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使者》是莱恩·约翰逊自编自导的一部电影,它以存在时间旅行的未来社会为背景,讲述了一名环形杀手的故事。这部电影自上映以来在网上引起了激烈的讨论,多数人都在争论关于时间逻辑的问题。一方面,时间逻辑的问题是无法讨论清楚的;另一方面,这也不是一部科普片,也许像这种科幻电影都会或多或少地起到传达一定科普知识的客观效果,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一部电影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传达的意义,它给观众带来的心灵启示。本文将以格雷马斯的行动元理论为主,从结构语义学的角度来分析《环形使者》,以揭示其深层意义。行动元理论是格雷马斯在《结构语义学》中提出的重要理论,他以普洛普的俄国童话行动元名单和苏里奥的戏剧行动元名单为基础,结合语言学的二元对立观念,总结出三对行动元范畴:主体/客体、发送者/接受者、辅助者/反对者,形成了行动元模型(图1)[2][P257]。
图1
这个模型就是我们用来解构《环形使者》的框架。
主体/客体这对行动元范畴是行动元模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组关系,它们构成了情节发展的基本框架。 [1-P148]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赋值是“欲望”,“欲望”表征为“追求”, [2-P251-252]即主体对客体的追求构成了情节的基本框架。《环形使者》讲的是乔的故事,乔在电影中有两个角色,一个是年轻的乔(小乔),一个是年老的乔(老乔),但是电影集中于2044年讲述乔的故事,也就是说小乔扮演了这个故事的主角,即主体行动元。老乔和小乔有不一样的追求,由于时光旅行的存在,老乔来到了小乔的时代,并在其中扮
演了其他行动元角色。但不应忽略的是,实际上他们本是一体的,是同一个人的不同年龄段,他们在追求客体上有时存在着精神上的一致,这将会在客体分析中涉及到。
至于客体到底是什么,就要分析主体的欲望是什么,主体追求的是什么。故事开始交待了背景:乔选择了环形杀手的职业,环形杀手必须在退休之前杀掉未来的自己,否则就会像塞思那样下场悲惨,杀掉自己以后就可以肆意享乐剩下的30年。故事真正开始是老乔从小乔的枪口下逃跑,然后电影用了大部分来讲述老乔逃跑以后,小乔奋尽全力去挽回被破坏了的生活。整部电影向我们展示的客体似乎都是那30年的享乐生活,那是小乔想要的,也是他奋力保护的。但是故事结尾小乔却选择了自杀,放弃了他一直追求的生活。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个突然的转折,从电影细节入手进行分析,就会发现30年的享乐生活并不是真正的客体,这只是个虚假的表象,其实主体真正追求的客体是爱,他的内心充满了对爱的渴望。从小乔和希德在地道中的对话可知,在小乔童年时,母亲无奈将其卖掉,童年的小乔因此缺失了母爱。小乔从买主那里逃出来后无数次想象杀掉那些毁掉他和母亲的生活的人,可见这段经历也给他留下了无法保护母亲的缺憾。正是由于这份缺憾,所以小乔接受了亚伯的枪,做了一名环形杀手。如小乔对希德说的“世界上有这样一种人,他们想好了怎么做才能保护好他们的所有、他们的所得,要做就做这样的人”。小乔在童年的时候没能保护好自己的母亲,环形杀手的职业是弥补这种缺憾的一个替代品。做环形杀手换来的30年享乐生活是小乔现在唯一能够拥有的,他只要毫不犹豫地打死未来的自己就可以保护好这30年的享乐生活。但是,替代品终归是替代品,小乔内心对爱的渴望是无法用这些来填补的。