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在“读”中提高

2013-09-25 02:55鞠森刘炳存
教育改革与实践 2013年7期
关键词:探究性课外课外阅读

鞠森 刘炳存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部分提出的课程目标包括:一是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二是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最后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同时在阅读课的“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新课程注重阅读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可是现在的学生不爱读课外书,学生的阅读量少,语言的积累量严重不足,对语言文本的理解感悟有欠缺。学生在这样缺言少语的学习境况下,必然也就难以理解文本的深层隐含之意。培养学生能够从阅读素材中寻找到他们所应该感知与获取的过程和方法,有效开展研究性阅读教学,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阅读时读者与作品作者对话的一种活动,这种对话是心灵的碰撞和灵魂的问答。当我们调动深度情感体验,对文章进行生命情感和心灵的投注时,便会目睹生命的本相,听见真理的告诫,悟得文章的真义。可是当前的阅读教学往往忽略了阅读的本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较多误区, 这种现状的存在,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⑴与传统知识技能传授的教学观念有关。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教学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由于传统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教,于是教学活动就成为一种教师对学生单向的、线性的传授知识的活动。

⑵与考试制度有关。考试制度使得阅读教学出现了应试化的倾向,教师在教读课文时,就会受到高考题型的束缚,把本来丰富多彩的文章内容解读成了标准化、唯一化,扼杀了学生充溢着灵性的解读。

⑶与学生的生活有关。阅读教学脱离实际,远离现实生活。把学生固定在教室里,框在语文阅读教材里,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积累和生活常识,远离社会实践。

⑷语文阅读教学过于程式化。现在语文阅读教学由满堂灌转向满堂问,琐碎的分析,肢解了一篇篇优美的课文。教师和参考书的标准答案代替了学生的自我思考,理性的分析代替了丰富的情感体验。这样就扼杀了师生的独立思考,抑制和削弱了师生的创造力,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⑸语文阅读的积淀太浅。现在的学生阅读量少,语文课上学生读书的时间也只有几分钟,大部分时间被教师烦琐的分析和频繁的提问占去了。缺少阅读,对学生能力的养成是致命一击。

二、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引导开放型、探究性阅读。

开拓文学鉴赏领域开放型阅读教学,要超越“封闭性”的阅读教学,既要继承以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为目的传统,又要开拓文学鉴赏领域。教学生不能够再“以本为本”、“以资料为资料”,应该以课本为主干,以资料为繁枝,以学生见解为茂叶。我们要允许和鼓励学生有多角度、多层次的见解。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鼓励学生作深层次的思考探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也就是说,学生往往会对教材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会因个人特征、个性的不同而有所异。教材文本仅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载体与依托,学生应该从文本中通过比照阅读寻出自己的独特深思与感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写阅读感悟、举办演讲、开展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来对阅读文本作深层次的探究,并为他们的独特见解提供展示的机会,教师在这样的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完成这样的活动,并予以表扬他们的创新之处。

教师指导探究性阅读,高中生面对的是高考,所以其阅读就不免带有有很强的功利性。学生要实现高考的理想,光靠个性阅读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阅读层次序列。所以,高二学年教师的指示范围阅读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借助第一学年个性阅读已经形成的探究习惯和方法,促成学生的阅读成为自觉;要让学生的视线收缩到老师指示的体裁上,并要求他们把兴趣爱好阅读的经验自觉地加以运用;并且要引导学生基本定型对各类文体的阅读技法,尽量使学生参差不齐的感悟能力、认识能力趋于统一。

应考探究性阅读,第三学年直接为高考服务,要求学生把已锤炼到手的探究性阅读本领,针对高考阅读题进行探究性阅读训练。高考阅读试题的答案虽然是开放性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文章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的限制。因此,必须要求学生依题意答题,并且总结出一套解题“程序”,尤其是对解题思路的总结尤为重要;且使其答题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规范阅读和规范答题可以说是高三学年的主要任务。当然,后两学年也并不排除个性兴趣阅读,最好是能把两者有机合理地结合在一起。

就探究性阅读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来说,它应该是合作探索型课堂模式。自主探索,筛选目标信息。由学生自主独立进行相关信息的采集、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切磋问难,提高阅读效能。

(二)、强化学生主题阅读的意识

主题阅读引领学生有主题的读书,使阅读文本指向性更集中,目的性更鲜明,能够更好地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主题目的性、指向性的高度,决定着阅读效果的深度,广度。主题式的阅读能更早、更快、更好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提升阅读速度,以抵达“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阅读目标。

