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静 曹 霞 郑春梅 王 薇 杨 欣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物理诊断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阑尾是一个细长的管状结构,一端连于盲肠,一端为盲端,因其位置、形态多变且不固定,加之周围气体和肠内容物的干扰,正常用低频探头扫查较难清晰显示,只有在右下腹腔内有游离液体的衬托下部分可完整显示〔1〕。阑尾病变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随着超声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阑尾病变的术前诊断率明显上升〔2〕,但是阑尾的肿瘤特别是较小的肿瘤普通超声较难检出,需应用超声造影检查及超声双重造影检查以提高诊断率。
1.1 一般资料 收集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4月至2012年10月临床疑似阑尾病变80例,其中男48例,女32例,平均年龄38.5岁(16~82岁),患者均有右下腹痛或转移性右下腹痛病史,就诊时间为发病前6 h~12个月,临床检查均有右下腹部压痛,部分患者有反跳痛,有7例患者右下腹可触及包块或似可触及包块。
1.2 仪器与材料
1.2.1 仪器 美国GE公司logIQ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常规超声时探头频率为3.5~10 MHz,造影时为4C造影探头,频率频率2.5~5.0 MHz。应用编码相位反转技术和声学定量TIC分析软件。
1.2.2 材料 速溶型胃肠超声助显剂三袋,每袋50 g,沸水冲制成糊状约1 500 ml。意大利 Bracco公司生产的声诺维(SonoVue)静脉造影剂,使用前在冻干粉剂中注入生理盐水配置成8 μl/ml浓度的微泡溶液。抽取2.4 ml混悬液经置于肘部浅静脉的三通套管针3~5 s内快速注射完毕,继之以5 ml生理盐水冲洗套管。
1.3 方法 患者采取左侧卧位或仰卧位,使用低频探头全面检查腹腔及盆腔情况,然后用高频探头对右下腹阑尾区疼痛处全面扫查,重点扫查患者压痛最明显处,查找阑尾,并将其长轴及短轴切面分别显示出来,仔细认真观察阑尾有无肿大、腔内有无积液以及有无粪石回声、其周围有无积液、阑尾周围有无脓肿形成。
对于下腹部异常包块不能判断其来源、性质及与周围关系的患者予以超声助显剂灌肠检查,患者肠道准备后经肛门灌肠1 500 ml胃肠助显剂,并采用多种不同体位依次观察从直肠至回盲部〔3〕。观察病灶处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性质及侵蚀程度等。如果为肠外病变,判断其来源及与周围的位置关系。
对于阑尾占位性病变,联合应用静脉声学造影检查。胃肠造影剂充盈肠腔后采用声诺维常规剂量2.4 ml肘静脉团注后开始计时,采用谐波造影模式,观察肿物的增强模式、内部情况、浸润深度,鉴别其良恶性。对怀疑恶性肿瘤者,在静脉注射造影剂2 min后对腹腔进行全面扫查,查看有无转移病灶。
单纯性阑尾炎:阑尾呈指状或管状低回声带,内径>0.6 cm,管壁连续完整,边界比较清楚,黏膜层比较粗糙,阑尾周围一般不伴有渗出或少量渗出。本组病例中单纯性阑尾炎占46.3%(37/80),诊断符合率78%(19/37)。
化脓性阑尾炎:阑尾肿胀明显,壁不对称性增厚,腔内积脓可呈低回声或无回声区,如有粪石梗阻,腔内可见强回声光团,其后有声影。本组病例中化脓性阑尾炎占31.3%(25/80),诊断符合率76%(19/25)。
坏疽性阑尾炎:阑尾显著肿大,腔内可呈现片状强回声和液性暗区相混合,管壁形状变异,增厚不规整,穿孔后阑尾管腔缩小或回声消失,阑尾区见低回声或不规则无回声区,部分内有粪石强回声团或气体强回声,整个包块呈混和性回声包块。本组病例坏疽性阑尾炎占13.8%(11/80),诊断符合率为82%(9/11)。
阑尾黏液性囊肿:胃肠造影剂灌肠后高频探头探查,于近盲肠末端可见囊性包块,本组2例阑尾黏液性囊肿均为较小病灶,直径小于2.0 cm,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无粘连及浸润,病变所在部位阑尾壁失去正常三层结构,各层不能分辨,回声增强,内伴钙化,腔内充满液性暗区,内见密集光点及网状分隔,内部未见血流信号,近盲肠壁可见微量血流信号。本组病例阑尾黏液性囊肿占0.25%(2/80),诊断符合率为100%(2/2)。见图 1,图 2。
