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内生发展的科技影响因素与模式选择研究

2013-09-22 06:54由东
投资与创业 2013年1期
关键词: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由东

摘要: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有必要对县域经济内生发展的科技影响因素、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几个重要性问题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进而成为制定县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基础。

关键词:县域经济;科技影响;发展模式

一、科技进步是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县域经济是一个县级行政区划内各类经济的总和,是以城镇为中心,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各类经济并有的综合体。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题和方向。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科技进步因素已经渗透到各个层面和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加速器。

(一)科技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是千百年来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智慧结晶,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火车头。邓小平同志曾精辟地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分析来看.科学技术在知识形态上是一般生产力或潜在的生产力,一旦科学技术并入生产过程,这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就会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生产力。当前,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已经融合、渗透、扩散到生产力诸要素中,使生产力发生了质的飞跃。特别是县域经济,其发展壮大越来越依赖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可以说,科技已经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科技是加快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县域经济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只有通过加大农业科技带动、发挥企业及科技园区等示范带动作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才能推进农业经营产业化和现代化:只有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企业和产品的科技含量,才能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只有依靠科技推动服务业上档扩规增效,才能实现第三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科技创新是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县域经济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科学技术实力的竞争,是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我们榆社是资源欠发达县份,发展高效低耗经济必须依赖科技,通过科技创新,制造高附加值产品,提升经济竞争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从当前发展趋势看,科技发展正面临新的重大历史机遇,国家科学发展大政方针的提出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更加快了科技经济一体化步伐以及科技成果的传播速度,为我们欠发达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将极大地促进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使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农业和农村集聚,为促进县域科技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

二、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我国县域的内陆地国土面积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94.0%。县域内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9%,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不可忽视作用。一些县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由于研究的视角和需要不同,学者们概括了各种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往往一个人总结出的几种模式之间内容交叉重叠,缺乏认识角度的一致性。为此,本文根据不同的视角对已有模式进行归类。当然,只是一种初步探讨,难以涵盖所有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一)县域主导产业视角的发展模式

一农业主导模式。农业主导模式强调农业在县域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农业较强的前向产业关联效应,以带动县域整体经济发展。魏秀芬、于战平(2005)提出的“农业产业化带动模式”,赵伟(2007)提出“农业驱动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何黎明(2006)提出的“以农业产业化为主的专业化基地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都可归入此类。

二工业主导模式。一些县提出“工业立县”、“工业强县”的战略.强调工业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可称之为工业主导模式。姜保雨f20061曾针对中部县域经济,认为“树立以工业化为主导的理念,大力发展工业,培育支柱产业,加速实现工业化,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和主动力,建立起现代工业体系,提升县域经济整体实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部县域经济长期所处的不利地位。”赵伟(2007)认为工业驱动型县域经济是指经济结构中第二产业无论从产值还是就业比重都已占主导地位,并将这种模式分为三种情况:大城市依托型工业化、内生型工业化及开放型工业化。类似的提法有“工业强县型发展模式”、“工业化带动发展模式”。

三服务业主导模式。突出服务产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的模式,可以称之为“服务业主导模式”。邹进泰、彭先镇(2005)提出,依靠第三产业(服务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批发市场带动模式。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在当地形成全省、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批发市场,由批发市场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引领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另一种是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该模式主要针对第一、二产业相对薄弱,但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的县域,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巨大优势,以旅游业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空间地域视角的发展模式

一产业空间布局发展模式。一是城镇化模式。诸多学者都赞同城镇化发展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一些县已经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城镇化发展模式。王一鸣(2002)认为城镇化有利于农村工业的产业集聚,有利于服务业的成长,城镇化进程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刘炜(2004)认为,加快城镇化建设,壮大县域经济是一个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周定溶(2006)指出壮大县域经济,解决三农问题,要以城镇化为支撑。二是园区化模式。工业园区已成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之举。一些县域经济的发展非常注重工业园区的建设,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引进外资来推动园区的建设,把同类企业、产业链条关联密切的企业在园区聚集起来,吸引工业的空间聚集和产业提升,以园区建设来带动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从而形成园区型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目前,一些县域正积极探索科技园区、农业园区以及生态园区等各类园区的建设。三是集群化模式。贺耀敏(2004)认为在县域经济发展中,集群经济特别是形成多种产业的集群成长和各种经济主体的集群成长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新思路。并列举出江苏省的江阴市、浙江省的绍兴市、福建省的晋江市等,都是这种集群化的经济发展比较成功的地区。邹进泰,彭先镇(2005)总结过“小企业、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引领模式。即在县域内按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原则,将大量的生产同类产品或生产产品某个部件的同类型中小企业聚集在一起,形成产业集群,在集群内运行实现规模经济,引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如果从产业组织形式来看,大企业集团发展模式已经在一些地方出现。应新杰,赵媛(2007)总结出企业带动型发展模式,该模式是指县域经济的发展是靠一个或几个大型企业带动的,这些企业是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的,企业规模很大,一体化、集团化程度较高,而且能迅速消化吸收外界先进技术、现代经济运行模式和管理经验,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从而很好的带动全县的发展。

二地域文化视角的发展模式。以地区命名的模式有很多,这里主要介绍温州模式、苏南模式及珠江模式。温州模式实际上随着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县域经济得以全面进步的发展模式。当然,温州模式的内容和内涵也在随着时间而演进。“苏南模式”是指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和常州等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的方式。其主要特征是: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以集体经济为主:乡镇政府主导乡镇企业的发展。“珠江模式”是指以中外合资、国内集资经营为发展起点,动员并聚合海外诸多生产要素,通过市场导向,实行进口替代,由生产“国产洋货”起步,进而以出口加工为主导,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区位视角的发展模式。区位视角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是指根据县域的区位优势,确立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如靠近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或地区,就为大城市提供辅助配套支持,或从大城市的经济结构调整中得到发展机遇,这就是城郊型经济发展模式。如果在多个区域的交叉地带,就发展跨区域的商贸业;如果具有陆路、水陆等交通优势,就发展物流、运输等。

猜你喜欢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
荣成市镇街规范化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下河北省县域经济产业集群问题研究
中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探析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浅议县域经济在招商引资中面临挑战和机遇之探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