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坤
颈椎病主要病因是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导致椎体骨质、软组织及小关节发生病理改变,进而造成颈神经根、脊髓和颈动脉受压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1]。颈椎病高发人群为中老年群体,但随着工作和学习压力的增大,近年来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临床中根据患者症状往往不足以明确病变部位及病情进展,需要参考影像学检查结果才能做出诊断。本文收集150例颈椎病患者的X线资料,总结分析颈椎病常见X线征象,旨在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提供重要参考,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0例患者为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患者,其中,男98例,女52例;年龄22~74岁,平均(55.2±3.4)岁;病程 8个月~20 年,平均(10.2±1.5)年;临床表现:35例患者主诉颈肩痛伴上肢麻木,30例患者主诉肢体及躯干麻木乏力,29例患者主诉恶心呕吐,37例患者主诉心动过速(缓)、多(少)汗,其中13例患者症状复杂(同时存在2种以上症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颈椎正侧位及双斜位检查,必要时加摄过伸过屈位片。收集150例患者X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颈椎病X线征象。
本组150例患者均存在阳性X线征象,且绝大多数患者存在2种以上异常改变。具体X线表现见表1。
表1 颈椎病常见X线征象
颈椎病典型X线征象主要有以下几点:颈椎失去正常生理曲度变直甚至反弓,钩椎关节变形狭窄,关节面硬化,侧位可见裂隙征,椎体前后缘骨赘形成,椎体上下缘骨质硬化,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形,项韧带钙化及颈椎滑脱。各项X线征象具体表现及原因分析如下。
3.1 颈椎生理曲度异常 颈椎病早期影像学征象之一就是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改变,这主要是由于随着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关节软骨发生坏死进而脱落,导致颈椎丧失正常缓冲功能,最终引起颈椎失去平衡[2]。侧位X线片可见颈椎正常生理弯曲曲度变小甚至消失,而正位X线片则可见颈椎弯向一侧。
3.2 颈椎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是诊断颈椎病的要点之一,主要表现为椎体各缘骨赘和骨桥的形成,相邻椎体上下部可见因椎间隙变窄和骨赘形成共同影响造成的硬化缘,钩椎关节增生,附件骨质增生,关节面硬化,钩突呈尖长或圆钝状,侧位可见裂隙征—骨折样透亮线,双侧钩突均变大呈倒八字[3]。骨质增生的一系列病变会造成脊髓神经根和椎动脉受压,从而出现相应临床症状。
3.3 椎间隙变窄 椎间隙变窄是确诊颈椎病最重要的依据,主要是由于椎间盘髓核脱出导致。多见于活动频繁的5~6颈椎间隙,随之而来的是椎间孔缩小,黄韧带增厚,周围韧带松弛。侧位片可显示相邻椎间隙变窄,偶可见关节面硬化[4]。
3.4 韧带钙化 作为颈椎病的间接征象,韧带钙化主要是由于椎体失稳导致韧带过度劳损从而表现为两端钝圆的柱状影。
3.5 椎管变窄 多为后天形成,为颈椎劳损所致,椎间盘由于长期过度频繁的活动导致顺应性下降,椎间盘突入椎管压迫脊髓,此时颈椎活动会造成脊髓受到摩擦,影响脊髓血供。可通过侧位片测量椎管前后径距离来明确椎管狭窄程度。
3.6 颈椎失稳 为颈椎病早期影像学改变之一,因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持续发展,椎体滑脱导致。受累椎体压迫相应节段的脊髓神经根,造成交感神经功能异常,患者表现为心率过快或过慢,多汗或少汗。标准侧位片下,颈椎失稳主要表现为双突征和双边征。若侧位片未达标准可能造成假阳性征象,此时需要加摄过伸过屈位片来进一步明确病变。
3.7 喉后组织变厚 多见于椎体前后滑动者,提示患者颈椎有潜在失稳现象。
3.8 椎间孔变形狭窄 X线片表现为椎间孔呈不规则或哑铃状,且孔径缩小,双斜位片显示较为清晰。此征象主要由于椎体或骨赘失稳导致,患者多伴有脊髓神经根受压表现。
综上所述,X线片对于诊断颈椎病有重要价值,且对于判断病情发展及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若患者具有颈椎病典型临床症状,X线片也可见典型征象,即可诊断颈椎病[5]。X线片与临床相结合,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病情,提高颈椎病的诊断率,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1]吴在德,吴肇汉,郑树.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81.
[2]张明才,石印玉,王翔.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对颈椎病发病作用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医骨伤,2010,23(10):746-749.
[3]杨嵘.颈椎病X线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9):96-97.
[4]李一鸣,黄旭红.颈椎病的临床及X线诊断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21):77-78.
[5]朱庆三,顾锐.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定位诊断与治疗方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17(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