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可人 何青松
[摘 要] 文章在对国内外典型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进行案例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可供广西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借鉴经验。
[关键词] 特色农业;产业链;产业集群
[作者简介] 黄可人,广西科技大学图书馆,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产业组织理论和农业经济理论,广西 柳州,545006;何青松,广西科技大学教务处,工学学士,研究方向:信息管理,广西 柳州,545006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3)04-0048-0004
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是一系列地理位置相邻,生产和加工特色农产品的加工企业及辅助机构所形成的有机整体。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式,它包括从事农产品生产的农户(种植户),各种农产品加工、运输或销售的企业,同时还包括诸如农业科研机构、农产品行业协会等各种辅助性机构。与一般农业产业集群相比,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具有更显著的地域与产品特色,集群品牌影响力更强。从国内外农业产业集群的实践来看,发达国家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在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业发展水平方面表现突出;在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过程中,日益重视农业集群化发展,政府部门结合地域环境条件,推行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
一、国外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及成功经验
(一)荷兰花卉产业集群的发展及成功经验
荷兰独特的温带海洋性气候非常适宜花卉的种植。花卉作为荷兰主要出口农产品,其出口量占全球花卉贸易量的一半以上,年产值达到120亿美元,成为荷兰重要的经济来源,也为荷兰赢得“世界花卉王国”的美誉。
荷兰花卉种植历史已有数百年时间,但是直到19世纪末,荷兰政府实施了教育、科研和信息“三角顶点”项目,荷兰花卉产业开始形成。随着农业机械的使用、园艺业发展和温室的出现,荷兰花卉业开始实现快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荷兰政府充分利用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扶持发展花卉温室栽培等生产方式,彻底解决了花卉常年生产供应的难题,同时也为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实施集约经营创造了条件,花卉生产向专业化、集约化方向转变。花卉产业体系逐渐形成,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后,荷兰充分利用自身发展优势,开发节能型温室,培育新品种,研究栽培新技术和采后处理和质量检验新技术,实施多元化营销方式、公司集团化联合以及向低成本区转移生产基地等改革措施,从而获得更加明显的产业优势,在世界花卉产业中的领先地位更加牢固。发展到目前,荷兰大约5.6%的耕地种植花卉等各种园艺作物,其中花卉种植面积约5000公顷,从事花卉生产的企业数量超过1万家,采用专业化生产机械化生产方式,生产专业化水平很高。花卉以鲜切花为主,主要有郁金香、月季、菊花、百合及非洲菊等品种。近几年来,由于低成本生产国的竞争压力以及能源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鲜切花种植和产量大量缩减,种植商转向其他收益更高的盆栽植物(主要是蝴蝶兰盆栽)的种植和生产。在荷兰中南部和西部威斯兰地区聚集了大量花卉种植企业和相关辅助机构,彼此间长期的竞争与合作逐步形成了互补共生的花卉产业集群。
作为世界最大花卉出口国,荷兰花卉业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集科研、种植、销售于一体的完整的产业体系。在科研方面,荷兰类型众多的花卉研究机构为花卉业发展提供广泛的智力支撑,主要从事花卉遗传、生理生化、育种、栽培技术、资源引进和开发等方面的应用型研究和科研工作。除了球茎花卉主要通过普通贸易形式流通,荷兰大部分花卉市场流通主要是借助拍卖方式来完成。花卉种植者以会员形式加入拍卖市场,按照规定,会员种植的花卉必须通过拍卖市场销售,荷兰最大的鲜花拍卖市场FloraHolland,拥有4900多名会员,年销售额达43亿欧元。
荷兰花卉产业集群成功的经验主要有:
1.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为花卉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荷兰花卉种植和生产主要集中在荷兰西部地区,临近海洋以及受北大西洋湾流的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明显,气候暖湿,温差小,非常适宜花卉的栽培。
2. 花卉产业形成了科研、种植、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在此基础上聚集形成的产业集群推动了花卉产业持续发展壮大。荷兰花卉产业从育种、种植到拍卖销售环节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生产中分工、专业化程度高。科研机构从事育种及提供科研支撑,销售环节通过拍卖市场完成,围绕花卉种植的配套服务体系为花卉种植企业提供便捷的服务,金融等辅助机构以及政府有效管理和政策扶持共同构筑荷兰花卉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美国葡萄酒产业集群的发展及成功经验
加利福利亚州的葡萄酒产业集群是美国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典型代表。作为新兴葡萄酒大国,美国90%的葡萄酒酿造于加州,2012年产值达到22亿美元。加州拥有近2000公里的海岸,气候夏季干燥冬季潮湿,非常适宜葡萄的生长,是优质葡萄的理想产区。加州葡萄酒在地理分布上,沿海岸一带以纳帕、索诺玛为代表主要生产高档葡萄酒,中部地区则生产甜型酒和较少葡萄酒,其中的纳帕山谷、索诺玛山谷是加州葡萄酒主要产区。