在小乔还是一名环形杀手的时候就有两个细节能够体现出他内心的缺憾。一个是小乔开车差点撞到一个孩子,电影给了小乔和孩子一个很长的特写镜头,这里要表现的是小乔仿佛从孩子身上看到了童年的自己,那个缺失母爱的孩子。另一个是朋友塞思被杀以后,小乔去妓女那里,流着泪说已经不记得母亲的样子,只记得母亲是那样地抚摸自己的头发。另外前面提到小乔和老乔在追求上有着精神上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就是对爱的渴望。老乔回到过去追杀唤雨师的原因是给了自己真爱的那个人被唤雨师杀了,他再一次像童年时一样没能保护好那份爱,因此老乔追求的也是爱。所以故事结尾小乔的自杀并不是突然的转折,自杀使他弥补了内心的缺憾,得以保护他内心一直渴望的爱,不过这种爱已经升华成了一种更大的爱而已。小乔在自杀前有一段内心独白:“我看见一位母亲为了儿子而死,一个男人为了妻子而杀人,一个男孩愤怒而孤独,我看见在他面前展开的是一条邪恶之路,这条路形成一个环,循环往复,我改变了它。”为了保护内心渴望的爱,老去的乔走上了邪恶之路杀掉希德的母亲,导致希德也如他一样走上邪恶之路杀掉了老乔的妻子,因成了果,果又成了因,循环往复的邪恶之路毁掉了希德要保护的母爱(希德与小乔在地道中对话时说过“我不会让萨拉被杀的”),也毁掉了乔要保护的爱,所以小乔选择自杀结束这条邪恶之路,最后保护了希德的母爱,其实也是保护了小乔内心一直要追求的爱。电影最后给了小乔的额头一个特写,又给了希德的侧脸一个特写,寓意希德其实就是小乔的重生,小乔在希德身上弥补了当年没能保护母亲的缺憾,给了希德一个自己一直渴望的成长环境,一个有爱的环境。
主体既然要追求某个客体,那么就可能存在某种引发他行动或者给他提供目标和对象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发送者,获得对象的就是接受者。 [3-P103]《环形使者》中的发送者是一种抽象的力量,即主体内心对爱的渴望,童年母爱的缺失在小乔的心中形成了对爱的强烈渴望。这种渴望促使小乔选择了环形杀手的职业,以换取确定的30年享乐生活来填补内心的空缺;又是这种渴望促使他放弃了费尽力气保护的30年享乐生活,通过牺牲自己保护了希德母子,换来希德的完整母爱。这种渴望的力量贯穿了整部电影,促使主体经历整个故事,决定了主体最后自杀的选择。
接受者常常和主体是同一个人物,但在这部电影中,接受者并非主体,而是希德。主体追求的爱到最后升华成了一种更博大的爱,主体本身失去生命,没有机会再去选择自己的爱,但是因为这种牺牲,这种爱才得以传递下去,才使得希德得到了自己的母爱。最后,主体追求的爱转移到希德身上而得到重生。
主体的欲望对象,即客体,同时也是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交流对象。 [2-P254]从以上分析中就能看出“爱“这一客体构成了两对行动元范畴的中轴,把他们连接成了一个简单模型。
主体欲望投射出了辅助者/反对者这对行动元范畴,辅助者有助于欲望的实现,利于交流,反对者制造障碍,阻滞欲望的实现,妨碍交流。 [2-P254]这对行动元范畴决定了主体在追求客体过程中的种种波折经历,决定了故事情节的波澜起伏。
