为中风后的患者容易出现人体抗重力肌的痉挛,上肢体现在屈肌痉挛,下肢体现在伸肌痉挛。这种痉挛严重妨碍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肢体活动,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治疗,或者治疗方法不当,则很有可能是肢体肌痉挛加重。良肢位就是抗痉挛体位,而良肢位的摆放针对这种肢体痉挛现象具有极强的功效,从而避免了患者康复期运动功能训练时出现异常运动模式。床边被动肢体功能锻炼,可以有效地让患侧得以有效的治疗,从而让患者及家属充分认识到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尽早的掌握康复功能锻炼的方法、要求及注意事项,可以使中风患者在家属和治疗师的帮助下,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到良好的肢体康复效果。

猜你喜欢
患侧痉挛上肢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更 正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注射用奥沙利铂致急性喉头痉挛1例的急救护理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上肢负重振动训练对偏瘫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