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耘,于海燕
(重庆市江北区中医院儿科,重庆400020)
2010年6月至2012年10月,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手足口病38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共76例,均为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10月儿科门诊患儿,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男24例,女14例;1~3岁25例,3~5岁13例;病程小于3天31例,大于3天7例;有手足口病接触史21例。对照组38例,男22例,女16例;1~3岁26例,3~5岁12例;病程小于3天26例,大于3天12例;有手足口病接触史27例。两组年龄、性别、病史、病程、临床表现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符合《实用儿科学》手足口病诊断标准。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黏膜及舌面小疱疹或溃疡、流涎、口臭、便秘、口腔疼痛,手掌出现斑丘疹、疱疹,或伴有咳嗽、流涕、头痛等,白细胞正常或降低。
两组均用西药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静滴利巴韦林注射液10mg/(kg·d)或用利巴韦林颗粒10mg/(kg·d)、分3次服。
治疗组另用泻黄导赤散。石膏20g,栀子10g,防风10g,藿香10g,生地5g,木通3g,竹叶10g,金银花10g,连翘10g,射干6g,牛蒡子10g,板蓝根15g,丹皮10g,紫草10g,白鲜皮10g,甘草3g。发热甚者去生地加柴胡6g、青蒿10g,便秘者加大黄3g,咽喉肿痛明显者加玄参10g、山豆根6g。免煎中药。1岁以下小儿2日1剂,以60mL开水溶化,分6次,2日服完。1~3岁小儿1剂药分4次,1日服用3次。大于3岁小儿1日1剂。
两组于体温正常3日,临床症状消失后停止用药,7天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均居家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痊愈:皮疹、口舌疱疹消退,体温、饮食恢复正常。显效:体温正常,皮疹消退,口腔黏膜溃疡愈合,咳嗽、流涕、头痛等症状消失。有效:体温正常,皮疹减退,口腔黏膜溃疡减轻但未完全愈合,咳嗽、流涕、头痛等症状减轻。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发热、皮疹、口腔溃疡及咳嗽、头痛等症状仍存在,出现并发症。
两组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表2 两组口腔溃疡愈合及退热时间比较(d,±s)
表2 两组口腔溃疡愈合及退热时间比较(d,±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
李某,男,3岁6个月,2012年7月20日首诊。平素喜食煎炸食品。2天前出现流涎,拒食,舌尖、舌面上有3~4个米粒大小溃疡点,下唇内侧见4~5个疱疹,手足掌心、口唇周围及臀部均见米粒大小疱疹,发热T38.2℃,口臭,烦躁,哭吵,夜卧不安,腹胀便干,两天未解大便,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厚,脉滑数。血常规检查WBC13.8×109/L、N0.69、L0.31。西医诊断为手足口病普通型。中医辨证属肺脾湿热证,心火上炎。治以清心泻脾,凉血解毒,清利湿热。予泻黄导赤散加味。石膏30g,栀子10g,防风10g,藿香10g,金银花10g,连翘10g,竹叶10g,通草3g,板蓝根15g,丹皮10g,牛蒡子10g,射干6g,紫草10g,白鲜皮10g,大黄3g。免煎中药。服2剂后热退,大便通畅,口腔溃疡减轻,手足掌心未出现新疱疹,不思食,口干口渴,唇燥。上方去大黄,再服2剂,口腔溃疡基本愈合,咽部红赤,手掌皮疹完全消退,舌质红燥舌苔黄。以清热养阴护胃之药调理,用竹叶石膏汤加减(竹叶10g、石膏20g、沙参10g、麦冬10g、玉竹10g、石斛10g、射干6g、牛蒡子10g、生地5g、玄参10g、麦芽15g、甘草3g),免煎中药服2剂,病愈。
小儿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好发于夏秋季,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临床常见手足掌心和指趾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严重者除手足疱疹外,还可出现于口唇周围、口腔内、臀部、肛周疱疹,可发热,疼痛不适。利巴韦林具有抑制多种病毒生长的作用,但对病毒腺昔激酶依赖性太强,因而疗效相对较差。
中医认为小儿为纯阳之体,加之嗜食肥甘炙煿之品。素体内热偏盛,脾胃积热内伏,又感湿热邪毒,湿热蒸腾,内外博结,致热毒炽盛,心胃之火上蒸口舌,故口舌生疮、溃疡;脾主四肢,脾胃积热,湿毒蕴蒸肌肤,外及手足而发疱疹。治宜清心泻火,凉血解毒除积热。泻黄导赤散由泻黄散和导赤散加金银花、连翘、射干、牛蒡子、丹皮、紫草组成。泻黄散出自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主治脾胃伏火引起的小儿口舌生疮。方中石膏辛寒治其热,栀子苦寒泻其火,共奏清上彻下之功。然脾胃伏火与胃中实火不同,仅用清降难彻伏火积热,故又用防风开散脾中伏火。更与石膏、栀子同用,则清降而不伤脾胃之阳,升散而解伏积之火。藿香芳香醒脾,以振复脾胃气机,又助防风开散脾胃伏火。甘草泻火和中。导赤散清心泻火,利尿通淋引热随小便去,加金银花、连翘辛凉清解,透毒散邪。射干、牛蒡子清热利咽,消肿散结,白鲜皮、栀子清脾胃湿热。丹皮、紫草凉血透疹,活血止痛,有助于口舌溃疡,手足皮疹之修复。诸药合用,共奏清心泻脾、凉血解毒、清利湿热之功。后期则宜清热益气,养阴护胃为主,善后调理。
西药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加用泻黄导赤散可明显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
[1] 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