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中的词汇语义比较与翻译策略

2013-09-25 07:48梁超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英汉翻译翻译策略语义

梁超

摘 要:英汉两种语言的区别之一体现在词汇的性质、功能与结构诸方面。一般来说,英汉词汇的语义关系主要表现在词义相符、词义交叉、词义空缺、词义引申、词义虚假对应和词汇意义与语境等六个方面。作者在本文中就英汉翻译中的词汇语义比较与翻译策略作了一些浅略的分析,旨在帮助英语学习者能够快速理解和准确掌握英汉词汇转换中的一些翻译技巧。

关键词:英汉翻译;词汇;语义;词汇语义;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08-0198-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3.050

1 . 引言

语言对比是探究翻译理论和提高翻译技巧的基础之一,而快速理解和准确掌握词汇语义对比更是英语学习者必备的基本功之一。有的语言表达法涉及一些惟妙惟肖的含义以及特殊的文化意蕴、民族习俗等,其中大部分在另一种语言中找不到对应的表达方法,翻译时往往需要许多艰辛的创造性劳动(宋天锡、吴文梅,2011:114)。英、汉两种语言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点。许多情况下,英汉互译的极大障碍正是由于这两种语言之间所存在的诸多差异。障碍之一是如何巧妙处理两种语言使用时的差异,障碍之二是如何寻觅译文的近似值表达。因此,英语学习者若想驾轻就熟地掌握英汉词汇语义对比和翻译策略,那么就必须通过对它们的异同进行彻底的分析、比较以及需要大量繁杂的创造性劳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自己的翻译技巧,也才能把原文的语言风格、文体风格、作品中人物的语言特点等鲜活地再现出来(ibid., 2011:9)。

一般来说,一个人在学习第二语言时都会受到其母语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当母语和第二语言的特点有相同或相似之处时,母语对第二语言的习得会起促进作用。英语和汉语无论是词类划分、句子要素或是基本句型,都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这样,在不少情况下就有可能实现近似对立的互译。研究分析这些共相,对提高译技是大有裨益的(ibid., 2011:111)。

2 . 词汇结构分析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 n d o-E u r o p e a n Family),它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而汉语则属于汉藏语系(Sino-Tibetan Family),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英语文字具有一定的形态发生机制,形态变化本身可以承载语法信息。而汉语词汇不具备形态发生机制,因为汉字不是可以发生形态变化的拼音文字,而是方块字。汉字只能附加与黏合,也就是“简单对接”(刘宓庆,2006:438)。

汉语词类的划分主要依据词义,即词义的实与虚、动与静、具体与抽象等;英语的词类划分依据是语法,词类与句子成分有严格的对应关系,词义倒在其次(张威、董娜,2011:11)。

简而言之,在汉语句子的组织中,汉语的一个词往往无需转换词类即可充当句中的多种成分。例如:

节俭:(形容词或名词)

[例1] 应提倡节俭地生活每一天。(状语)

[例2] 有关节俭的格言应大力宣传。(定语)

[例3] 节俭是安邦定国的法宝。(主语)

[例4] 事业成功人士的生活大都很节俭。(谓语)

[例5] 那老人一生在生活上都非常注重节俭。(宾语)

恰恰相反,由于英语一个词可以充当的句子成分较少,因此要表明句子不同成分时,往往要转换词类。例如:

fright:

[例6] The cobra picked up its head and stuck out its tongue which gave everyone a fright.

那条眼镜蛇突然昂起头,吐出芯子,每个人都吓了一跳。(宾语,名词)

[例7] The Egyptian policemen fired into the air, hoping that the noise would frighten the demonstrators off.

埃及警察向空中开枪,希望枪声能把那些游行示威者吓走。(谓语,动词)

[例8] The Rwandan Civil War in Africa began with the frightful genocide on April 6, 1994.

非洲卢旺达内战始于1994年4月6日那次令人惧怕的种族大屠杀。(定语,形容词)

[例9] In the still night her rapping sounded frightfully loud to Mike.

