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代际间分配的我国延迟退休年龄因素分析

2013-09-20 00:24贾素平陈明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终生退休年龄代际

贾素平,陈明

(1.大连交通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8;2.渤海大学 商学院 ,辽宁 锦州 12113)*

0 引言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预计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16亿,约占总人口的16.7%,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峻,势必影响到我国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内部资源的代际转移主要通过人力资本投资、遗赠、赡养等形式实现,而社会资源的代际转移则主要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等社会转移支付机制实现.在传统社会中,家庭内部的资源代际流动是资源代际转移的主要形式,这是一种封闭式的代际资源转移模式.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以社会保障为基础的开放性的社会资源代际转移已经成为主导模式.因此,随着高龄化的到来,如何实现合理的代际间的分配问题,已成为颇为关注的社会问题.

本文采用量化及数据模型分析的方法,科学分析退休年龄设定基础条件及利弊因素,并在借鉴日本退休制度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与探讨延迟退休的利弊与其可行性,提示如何平衡代际间交换关系,为我国退休制度政策的制定与制度衔接提出建设性建议.

1 退休与代际分配

一般而言,一个人的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成长阶段(青少年时期)、工作阶段(成年时期)和退休阶段(老年时期).从经济学角度看,一个人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具有不同的经济特征,需要进行不同的经济决策.退休年龄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养老金对工作收入的替代水平、个人财富、健康状况等[1].导致老年人提前退休的主要原因是养老金制度,而造成老年人劳动参加率低的原因除了养老金制度以外,还有许多其他原因,这包括老年人本身和劳动力市场条件两个方面.一方面,当一个人进入老年后,其体力、精力和反应等方面的能力下降,另一方面,在经济技术条件变化的情况下,由于老年人学习和接受能力比其他年龄人口要差,劳动生产率也低于其他劳动年龄人口,因此,他们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是否退休是一种经济决策.经济学假设,个人的决策是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福利或效用的最大化.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模型来说明影响退休决策的因素:

式中:i为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等消费的家庭收入;I为非工作时间,通常为闲暇时间.每一个人或家庭要在以下限制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即

式中:w为工资率;h为用于工作的时间;r为资产收入;k为家庭总资产;T为全部时间,即24 h.工作收入超过闲暇的价值时,一个人就会将时间配置在劳动力市场上,继续从事工作.反之如果闲暇时间价值超过了配置于劳动力市场上的价值,他就会选择退休[2].表1为不同国家平均人口退休年龄.

表1 一些经济合作组织(OECD)国家的男女平均退休年龄

表2 2000年一些国家50岁以上人口不同年龄段劳动参与率

表2为2000年不同国家50岁以上人口劳动参与率,从表中可看出,发展中国家的老年人劳动参与率要高于发达国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完善甚至缺乏,老年人终生收入水平比较低、经济转型的冲击等.老年人口劳动参与率降低是社会进步的结果和标志.

2 延长退休年龄的利弊因素分析

当一个国家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时,社会资源的代际转移关系就可能会出现矛盾、冲突甚至危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在人口迅速老龄化的压力下,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出现了危机.实际上,这些危机并不是社会资源的绝对短缺,而是人们权利与义务的失衡[3],或者说,是利他与利己关系的失衡.一般来说,在客观利他的制度中,一个人在老年时期获得的社会转移资源应该大于或者至少等于他在工作期间对社会转移资源的贡献.

借助图像曲线和数学关系式,来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些量化的分析.一个人一生中的产出曲线与消费曲线见图1.

图1 个人一生中产出曲线与消费曲线

图1中曲线y(t)和曲线C(t)分别代表个人终生产出水平和个人终生的消费水平,曲线y(t)和C(t)与横坐标轴年龄所围成曲边梯形的面积,分别表示个人终生的产出总量y与个人终生的消费总量C.

设个人终生产出总量y与个人终生消费总量C的差(称为净产出量)为S,即S=y-C.

