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ISA 数据库的Folksonomy 研究进展与应用分析

2013-09-20 06:22
图书馆学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分类法标签期刊

李 萍

(南京艺术学院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0013)

lksonomy 是Vander Wal 在2004年提出的,由单词Folk和Taxonomy 组合而来,这个词也被叫做合作标签、社会分类社会索引或者社会标签。它是指由用户把自己的标签信息应用到信息片段(包括文章、图片和网站等)之中而产生的一种分类方法。标签能在用户个人信息管理以及与他人分享信息的过程中起到分类的作用。这些用户生成的分类法和传统的分类法是对立的,传统的分类法是专业的,用来在传统的知识组织系统中发现资源和检索使用[2]。

笔者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L I S A数据库收藏的Folksonomy 在图书馆的应用文献进行分析,探讨其研究进展现状、应用和主要发展趋势等,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

LISA 即《图书馆学和情报学文摘》(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Abstract,LISA)数据库,它是一款为图书馆专业人士和其他信息专员设计的国际摘要和索引工具。目前收录了440多种期刊,它们来自68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及20多种不同的语言。每两周更新一次,每次新增500多条记录。通过LISA 可以较全面、快捷地了解到整个图书馆学信息学界的学术前沿、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3]。

笔者通过主题“Folksonomy”检索LISA 数据库,去除重复记录共得到65篇相关文献作为进行统计分析的数据源。

2 统计分析

2.1 时间分布

文章数量反映了该学科的研究水平和发展程度。从表1可以看出,2012年由于统计时间较短,发文量较低,2006~2011年为发文高峰期,这与在此期间Web2.0的蓬勃发展有关,如在此期间出现了很多Web2.0的代表网站如Del.icio.us、Flickr、Wordpress、TypePad等,这些网站有力地推动了Folksonomy的应用和发展。

表1 各年文献量的增长情况

2.2 语种分布

语种分布语种分布情况见表2,以英语发表的文章数量为52篇,占总数的80%。说明图书馆Folksonomy 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运用英语的欧美国家,领先于其他语种。欧美发达国家的图书情报界在本领域发文最多,这与他们领先的概念和实践最早是分不开的,中国、日本、西班牙等国家紧跟其后。值得一提的是中文文献大陆3篇、台湾地区两篇,这跟国内关注欧美学术研究热点和努力实践是分不开的。这几篇文献分别是吉林大学管理学院毕达天、邱长波、腾广青合著的《A Study on Knowledge Organization of Folksonomy Based on Concept Lattice:Weight Configuration of Filter Indicators on Tag Spam》[4]、台湾政治大学图书馆员陈静宜和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系助理教授唐牧群合著的《An Evaluation of a Faceted Structure for Book Tagging: An Experimental Study》[5]、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熊回香、廖作芳、蔡青合著的《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ypical Tag Ontology Models》[6]、济宁医学院图书馆王朋、李盈、王林合著的《Improvement in Faceted Classification-based Folksonomy》[7]、台湾交通大学资源管理研究所滕玉英、柯皓仁合著的《Social Tagging on Digital Archives:A Case Study of Yuyu Yang Digital Art Museum》[8]。

表2 关于复合图书馆文献的语种分布

2.3 作者分布

对论文作者分布的分析可以确定Folksonomy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和揭示研究人员的研究能力,通过关注其研究方向和重点,可以了解其对整个学科发展所起到的引领作用。在检索到的65篇文献中,作者共有

2.4 期刊分布

对某领域研究论文的期刊分布情况的分析有助于确定该领域的核心期刊,并为文献的收集管理提供依据,为读者提供指导。检索出的65篇文献分布于46种期刊,对这些期刊进行分析,大致可以确定该领域的重点期刊,为读者重点阅读提供指导,同时也有助于该领域内研究人员彼此交流、互相学习。根据核心期刊的测定方法,刊载论文量居前的7种期刊所载论文量为26篇,占全部文献量的40%,超过文献总量的1/3,载文量为3篇以上的期刊见表4。

