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林,姜升平,符小舢,刘 琼
(湖南省湘潭市中医医院,湖南 湘潭411100)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关节活动障碍等,我们用艾灸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共60例,均为2012至2013年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58.20±7.92)岁。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57.80±8.37)岁。两组性别、年龄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会所推荐的美国风湿病协会的膝OA诊断标准[1]。①前月大多数时间有膝痛;②年龄大于等于40岁;③晨僵小于30min;④有骨摩擦音;⑤关节液检查符合OA;⑥X线显示骨赘形成。具有①⑥条,或①③④⑤条,或①②③④条者可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年龄40~75岁;③长期服用西药或其它药物者停用1周以上。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肝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②有膝关节肿瘤,类风湿,结核,化脓及关节内骨折等疾病者。③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治疗组:①中药熏洗:白芷15g,桃仁15g,苏木15g,威灵仙15g,当归15g,三棱15g,莪术15g,川芎15g,红花15g,路路通15g,活血藤15g。加水煮沸后再煎煮15 min,滤出药液至盆中,先将患部置于盆上方,令水蒸汽熏蒸患处,待水温能忍受时即将膝关节完全浸泡于药液中,边浸泡边轻轻揉搓、活动膝关节,1日1次,1次30min。②艾灸:取梁丘、阳陵泉、足三里、委中、承山穴、阿是穴,用点燃的艾条灸,每穴灸5min,以感到穴位皮肤温热舒适为度,避免烫伤。1日1次,1次30min。中药熏洗后30min行艾灸治疗,每天治疗1次,每次30min,1周为一疗程,间隔3天后进行下一疗程治疗。
对照组:用玻璃酸钠注射液(上海昊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支,关节腔内注射,7天1次,4次为一疗程。
两组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对症状体征积分(疼痛、局部压痛、关节肿胀、行走困难、活动障碍、肌肉萎缩)、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统计。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临床控制: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正常,积分减少大于等于95%。显效: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不受限,积分减少70%~94%。有效:疼痛等症状基本消失,关节活动轻度受限,积分减少30%~69%。无效:疼痛等症状与关节活动无明显改善,积分减少不足30%。
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满足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或秩和2检验(不满足正态性和方差齐性);计数资料采用χ 检验或秩和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比较(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比较(分,±s)
观察指标 组别 治疗前积分 治疗后积分 治疗前后分差 P疼痛 治疗组 4.32±1.04 1.41±0.92 3.41±1.18 <0.01对照组 4.11±0.97 2.05±0.81 2.08±0.80局部压痛 治疗组 2.02±0.73 0.68±0.42 1.31±0.92 <0.05对照组 1.87±0.68 1.24±0.49 0.58±0.55关节肿胀 治疗组 1.57±0.66 0.42±0.50 1.13±0.78 <0.01对照组 1.51±0.79 1.14±0.54 0.41±0.52行走困难 治疗组 1.34±0.51 0.57±0.57 0.80±0.55 <0.01对照组 1.38±0.64 1.08±0.51 0.38±0.54活动障碍 治疗组 1.62±0.64 0.71±0.45 0.92±0.73 <0.01对照组 1.55±0.69 1.20±0.61 0.33±0.61肌肉萎缩 治疗组 1.20±0.68 0.63±0.49 0.64±0.52 <0.05对照组 1.12±0.70 0.78±0.73 0.33±0.54
两组疗效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例(%)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中医“痹痛”、“骨痹”范畴,肝肾不足、精血亏损无以濡养骨骼是内因,风寒湿等外邪入侵是其外因。肝肾亏虚、正气为邪气所阻,风、寒、湿外邪杂至为痹。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为本,气血瘀滞、脉络痹阻为标。
艾味辛性温,理气血,通寒湿,温阳化气[3]。艾灸可通过温和热力作用,传导经络,疏通气血,达到活血止痛、散寒祛湿的目的。同时,艾灸具有抗炎和双向免疫调节功能,艾灸能催化、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免疫功能,从而加强机体的抗炎能力,预防或减轻骨关节炎症。灸疗能抑制异常激活的巨噬细胞分泌,减少内源性致热原的含量,抑制炎性因子[4]。中药熏洗可“内病外治、由表透里、活血化瘀、舒筋通络、发汗而不伤营卫”[5]。通过中药熏洗疏通腠理,以及温热刺激,引起皮肤和患部的血管扩张,促进局部和周身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使新陈代谢旺盛,改善局部组织营养和全身功能,同时使药物蒸汽中的有效成分以离子状态渗入皮肤[6],有利于药物渗透吸收,消除炎症物质。结合熏洗热疗的交互作用,药物有效成分通过表皮吸收、角质层渗透和真皮层转运进入关节局部微循环,促进关节部位正常血运的迅速恢复,关节软骨及其周围软组织的修复,防止和改善关节粘连和僵硬,起到缓解疼痛、消除肿胀、增加关节活动度的疗效。两法合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较好临床疗效。
[1]施桂英.关节炎概要[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科,2000:339.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5,349-353.
[3]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4]唐照亮,宋小鸽,章复清,等.艾灸抗炎免疫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3,22(2):31-35.
[5]牛明镜,王顺云.中药熏洗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00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6):219.
[6]张俊忠,秦长伟,李景银,等.中药熏洗疗法研究概况[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5):463-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