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颖华
(肇庆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广东 肇庆 526061)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他们渴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有着强烈的精神文化需求,发展社区老年文化已经成为社会所需。社区老年文化是老年人传播知识、陶冶情操、活跃生活的精神原始动力和道德凝聚力,积极促进老年文化建设,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既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又能促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提高社区的文明程度。研究分析老年文化生活的现状,了解制约老年文化生活发展的因素,探讨丰富老年文化生活的对策,对提高老年生活质量具有现实意义。当前,肇庆社区老年人文化生活的现状如何?本文拟基于对肇庆端州城西18个社区的调查数据,对这一问题进行实证性分析,并针对社区老年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给予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以期可以为今后肇庆社区老年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肇庆市端州城西区共设18个社区,户籍人口约84000人,其中老年人近18000人,占户籍人口比例高达21%,是典型的人口老龄化社区。由于城西社区的人口老龄化时间早、程度高,对其进行的研究具有一定典型代表意义。
调查主要是针对肇庆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状况来开展的,共发放调查问卷2套,其中一套给城西街道及属下居委会,目的是了解社区文化队伍、制度、资金投入、设施建设等情况;一套给城西社区老年人,了解其参加文化活动情况及意见建议。具体操作为:从18个社区中各抽取约20名老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出问卷400份,收回364份,有效问卷362份,有效率达99.45%。
在调查的362位老人中,男性165人,占45.6%,女性197人,占54.4%;60至69岁227人,占62.7%,70岁到79岁95人,占26.2%,80岁以上32人,占8.8%;其文化程度:小学及小学以下83人,占22.9%;初中126人,占34.8%;高中83人,占22.9%;大专46人,占12.7%;本科及本科以上4人,占1.1%。
加强老年文化建设是老龄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的速度也比较缓慢,而肇庆又是个老年人口较密集的城市,社区又是老人们的汇聚地,因此,老年文化应立足于社区,因地制宜开展。结合这次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总结出当前肇庆社区老年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城西街道办事处和属下居委会提供的《社区可供老年人活动的文化场所、设施调查表》来看,目前可供老年人开展活动的场所一共有七类:活动室,阅览室、聊天室、医疗健身室、电教室、小区亭院、广场公园。其中室内活动场所约4000 m2,以城西目前2万老人来计算,人均只有0.2m2,真可谓杯水车薪。城西街道的室内活动场所约300平方米,但是党建、文体、健身、会议等功能都综合在一起;各社区居委就只有一两间活动室;超过四成的老社区、城乡结合的社区连室外活动场所都很少甚至没有,其中白沙社区更是一个“三无”社区:附近无公园、无学校、无商场,生活在白沙社区的老年人基本上是“足不出户”。正是由于受到了室内活动场所严重不足的限制,148人选择在家活动,占40.9%,150人选择在小区休闲场所活动,占41.4%,剩下的16%左右的老人选择到社区提供的活动场所活动。调查中有203个占56.1%的老人提出要增加运动场所或开放闲置场地来缓解老人活动空间的问题。(见表1)
表1 社区文化活动要增加哪些项目
图1 经常参加的文化休闲活动的柱状图
社区目前现有的文化活动设施,最多的是健身设施,其次是书报杂志,还有少量的医疗器械、娱乐工具和多媒体设备。据居委会工作人员反映,城西社区的健身设施、娱乐室、阅览室等大部分是政府拨款建造的,也有部分是社会热心人士捐款筹建的。现有的活动设施大都存在数量有限、设备陈旧、维护不善、更新缓慢等问题。但统计结果显示,目前城西社区这些活动设施的使用率是比较高的,有43.6%的老人表示自己经常使用,46.1%的人是偶尔使用,10.2%的人表示从来没用过。对所在社区公共文化设施种类的评价,56.6%的老年人给予了肯定,评价为丰富,30.1%的人认为一般,不满意或不清楚的有13.3%(见表2)。反映出老人们比较理解居委会工作的困难,对文化设施方面不敢提出过高的要求,只要设施能安全使用就基本满意了。
表2 对所在社区公共文化设施种类的评价
此次调查发现,老人平时的文化休闲活动主要集中在散步或慢跑、打麻将或玩纸牌、看电视或影碟录像这三项,其他的活动普及度都不高(见图1)。影响老年人休闲活动种类的因素:其一是老人们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受访者高中学历以下的占86.2%,他们接受文化艺术教育与再教育的程度和机会不多,这会影响他们对高雅文化活动参与的可能性和积极性;其二是社区老年人的收入水平普遍不高,84%在800—2500元之间,还有6%的人在800元之下,这些老年人的经济来源,有57%是靠个人积蓄和退休工资,有27%只是靠退休工资。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于较低的经济收入,他们只能热衷于参加一些免费的、大众化的文娱活动,如散步、打牌等,而一些需要多花钱的活动则少有人问津,如乐器演奏、收藏等。
对社区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没有列入固定的财政预算。从2005年至今,端州区社区退管活动经费年人均100元,相对于当前较高的市场物价来说,这点经费真是少得可怜。目前,城西社区的文化事业主要靠上级部门临时单项拨款,开展文化活动则靠从社区居委会每月800元的办公经费中支出及社区共建单位的偶尔捐助,而居民自发组织的社区文化活动则主要由社区居民自筹资金。对社区文化事业的投入严重不足,投资渠道比较单一,未能充分吸引各类经济主体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从而制约了社区老年文化的发展。尤其是一些公益性老年文化活动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社区老年服务事业因日常运作资金不足,无力扩大场所和添置、更新设施。