图1 阑尾黏液囊肿(全阑尾型)
图2 阑尾黏液囊肿(终端型)
阑尾黏液腺癌:低频探头联合高频探头可探及右下腹囊实性包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加压后活动差,周围肠管受压致远端肠管扩张,超声助显剂灌肠后观察阑尾显示不清,于盲肠末端见一混合性包块,该包块与肠管不相通。双重造影示肿块先于肠壁增强,增强初期见树枝状血管,接着整体迅速增强,肠壁稍晚开始增强。超声提示:符合恶性增强模式。腹腔内连续扫查,可探及多处结节样回声,肝内见多个低回声,周边见低回声晕环,造影后2 min观察肝内结节,符合恶性增强模式。本组病例阑尾黏液腺癌占0.1%(1/80),诊断符合率为100%(1/1)。
阑尾腺癌:右下腹见实质性包块,胃肠助显剂灌肠后右下腹阑尾尖部显示不清,可探及一边缘不规则低回声实质性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匀,与周围组织粘连,并伴有浸润,活动差,腔内可见少许液性暗区,考虑伴有炎症。双重造影后提示肿块呈快速增强模式,考虑符合恶性增强模式。本组病例阑尾腺癌占0.1%(1/80),诊断符合率为100%。
其他:输卵管脓肿2例,腹部间质瘤1例。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相符。
3.1 超声诊断阑尾病变的优缺点 随着超声仪器的性能及检查方法的改进,超声检查对于阑尾疾病的诊断率不断上升,尤其能明确显示较为肿大的阑尾、阑尾周围渗出及阑尾占位性病变〔4~9〕。另外,超声检查简单易行,无创伤,可反复观察,所以越来越多的为临床广泛应用。以往超声检查的不足之处在于:①阑尾肿瘤尤其是较小的肿瘤,由于肠气干扰等原因不能被超声所探及。②阑尾恶性肿瘤浸润生长,和周围组织关系密切,有时不能明确肿瘤来源。③阑尾肿瘤无论良性或恶性者均未见丰富的血供,故血流信号不能作为良、恶性鉴别依据。④阑尾肿瘤有不少继发感染,与单纯的炎症很难鉴别。
3.2 超声双重造影的优势 本研究主要采取胃肠助显剂灌肠和静脉造影双重检查方式,助显剂为均匀型有回声助显剂,能够让充盈的肠腔更清晰,能够较准确的判断病变的部位、大小、性质以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以及肿瘤的内部结构、浸润深度、有无转移。本组病例中有2例为直径<2 cm肿瘤,常规超声不易探及,胃肠助显剂灌肠后清晰显示。本方法尤其对内镜观察不到的黏膜下病变更有特异性。对于占位性病变,同时联合静脉超声造影,判断病灶的增强模式,可为区别病变的良、恶性提供诊断依据。超声检查阑尾病变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超声声像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必要时联合应用超声造影检查,为临床手术及治疗方法提供较为可靠的诊断依据。
1 陆文明.临床胃肠疾病超声诊断学〔M〕.西安:第四大学军医出版社,2004:189-93.
2 欧阳艳文.阑尾病变的超声诊断及漏诊原因分析〔J〕.华夏医学,2008;1(22):163.
3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4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031-2.
4 樊书军.超声诊断在93例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1;30:80.
5 刘明瑜,何小梅,樊文峰,等.超声对阑尾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19(7):536.
6 杨新兰,侯冬梅.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2;5(9B):127.
7 苏瑞娟,袁建军,赵 冰.阑尾黏液性囊肿超声声像特点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4(10):997-8.
8 冯立新.阑尾黏液性囊肿、囊腺瘤、囊腺癌及腹膜假黏液瘤的临床病理学诊断〔J〕.河北医药,2009;31(22):3129.
9 赵 敏,许 亮,王 蓓,等.超声对阑尾肿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6;7(9):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