1、以必修课本为依托进行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紧扣单元主题的“魂”进行课内主题阅读。

2、以必修课本为出发点,合理整合,确定课外语文阅读主题。

在完成必修课内主题单元教学后。我们可以以它为出发点进行课外主题阅读。课外阅读时,可围绕一个专题,广泛收集整理与之相关的材料进行阅读。作者、主题、题材、结构、风格、艺术特色都可以成为一个专题。专题课外阅读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使语文知识系统化。

3.注意关联相关学科,在学科综合中让学生确定语文阅读主题。

语文课程要想扩大学习资源,拓宽语文运用的时空领域,就需要注重引领学生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在学必修四“我又一个梦想”板块时,正好与历史教材中“孙中山的民主革命追求”同时,并且校团委也在组织“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演讲比赛活动。借助契机,建议学生追随伟人的脚步,确定一期以“梦想”为主题的阅读。2·5《隐形的翅膀》(王雅君),《梦想》([美]兰斯顿·休斯),《一株行走的草》(简贞),《我的理想》([法]居里夫人),《美国的变革时代已经到来》([美]奥巴马)。本次的主题阅读学生拟定的反馈交流活动是写利用随笔写下自己的个人梦想。部分同学就受了本次主题阅读的启发,主动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活动,足见课外主题阅读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让阅读活动实现了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方式。

4.关注生活,提炼有价值的角度,让学生确定阅读主题。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新课程标准中在阐述学生的阅读能力时,始终重视让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关注大自然。

三、鼓励形成系统化的阅读教学

我在语文教学中认为,教学无论怎样改革,课本是基础,这是很多人认同的指导思想,我也不反对以课本为本。但优秀的文学作品引出的应当是更加丰富多彩的课内阅读空间,而不是局限于课本。如果按照课本内容扩展课外阅读,将其常规化并整合保留活动成果,未尝不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如我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5-6人为一组,组长是主编,组员各有头衔:副主编、美术设计、版面设计、编辑等等。封面每组自行设计。每天语文课前3-5分钟定为“美文欣赏黄金时”(美文是根据课本内容提前布置的作业),学生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查阅,第二天一名同学到台前朗读,要求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感情充沛。这样有计划地实施课外阅读教学,相信学生的语文素养会在这样激情的活动中得到提升。教师也大可不必担忧会影响自己的教学成绩

四、把课外阅读引入课堂

教师把课外阅读引入课堂,有意识、有计划地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引导,这样既能使课内外阅读结合起来,又保证课外阅读的时间。

1.同步阅读。教师指导学生选择与教科书内容相关的文章与课文一起同步阅读,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课内课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在每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一篇课内的讲读课,在学生掌握了课内知识点后,按单元的教学要求,从题材、结构、主题或单项或多项内容与一篇课外文章进行比较阅读。例如,在教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时,我选了《海伦凯勒与沙利文学习的中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作者的相关事迹,更深深地被作者的人格魅力所感动。学生通过同步阅读,从课文向课外辐射,扩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2.利用好课前三分钟。教师可利用每节语文课课前的三分钟,要求学生把最近读到的、觉得有价值的名篇佳作以演讲的形式向同学们作推荐介绍。内容包括:作者介绍、作品价值、内容概要或基本观点及自己在阅读中感触最深的若干片段等。每堂课按学号轮流,每次演讲后,教师适当做些点评。

五、取得的成效

1.训练了学生的阅读思维,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审美能力。这也是语文素养全面提升的最集中体现。

2、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通过各种活动设计,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提高,实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

3、在侧重阅读能力的培养时,学生在高考散文应试方面的能力也有显著提高,学生的理解不再是浅层次、表面的,而能够深入文本,和作者对话,通过自己的归纳整合,加上老师的方法渗透,大阅读得分显著提高。

4.语文主题阅读活动激发了学生浓厚的阅读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教会了学生在阅读中巩固课内学习能力及在生活中学语文的方法,另外也突破性地实现了语文学科跟其他学科的整合。在语文课外主题阅读活动中,小组合作学习得以延伸发展,真正构建起自主、互助、合作的学习方式,这样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在课外得以延伸。

语文阅读教学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和优势,培养和塑造学生健康人格。通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些活动和措施,教师有创建性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引导学生主动地投入情感体验、理解、表达出个人的感受,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在活动过程中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中,让学生的思想灵动起来!

猜你喜欢
探究性课外课外阅读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的应然诉求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拓展实验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由一道习题引发的探究性学习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