一是社区文化工作管理人员严重不足。据调查,目前城西街道仅有1名专职文化工作人员负责指导18个社区开展文化活动,居民文化活动缺少有效的组织、协调、指导。二是专业人才缺乏。舞蹈、曲艺、书画等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由于没有专业文化人才的辅导,不能很好地满足社区老人的文化需求。例如,2009年初,城西街道创办了夕阳红老年人大学,开设了中医保健、粤曲、歌舞、花鸟国画、钢琴、太极拳、手工、交谊舞、柔力球等班,深受广大老人们的真心欢迎,成为老年人的学习场所、活动场所、交谊场所,以及体现自身价值的场所。但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夕阳红大学每年只能办两期,每期只能容纳80多人次,远远不能满足退休老年人的需求。
建设社区老年文化、提高老年生活质量,是肇庆解决好人口老龄化问题面临的最迫切的课题,需要全社会的协同行动,进一步认识建设老年文化生活的重要意义,使得老年人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通过这次的调查,我们对社区老年文化服务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
1.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认识到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加强对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的政策建设和扶持力度。
各级政府应制订和落实相关政策,力争每个社区的老年人都有一定的文化活动场所和配套设施,如可以规定房地产开发商在新住宅区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公共活动场所特别是小区老年人活动场所的配套项目。同时要因地制宜,对现有的社区资源和行政区域进行整合,把那些老、弱、边、穷、旧、无法扩展、无资源的小区和邻近小区整合或撤并,还可考虑引入建设开发商进行旧城改造或新区建造。同时要把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经费列入政府财政年度预算,专款专用,并由专人管理,落到实处。另外,政府还可以出台一些优惠、奖励政策(这方面可借鉴我国对鼓励农民种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和社会各界参与社区老年文化建设。
2.建立完善社区老年文化事业管理制度,加大对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的调研、督办、检查工作力度。
在社区内可建立以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的社区文化工作协会,社区文化工作协会的工作由文化行政部门负责指导。社区内的老年文化活动,可由社区文化工作协会组织,文教、体育、民政、卫生等部门配合开展工作;跨社区的老年文化活动,可由街道办事处或文化行政部门组织,各社区的文化工作协会配合其工作并承担本社区的组织协调工作。
3.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协调作用,加大社区文化活动的交流和推动力度。
以职能部门为主导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社区间的联谊活动及其他各种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文娱、体育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科学的文化和健身活动,反对各种不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和迷信、伪科学的活动,促进老年人的沟通与交流,保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使老年人充分享受到党和国家给予他们的关爱。
文化部强调,要从加强老年文化的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内容、基本活动方式入手,努力为老年人创造安定、和谐、健康的社会文化环境,把完善社区老年文化设施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加强老年文化生活建设[1]。
加大社区文化建设投入,不仅是基础设施的投入,为社区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还要在资金方面的投入,保障社区的老年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在基础设施投入方面,肇庆这几年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将基础设施的建设列为社区“三有一化”建设的一部分;但在老年文化活动的资金投入方面还不足,政府可以吸收社会资金,与企事业单位一同开展老年文化建设。例如:按摩、健身器材公司可以在社区里举办活动,让老年人利用这些按摩、健身器材自编自导小品、相声等节目进行表演,免费让到场的老年人现场试用这些器材,并且评选表演的节目,优胜者可以获得这个公司提供的器材。这样一来,这家公司的产品得到了宣传,还可以让老年居民积极参与到这次活动当中。另外,作为老年文化工程的主人——老年人,更应该积极投身于其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潜力,广开门路,筹集资金,也可以通过组织老年人兴办经济实体,走“养为结合、以为促建”的路子。总之,要充分发挥国家、社会、个人这三个方面的积极性,尽快把老年文化工程推向社会,并逐步付诸实施。
在加大社区老年文化建设投入时,应注意向社区服务人员待遇上倾斜,以提高其经济收益,从而间接提高其社会地位。这样既可以留住人才,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到老年文化服务建设行业中来,以利于加强为老服务网络建设。另外可以从多渠道加强社区文化人才建设,增强后备力量:一是建立社区文化人才储备,吸收社区所属单位的文艺爱好者及离退休人员积极参与,壮大业余文化人才队伍;二是和周边院校、群众团队、企事业单位建立友好联系,让这些单位的专业文艺团队以自愿、义务的方式服务社区文化活动;三是鼓励相关院校的相关专业大学生投身社区文化志愿者工作,既能锻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又能缓解社区专业人才不足的燃眉之急。因此,大学生志愿者作为一种社会动员和社区专业服务的有益补充,应大力提倡并积极引导。通过文化工作队伍特别是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建设,加强对老年人包括对那些高龄、患病、孤寡、居家少出门等有特殊需求的老年人的文化服务,让每个老年人都能共享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新成果,将积极老龄化、共享共建和谐社会的理念贯彻落实到每个老年人身上。
[1] 李宝库.深切的关爱巨大的推动——记岚清同志和老年文化活动[J].人民音乐,200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