加州的葡萄酒产业与法国、西班牙等欧洲传统葡萄酒生产国相比,发展时间短,仅有200多年,在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葡萄酒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的实施,葡萄酒产业链的不断完善,葡萄酒产业得到快速发展,逐渐超越法国、西班牙等国,在世界葡萄酒市场占据显著地位。加州葡萄酒产业集群内部有680多个葡萄酒酿酒厂和几千个葡萄种植园,还有生产制造葡萄灌溉设备、采摘设备、储存设备等多种相关产品的企业。集群内部的许多机构团体,如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和费雷斯洛州立大学、酒业协会,以及加州州参议院和立法会议的特别委员会为酒业产业集群提供相应的服务。葡萄酒产业集群与加州农业、餐饮业以及旅游业等产业有着紧密的联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加州葡萄酒产业集群已形成了葡萄的种植——葡萄酒的生产——葡萄酒的设备制造——葡萄酒酒瓶、瓶盖、瓶塞的生产——商标的印刷及专业出版物的完整产业链体系。
加州葡萄酒产业集群中,葡萄酒酿酒厂是集群的核心,葡萄种植、生产制造葡萄灌溉设备、采摘设备、储存设备等多种相关产品的企业为葡萄酒生产加工提供直接的辅助性服务;大学等科研机构则为优质葡萄品种选育栽培、葡萄酒酿造技术改进以及葡萄酒业经营管理人才的教育培养提供智力支撑;酒业协会以及加州州参议院和立法会议的特别委员会为葡萄酒业的有序发展提供政策支持,规范行业发展。集群内部的各种机构间紧密的互动促进了集群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和集群的持续发展。
美国加州葡萄酒产业集群的发展给予我们的启示有:
1. 在充分利用地理气候等优势基础上,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体系是产业发展壮大的推动力。
2. 构建产业集群的发展平台,集群内部各主体间的互动联系能够提升集群的综合竞争力。加州葡萄酒产业集群内部围绕着集群核心,各种辅助性机构大学和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的存在为葡萄酒产业发展提供各种支持和帮助,各种机构在集群长期发展进程中相互协作,凝聚形成并不断提升集群竞争力。
二、国内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及成功经验
(一)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的发展及成功经验
山东寿光是我国的蔬菜之乡,被誉为“中国一号菜园子”、“蔬菜生产联合国”。目前寿光蔬菜种植面积达到84万亩,年产优质蔬菜40亿公斤,552个品种获得“国家优质农产品”标志,14个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定,获得“国家第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等一系列称号。
寿光种菜历史悠久,早在南北朝时期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其巨著《齐民要术》中就对寿光蔬菜栽培进行详细描述,但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受到体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蔬菜种植还停留在大田菜为主的粗放式生产阶段,没有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也不高。1989年,冬暖式大棚栽培蔬菜技术的推广掀起寿光反季节栽培蔬菜的革命,蔬菜种植由季节性露天栽培向“四季常青,四季有菜”的大棚栽培转变。蔬菜产量和效益得到极大提高,栽培品种大量增加,寿光蔬菜逐渐闻名全国。1995年以后,蔬菜产业开始转变发展方式,开始注重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向绿色食品蔬菜栽培方式转变。在市场带动下,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立足国内市场,扩展国外市场,国内外市场并举发展;同时,与科技部、农业部、中国农科院等单位合作编制蔬菜生产技术规程,规范蔬菜生产,与农业企业以及科研院校合资合作,大量引进和培育蔬菜新品种,推广无土栽培等多种栽培模式和生物防治病虫害等新技术。还以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为基础构筑蔬菜质量检测销售网络。寿光蔬菜实现了品种多、质量好、产销两旺、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的局面。如今在寿光,胡萝卜、韭菜、芹菜等蔬菜形成连片的蔬菜生产基地,蔬菜生产基地(种植户)、加工企业以及生产资料服务企业、种子及育苗公司、中介组织、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共同形成了寿光蔬菜产业集群。
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集群各主体的支撑,良种、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服务企业逐步完善,蔬菜良种培育创新力度加大,通过聘请农业专家以及与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推进良种培育,改进栽培技术;蔬菜工厂化育苗采用科学化、标准化技术,运用自动化手段实现蔬菜种苗规模化生产,提高了蔬菜品质和产量;市政府投资建设的蔬菜高科技示范园集种苗研发培育、栽种技术培训、农业观光、种植推广于一体,推动蔬菜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和产业化发展。每年一度的中国(寿光)蔬菜博览会、蔬菜产业控股集团等企业的设立带动了蔬菜的市场销售。发展至今,寿光蔬菜产业集群已形成“蔬菜良种开发——试验示范——繁育制种——种植——市场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体系。
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的发展经验主要有:
1. 充分发挥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高度重视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在政府支持下,集群内部蔬菜种子及育苗企业、生产资料服务企业、蔬菜生产基地(种植户)以及蔬菜加工企业与科研单位合作,进行良种培育创新、栽培技术改进推广,提升了蔬菜产业集群的发展水平。
2. 蔬菜产业链的延伸完善带动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寿光蔬菜产业集群从粗放生产向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的过程,是不断延伸和完善产业链条的结果。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强化集群内部各主体之间的协调互动,提升了集群的竞争力。
(二)甘肃定西马铃薯产业集群的发展及成功经验