设0~a为未成年期,a~b为成年期,b~c为老年期.利用数学分析的理论可以得到关系式为:

在这个关系式,由积分理论可知S(0,a)<0,S(a,b)> 0,,S(b,c)< 0

一般来说,如果S>0,则终生产出大于终生消费,那么这个人一生中除自己消费外,还可将其部分财富转移给他人使用;如果S=0,则终生产出等于终生消费,那么这个人可以自己养活自己;如果S<0,则终生产出小于终生消费,那么这个人一生中的消费部分地要依赖他人的供养.

要使每一代人在代际分配中能够顺利同时承担三个阶段人口的消费(即未成年、成年、老年)就必须满足以下等式.

上式中,S(a,b)为成年时的净产出量,C'(0,a)为未成年时的净消费量,C'(b,c)为老年时的净消费量,这样,一代人在他们一生的成年期间所创造的净产出量应等于他们在未成年时的净消费量加上他们在老年时的净消费量.

根据上面的理论描述,人口年龄结构老化对于各代人在分配过程中利益冲突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1)成年人的净产出量S(a,b).

(2)未成年人、成年人和老年人的消费水平C(0,a),C(a,b),C(b,c).

(3)未成年人、成年人和老年人在总人口中各自所占的比例 P(0,a),P(a,b),P(b,c).

如果一代人在他们一生的成年期间所创造的净产出量S(a,b)提高了,那么各代人都会从中受益.

如果个人终生的产出总量y不变,那么,成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大,意味着总产出量S(a,b)的提高,这时对每一代人都是有益的.

如果成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下降,意味着S(a,b)的减少,那么,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利益都将受到损害.

从图1的产出与消费的分布曲线中还可以看到在a年龄时人的产出水平与消费水平是相等的.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加产出高于消费即是产生剩余价值阶段.而从b年龄开始,随着年龄的增加,产出低于消费.所以在a年龄时就业,b年龄到来时退休是最合理的.

过了b年龄后,消费水平高于产出水平,且随着年龄增加,这个剪刀差会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我国现行的工资政策还是只增不减,也就是说,延迟退休后工资及各种福利待遇还要增加(在职人员会定期加薪)而产出水平又在不断下降,所以延迟退休的意义不大.

另外,目前我国就业市场的形势仍然是供过于求,很多大学毕业生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无法就业.在这种情况下,在延迟退休年龄,就可能挤压年轻人的就业空间.从而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也会促进产生更多啃老族等一系列社会问题[4].

3 日本退休年龄的经验借鉴

事实上,在工资、养老、福利分配等问题上,我们不妨借鉴一些先进国家的做法,如在成年期的工资分配,可以参考一下日本的做法.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见图2.

图2 中日工资分配曲线

图2是中国与日本工薪族在就业期间的工资分配图,直线是中国的工资状况,从参加工作开始到退休为止,工资只升不降,日本则不同,它是一条曲线,先升后降,到50岁左右,达到工资的最高值,因为这个时期的人,工作有了经验,精力还相对充沛,同时对后代的抚养也到了最沉重的阶段(这时期,孩子正好在读高中或上大学阶段)以后随着后代成人工作,自身体力、能力的减退,工资也会逐渐减少,而这一过程也充分体现出了按劳分配的原则(参见图1中a~b段的产出水平曲线与日本的工资曲线是一致的,都是先增后减.),这样也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养老金不足的问题.

4 结论

上述分析表明,延长退休年龄既涉及代际分配公平,又会对经济效率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是否延迟退休年龄必须在深入调查、仔细分析、广泛讨论、分析利弊得失、有了充分的科学依据后方可做出决定,不可操之过急.以便平衡代际间交换关系,创建和平与稳定的社会.

[1]王树新.老年社会工作[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2]邬沧萍.老年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麻凤利.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4]陈善昂.金融市场学[M].长春: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终生退休年龄代际
世界主要经济体 退休年龄都定在了65岁及以上
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这里为什么叫1933?”——铜川“红色基因”代际传承
浅谈退休年龄和养老保险相关问题的思考
论人权的代际划分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的权力过渡与绩效影响
最后一次
一次终生难忘的美国交通违章
终生学习必须终生阅读
发达国家实际退休年龄男64女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