在这静静的夜里,她的敲门声在迈克听来响得可怕。(状语,副词)

[例10] The horrors of nuclear war is frightening to most people.

核战争的恐怖状况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可怕的。(表语,形容词)

3 . 词汇语义分析

一般说来,英语词义比较灵活,词的含义范围比较宽,比较丰富多变,词义对上下文的依赖性比较大。汉语词义比较严谨,词的含义范围比较窄,比较精确固定,词义的收缩性和对上下文的依赖性比较小(刘宓庆,2006:439)。整体上讲,英汉词汇的语义关系主要表现在词义相符、词义交叉、词义空缺、词义引申、词义虚假对应和词汇意义与语境等六个方面。

3 . 1 词义相符(Semantic Correspondence)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源语中某个词汇的语义范畴在译语中有着基本相符的解释。

[例11] 查尔斯的机敏和狡猾是人所共知的。他简直是一只狡猾的老狐狸。

Charles is known for his cleverness and cunning. He is simply an old fox.

(在中西方文化和语言中,狐狸〔fox〕有着基本一致的引申含义和概念意义,一般用来描述那些具有狡诈而多疑性格的人。)

[例12] I can say without exaggeration that Miss Alma is an angel among the girls.

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艾玛小姐在那帮女孩中可爱得就像一个天使。

(西方文化中“angel”一词源自于希腊语angelos,即“上帝的使者”,其语义范畴和汉语文化中的“天使”有着基本一致的解释。两者均代表“善良或纯洁”,一般指具有“内心和善、 天真可爱的人”。)

3 . 2 词义交叉(Semantic Intersection)

汉英部分词汇语义并非完全一致,在各种意义层次上也存在着相互交叉、大小不一的情况且往往存在各种意义的层次之中。如汉语中的“事”(或事情、事件、事物)可以对应为英语的thing、matter、event、affair、incident、instance等多种表达,相互间的语义也存在细微差异(张威、董娜,2011:13)。再如汉语中“意思”在不同语境中的选词:

[例13] 在传统中国文化中,我们往往不好意思谈论自己的才干和技能。

In our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we tend to be bashful about our talents and skills.

[例14] 夜色中这场景是绝对正确的,它使每个瞬间都有点意思。

Under the night the scene is infallible, to make every moment come alive.

[例15] 约翰好像对爱丽丝小姐有意思了。

John seems to behave amorously to Miss Alice.

[例16] 你还好意思向你年迈的父母借钱?

Do you have the nerve to borrow money from your aged parents?

[例17] 这点礼物是我们的一点小意思。

This is our little gift as a token of our gratitude.

再如,英语中“poor”一词的语义范围较广。英译汉时,要密切分析其在汉语中的相应表达,这样才能进一步确定语义和传达信息。

[例18] So far, the outlook for detente on the Korean Peninsula is poor over the short time.

到目前为止,朝鲜半岛在短期内实现缓和的希望渺茫。

[例19] There are unconfirmed reports that Europeans take melons for a preventive against being a poor sailor.

据报道欧洲人有以吃瓜来预防晕船,但尚未得到证实。

[例20] The Department of Justice was reluctant to bring poor cases into court.

司法部不愿意将毫无胜算的案子拿到法庭上。

[例21] For one of the top ten releases in rock history, the record sold in a poor state.

作为摇滚音乐史上的十大唱片之一,它的销量却差强人意。

3 . 3 词义空缺(Semantic Gap)

语言变化以及文化因素的影响使得源语词汇的某些意义在译语中难以表达。这主要是英语中的一些新词,包括专用名词、术语以及一些能够反映英美社会特殊风气及事物的词(张培基,2008:20)。

[例22] Every time I switch on the TV, therere advertisements. Its overkill.

我每次打开电视都是广告节目,真是受不了。

(“overkill”一词原指“过度的杀伤威力”,现可用来表示宣传活动等方面不必要的过度行为。)

[例23] I havent seen him for ages, but he is still a flat-earther.

多年不见,可他依然还是个老顽固。

(“flat-earther”一词原指“地球扁评论者”,现可用来表示思想守旧之人。)

[例24] The United States Secret Service had planted its plumbers and informers in some key positions in its industry of that country.