定西市处于甘肃中部地区,处于青藏高原下延区与黄土高原抬高延伸区交汇地带。气候温凉,昼夜温差较大,耕地土层深厚且富含钾元素,年降水主要集中在7、8、9月,雨热期与马铃薯生长期吻合,为马铃薯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多样的气候类型和复杂的地形地貌也为马铃薯不同品种的区域化布局创造了有利条件。南部高寒阴湿区是马铃薯脱毒种薯和良种扩繁的最佳区域;中北部干旱半干旱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适宜高淀粉型马铃薯和优质菜用薯种植;洮河、渭河、漳河流域的河谷川水区主要生产优质菜用型和加工专用型马铃薯。经过多年发展,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324万亩,总产量500多万吨,总产值达38.2亿元,成为全国三大马铃薯主产区之一。
定西马铃薯种植已有200多年历史,1995年以前,种植面积基本保持在100万亩左右,1995年开始实施“洋芋工程”后,马铃薯品种得到改善,种植面积逐步扩大,产量逐渐提高,产品开始外销和用于淀粉加工。之后,马铃薯产业开始作为定西支柱产业来发展。2003年后,在政府扶持政策和产业发展规划的指导下,马铃薯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种植面积和产品外销不断扩大,产品加工增值能力也得到了提高。2007年以后,在打造“中国薯都”规划目标的指导下,马铃薯生产逐步实现科学化布局、集约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精深化加工,在种植基地建设、生产加工、流通营销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定西马铃薯产业发展至今,形成了种薯和良种繁育、种植、加工、储藏、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在此基础上围绕马铃薯种植形成了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在集群内部,截至目前已有27家种薯企业和大量农户;加工企业中万吨以上的龙头企业有20家,精淀粉及相关制品年生产能力35万吨,产品品种系列包括变性淀粉、精淀粉、全粉、薯条等,注册马铃薯品牌商标37个,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和韩国及港、澳等地区,在国内外市场备受青睐,“定西马铃薯”因此获得中国驰名商标;马铃薯种植实施“企业+农户”的订单化种植,形成了洮河、渭河、漳河流域河谷川水区优质菜用型和加工型专用薯生产基地、南部高寒阴湿区优质菜用型和脱毒种薯生产基地以及北部干旱半干旱区高淀粉型和外销商品薯生产基地三个特色局域化布局生产基地。在销售方面,建成6个较大规模的专业批发市场和50多个中小型交易市场,参与马铃薯交易的农贸市场192个,在农村还建设了2100多个收购网点,形成了专业市场为主体,中、小型市场和相关农贸市场为补充,各类营销组织为依托,农村收购网点为基础的交易批发和购销服务网络。在集群内部,还有180多个各类协会组织为马铃薯生产和销售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共同推动产业的发展。
定西马铃薯产业集群的发展经验体现在:
1. 政府的扶持政策和产业规划是经济落后地区推动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政府政策和科学的产业规划能够克服经济落后的制约,引导产业充分利用地域和政策优势快速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2. 通过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对产业链进行整合,构建和完善产业链体系,形成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在龙头企业的主导下,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与农户、加工企业与销售企业的协调发展,企业、农户、中介组织和政府机构在长期互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增强产业的整体实力。
三、国内外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对广西特色农业发展的启示
从国内外特色农业发展的案例来看,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已成为推动特色农业发展的主导战略,在产业发展实践中也取得突出的成就。国内外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化实践经验为广西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经验。
(一)重点扶持一批具有广西地域特色的农业产业,带动广西特色农业的发展
广西的农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一些具有地域特色和产业规模的特色农业。目前,甘蔗、木薯、秋冬蔬菜种植,蚕桑、水果果木栽培、茶类等特种林业,畜牧业渔业等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以此为原料的加工产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今后发展中,在政策扶持、产业规划制定方面应着力推进这些特色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构建整合产业链体系是推动广西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现有发展条件下,应不断培育和整合产业链条,完善产业链体系,在产业链各环节协调发展基础上,实现企业、农户、中介组织、政府机构之间的密切互动,形成特色农业产业集群,以集群化推动甘蔗、木薯、蚕桑等特色农业的发展壮大。
(三)发挥特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在产业链整合以及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龙头加工企业是产业链资源整合、延伸产业链以及强化与农户、中介组织、政府机构等集群主体协调互动的主导者。龙头加工企业所发挥的职能直接影响特色农业的发展进程。当前广西特色农业发展应重点扶持一批龙头企业的成长发展,通过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特色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坚.变迁中的荷兰农业及其启示[J].农业展望,2006,(6).
[2]李育华,等.国内外葡萄酒产业集群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9,(5).
[3]刘中会,刘力臻.寿光蔬菜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东岳论丛,2008,(11).
[4]庞芳兰.定西马铃薯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基于钻石模型的分析[J].中国市场,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