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琪
摘 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需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系统来看,还原学生的社会性,从整体性角度建构教育框架。就学校而言,从整体性视角看思政教育改革重在完善校内育人系统和提高校内校外育人的协同性,从课程设置、人力资源、实施方案、创新校外育人方法等角度着手进行改革。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370-02
全球化、信息化和转型期使中国社会思想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不稳定的特点,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作用,以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也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然而,如何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一个难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固然起不到理想的效果,但是在思政课教学中精心准备内容,努力做好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转化,运用多媒体扩展教学内容,增加教学互动时间,增加实践环节,甚至建设相关网站等都没有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这至少说明了一点,要想使思政教育更有效,必须把更多的相关因素考虑进来,从整体上构建思政教育的框架。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内部的不同要素之间以及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都存在客观联系,当然这种联系不是静止的。思政教育的对象是人,但不是从社会中划分出来圈在象牙塔里一尘不染的独立群体,每一个学生首先都是社会人,具有社会性,他们形成怎样的思想不仅受思政课堂教学的影响。就学校而言,从整体性视角看思政教育改革重在完善校内育人系统和提高校内校外协同性。
一、从校内系统来看,应抓好学科设置、整合人力资源、完善实施方案等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健全人格为基础,提高人的思想境界、政治素质、道德品质为主要目标,最终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形成正确的“三观”,既能创造个人价值,又能创造社会价值。这不仅仅是思政教师和几门思政课就可以完全解决的问题,从一所学校的角度来看,在知识上、人力上和方案上都应有整体性的考虑,做好资源配置。
1.从课程设置的角度来看,除了教育部规定要上的思政课,还应多开设人文社科类的课程
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高校思政教育虽然以提高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为首要目标,这并不意味着思政教育就是上几节思政课。人的思想观念的形成和确立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完成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过程。除了“两课”的主课堂、主阵地,还应开设大量的人文社科类课程,可以是必修也可以是选修,无论是哲学、政治、法律、历史、文学、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内容都可以,这样就为学生准备了一套课堂知识体系,使内容更丰富,更有可持续性。从思政教育的角度来看,“两课”教学和其他相关课程教学从知识点上的衔接是很难做到的,但是人文社科类的课程从内容本身上来看也有一定的德育功能,而且教学的重点应放在“育人”上,所有的课堂都应体现出“育人”的价值追求,这样就增加了思政教育的课程资源,有助于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
2.从人力资源的角度看,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一线教师、学工队伍和学生自身的力量有机结合起来
纵观当前的大学实际情况,思政课专职教师少者几人,多则几十人,凭借几十个人的力量想做好人的思想工作是很有难度也是很有局限性的。学校党政领导不仅要认同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还要加强对思政教育力量的培养和对思政教育的参与,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完善激励和保障机制,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政课教师和学工队伍是最核心的师资力量,其他教师为辅助力量。除了培养思政课教师,也要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的培训,建设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联系实际,热爱学生思政工作的坚强队伍,使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和教育学生。除此之外,特别重要的一点是要把学生自身的力量纳入,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把各方面的力量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探索在新形势下更为有效的思政工作格局。
3.从实施方案和策略方面来说,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直接的系统化教育,还要重视第二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等,发挥党、团组织的作用
思政课是一个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主要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认识马克思主义,重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和国情,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而《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则重点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法制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律观。四门课程各有侧重又相互配合,共同对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是思政工作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针对多元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还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要发挥教工党员和学生党员的作用,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党性修养,起到示范作用。而团组织是涵盖面最大的一个组织,具有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要加强团组织对学生社团的领导,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结合传统节庆日、重大事件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旋律活动,把握好校园文化的方向,用非理论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4.贴近学生,关注特殊群体,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生源、不同经济情况的学生所面临的具体问题是有差别的,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的更有时效,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使思想政治教育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比如要做好特困生的经济和心理帮扶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减轻压力,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帮助他们形成更积极的思想观念。所有的学生都关心就业问题,要在多个方面对学生的择业、就业、创业问题进行指导,构建“暖心工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并敢于创业。此外,还要重视收集社会关系资源和友好单位等,为学生多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切实帮助学生提升就业能力。
二、整体性视角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重视与校外的协同性,重视实践
马克思讲:“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学生也不是脱离社会的存在物,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并不只是受到学校教师的影响,家庭和社会是非常有影响力的。对于学校特别是高校而言,这两部分都很难控制。但是从政府和社会的角度来说,应该重视传递信息的导向,尽可能使学生看到的社会价值导向和校园里传递的是一致的。学校教育学生要有使命感、责任感、高尚的精神追求,社会舆论也应更多地传递正能量。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如何对信息传递进行引导和规范对青少年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很有影响的。当然,这些超出了学校的能力范围。对于学校而言能做的是面对现实,更加注重思政教育的形式、范围,抓好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从社会环境中继续深化校园中形成的思想认识,使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并相互促进。特别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
1.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扩大学生参与实践的领域,拓展社会实践的途径,促进知行统一
培养从资格转向能力,从技能转向创造的多样化的人才是当前教育目标的一个突出特点,“纸上得来终觉浅”,深入社会亲身实践是最能触动人的思想的。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结合,既重视校内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除了直接对口的专业实践,还有了解国情为主的社会实践等,引导学生走出校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开辟新途径,提高实践育人的效果。
2.积极推进志愿服务活动,把志愿服务活动作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建设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志愿服务活动能够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帮助培养健全的人格,提高综合能力,并能够更多地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关注弱势群体,培养正义感,对挫折有更多的认识,这些都能使学生获得成长和变得成熟。实践表明志愿服务是培养教育青年学生的有效途径。世界上的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像美国是志愿文化非常发达的国家。根据相关报道,在日本,大部分学校要求学生在社区、医院或其他机构做志愿服务,并必须满足一定的时间要求。通常学生的志愿服务由学生自己提出动议,经指导教师筹划,由学校的志愿服务中心负责落实。学生完成志愿服务后需要提交自我评估和组织评估报告,成为学生履历的一部分。此外,还有部分学校开设志愿服务课程。志愿服务让人生变得更有高度和更加完美,今天的大学应该更加开放,把社会变成培养学生的实践基地,通过人性化的教育挖掘学生自我成长的力量,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思考生命的意义。探索志愿服务的运行机制,高校作为先进思想文化的培育和传播基地,理应成为培育志愿精神的先导。把更富有时代精神和更尊重学生个性的志愿服务变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途径。
当然,思想政治教育校内外相结合的途径还有很多,具体的运行机制还有待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界的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超越了知识技术的传播,要求教育进到学生头脑里面并认同,成为学生精神世界的重要内容,这并非易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在新时期、新文化、新媒体条件下要提高教育效果就更要按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的精神从整体性的的角度深入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10-11.
[2]闵永新.论整体性视野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价值维度[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
[3]鲜开林.构建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的和谐育人新机制[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7,(8)
[4]李莹、李瑜、王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系统理论的应用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8)
[5]刁隆信.试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系统性[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11)
(责任编辑:田 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