美国联邦特勤局已将特工和密探安插在那个国家工业部门的某些重要工作岗位上。

(“plumber”一词原指“管子工、水暖工”,现可用来表示调查政府雇员泄密事件的特工。)

3 . 4 词义引申(Semantic Extension)

英译汉时,有时会遇到某些词在英语词典上找不到适当的词义,如任意硬套或逐词死译,会使译文生硬晦涩,不能确切表达原意,甚至造成误解(张培基,2008:38)。此时,应从该词的基本含义入手,根据其在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加以引申,选择较为恰当的汉语词汇进行表达,这样的译文才能自然、流畅。

[例25] There used to be a mixture of the ape and the tiger in the character of that guy.

过去,那家伙生性既狡猾又残暴。

(此句中的“ape”和“tiger”分别指代有具体形象的“猿”和“虎”。译文中将其译为“狡猾”和“残暴”是由两个具体形象的属性引申而来。)

[例26] The invention of machinery had brought the world into a new era—the Industrial Age. Money had become King.

机器的发明使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即工业时代。金钱变成了主宰一切的权威。

(此句中的“King”在英文中其含义虽然清楚,但译成汉语时还需做具体化的引申,否则句子意思就不够清楚。)

3 . 5 词义虚假对应(False Correspondence)

英汉互译时要杜绝出现指称意义相似而实际意义背离的现象。参看以下例词(左面括号内是纯粹只顾字面意义的错误译文,右面括号内是参考译文):

早恋(early love)(puppy love)

酸奶(sour milk)(yoghurt)

horseplay(马戏)(嬉戏、胡闹)

dry law(干法律)(禁酒令)

3 . 6 词汇意义与语境(Lexical Meaning and Context)

词汇意义的表达和判断与词汇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息息相关。在英汉互译时,要充分考虑其上下文、文化背景和前后搭配等多种因素。

[例27] 他们这所谓的委员会只不过是一块空招牌。

This so-called committee is nothing more than a figure-head.

(此句中的“招牌”是指“挂名的首脑或傀儡”,不能想当然地译作“sign”或“notice”等词。)

[例28] That guy represents himself to be the president, but his company is just a Mickey Mouse Taobao online shop which he runs near his neighborhood.

那小伙自称为公司总裁,但他的公司只不过是在自己小区附近经营的一家微不足道的淘宝网店。

(此句中的“Mickey Mouse”即“米老鼠”,它是世界各地家喻户晓的卡通人物形象,此处是指微小、不足挂齿、无足轻重的意思。)

4 . 结语

英汉互译的一切翻译理论、方法和技巧都建立在两种语言的对比上,因此对于翻译实践来说,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尤其是相异之处,从而掌握它们的特点是十分重要的(张培基,2008:19)。英汉互译时,译者不仅要把一种文字转变为另一种文字,还需特别关注原文中那些独具民族和地方色彩的历史文化信息。社会生活的不断变迁,民族文化的迅猛发展无不在词汇中得到迅速和直接的反映。英汉两个民族不同的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社会历史、思维方式等因素会直接影响着两种语言词汇的产生、语用意义及存在情况。词汇和语义能够充分、生动地反映出不同民族生活的各个侧面。正确辨析英汉两种语言词汇的语义差异,从跨文化角度去特殊处理那些 “貌似神离” 的词汇语义,尽量揭示其内涵所赋予的文化意义,对我们从事英语学习以及跨文化交际等都有一定的积极指导意义。译者只有充分了解英汉词汇的语义差异,才能使翻译实践活动更形象、更生动,也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刘宓庆.新编汉英对比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438-439.

宋天锡、吴文梅.英汉翻译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9,111,114.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9,20,38.

张威、董娜.英汉互译策略对比与应用[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11-13.

猜你喜欢
英汉翻译翻译策略语义
头韵的英汉翻译在《学术英语》的实践和研究
韩国语“容入-离析”关系表达及认知语义解释
高校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探究
英汉翻译中文化空缺现象的翻译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The Impact of Media on 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