顺着《环形杀手》的叙述顺序来看,第一个辅助者是塞思。表面看来因小乔为了钱出卖朋友,所以塞思被亚伯非常残忍地杀死。但是,小乔真的是仅仅因为钱吗?不是。小乔童年失去母亲后一无所有,做杀手换来的30年享乐生活是他现在唯一拥有的,他不能再次重复童年的遗憾,他已经有能力保护自己拥有的东西,所以他必须去保护。于是这件事又唤起了他没能保护好母亲的伤痛,所以他去找妓女诉说母亲是如何抚摸着自己的头发,还要分给妓女一半的钱,因为妓女有孩子要抚养。塞思违反规则被杀推动他发现自己内心关于爱的缺憾。第二个辅助者是老乔。因为老乔反抗逃走,小乔走上了追杀老乔之路。老乔为了追杀唤雨师,在地图上圈出了三个孩子的地址,在餐馆打斗中小乔撕下了希德母子的地址。因为老乔再次逃跑,于是小乔来到希德母子住处等待老乔。在与希德母子相处过程中他看到了母亲想要保护孩子和孩子想要保护母亲的那种爱,同时也一次次的去保护他们,并在最后拒绝了老乔还给他的生活,用自杀保护了那份他曾经失去过的爱。上述分析中也出现了第三个和第四个辅助者,即希德和他的母亲萨拉,是他们之间的爱唤醒了小乔内心的爱,使小乔意识到自己内心真正渴望的不是做一个杀手、不是走一条邪恶之路,而是童年缺失的那份爱。也是为了帮助希德母子,小乔才结束了这个邪恶之环,弥补了童年缺憾,追寻到了内心的渴求。
再看反对者,第一个反对者是亚伯,在小乔一无所有的时候,亚伯给了他一支枪,把他变成了一个冷酷无情的杀手,从此他把30享乐生活变成了他的追求,几乎埋葬了内心的爱。在老乔逃跑,小乔无奈之下也逃跑时,亚伯派出大批手下追杀二人。第二个反对者是亚伯的手下蓝小子,他为了表现自己,对小乔和老乔穷追不舍。第三个反对者是杰西,即小乔的同事,也是一名环形杀手,受亚伯指使追捕小乔。上面分析的这些反对者角色都是力图把小乔拉回杀手的轨道。最后,第四个反对者则是老乔。老乔在这部电影了既扮演了辅助者角色,又扮演了反对者角色。说他是反对者,体现在电影结尾,老乔一心要杀死希德,因为萨拉的保护,老乔会不顾一切杀了萨拉,如此小乔的童年恶梦又会在希德身上重演。
若将辅助者记为A,反对者记为B,那么电影中的辅助者塞思为A1,老乔为A2,希德为A3,萨拉为A4;反对者亚伯为B1,蓝小子为B2,杰西为B3,老乔为B4。整部电影中辅助者和反对者的出现就是这样的:
B1-A1-B1-A2-B1-A2-B2-A3A4-B3-B2-A2-B2-B4。
详细解析以上图式,即反对者B1亚伯首先在小乔的童年出现给了小乔一支枪,把小乔变成了冷血的杀手,辅助者A2塞思违反规则,反对者B1亚伯派人残忍杀害塞思,辅助者A2老乔在小乔的枪口下反抗逃跑,反对者B1亚伯派人追捕老乔和小乔,辅助者A2老乔再次出现,在餐馆争斗中被小乔撕去一片地图,反对者B2蓝小子带人来到餐馆追捕老乔和小乔,老乔逃跑,小乔拿着地图来到农场,辅助者A3希德和A4萨拉出现,慢慢的感化小乔,反对者B3杰西出现追捕小乔和老乔,最后被希德无意杀死,在老乔这边,反对者B2蓝小子出现抓住了老乔,辅助者A2老乔反抗杀死了以亚伯为首的整个杀手管理集团,接着反对者B2蓝小子来到农场追杀老乔和小乔,被小乔杀死,最后反对者B4老乔出现要杀害希德母子,小乔自杀,老乔消失。如此故事就在反对者、辅助者、主体的反复斗争中呈现出曲折起伏的情节。
纵观《环形杀手》,发送者是对爱的渴望,它发送主体走上了追寻客体“爱”的道路,接受者接受到了母爱,从此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辅助者帮助主体一步步地接近客体“爱”,反对者在反复的斗争中最终走向灭亡。电影结尾希德安静地睡去,碎花床单传达着温馨的氛围,与电影开头黑暗的杀手世界形成强烈对比,爱重新洗净了这个世界。所以,无论这部电影在时间逻辑上存在多少硬伤,在传达积极的、美好的意义上,它仍然完美胜出。
1.《叙事学》/胡亚敏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
2.《结构语义学》/(法)格雷马斯著;吴泓缈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7
3.《叙事学导论》/罗钢著.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