表4 Folksonomy文献期刊分布

表4列出的为核心期刊。《JournalofDocumentation》是评价极高的期刊,其历史悠久,在信息科学中为学术文章、研究报告和评论等提供了一个传播的论坛。它在研究和学术之间提供了一座桥梁来反映专业实践,这样二者可以相得益彰、互相促进,该杂志经常获得在ISI的引用率冠军[13]。《Webology》2004年创刊,致力于万维网领域并且作为一个讨论和实验的论坛。该期刊关注信息的生产、收集、记录、处理、存储、发表、共享、传输、检索以及它的社会和文化影响[14]。《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and Technology Association(Joho no Kagaku to Gijutsu)》是日本的刊物,情报科学与技术每期设有一个主题,关注新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除了讲座系列的实践,还有更多的信息和数据库的比较、翻译手稿、国外论文、书评等[15]。《Journalof Information Science》1979年创刊,每年刊出 6期,编辑是阿德里安·戴尔。该期刊是同行评议的高声誉国际期刊,涵盖了所有对信息科学和知识管理感兴趣的研究人员的话题[16]。《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iew》出版人工智能、认知科学以及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报告和应用、技术以及算法的关键评价,它为这些领域的研究者和应用开发者提供了一个交流的论坛[17]。

2.5 主题分布

通过对65篇论文的题名、关键词、摘要等进行分析与统计,按论文的主要内容将研究论文主题分为概念、理论研究;调查、实证研究;可行性、实践研究;具体实现、应用系统;综述、总结类型等,数据分布见表5。

表5 主题分类统计结果

论文的主题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该领域研究的热点、重点问题,有利于了解其现状和发展水平,从而预测其发展方向和趋势。从统计可以看出,理论性的文献占了30.7%,说明图书情报界对Folksonomy的研究还处于理论探索阶段,这与Folksonomy发展时间较短有关。调查性、实证性文献主要是对于一些流行的Web2.0进行分析和归纳,找出发展规律和应用模式等,以便图书馆借鉴,此类文章有17篇。实践研究和具体的系统应用类文献一共占了23篇,这说明在Web2.0、Web3.0概念和技术的影响下,图书情报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研究和实际应用,让分众分类法对图书馆的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综述类别的文章占了5篇,主要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Folksonomy的优点和不足以及提出的建议。

总的来说可以看出在Folksonomy的研究上,发达国家图书馆学者的研究和应用非常成熟,积累了大量的文献和经验,国内学者应该借鉴这些研究成果,尽快发展自己的项目。分析文献具体内容,可以将这5个主题归纳为3大内容。

2.5.1 Folksonomy的概念以及理论研究

①Folksonomy的涵义。该名词起源于Furl、Flickr和Delicious等网站采用标签方式组织信息而进行的征名活动。Thomas VanderWal提出了这个组合词。Folksonomy=Folk(大众、民众)+Taxonomy(分类法),表示由网络用户自由地标注标签而形成的分类法[18]。Floksonomy大众分类法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依靠标签、资源和用户构成的,用户对资源进行自己的标签标注就构成了大众分类这一行为。标签是标注形成的结果,比如一张图书馆的照片,用户可以标注为“图书馆”、“母校”等,它用来描述资源的主题、功能、特点、性质和类型等。资源就是网络上用户标注的对象,比如网站、网页、图片、视频、音频、图书、期刊、各种微内容等。用户就是互联网上任意的浏览者。文献《What is the novelty of folksonomy》[19]详细介绍了Folksonomy的概况和应用。

②Folksonomy的使用场景和对象。在社会性网络中,用户可以对自己上传的资源和已经存在的其他资源进行标注和共享。这些系统必须具备以下特征:开放网络资源,封闭的系统比如Web1.0模式的网络环境不能形成动态发展的大众分类法;允许用户贡献内容,用户必须要能够自由地对资源进行标注;动态聚类和自主优化的系统,采用大众分类法的系统必须能够对标注的标签进行聚类、组织等,比如形成标签云,按标签将资源或者用户进行聚类。文献《The folksonomy tag cloud:when is ituseful?》[20]讨论了标签使用的一些时机和存在的问题等。

相同的标签可以聚合不同用户的资源,相同的资源可以反映不同用户的标注习惯,每个用户对所有资源的标注可以形成自己的分类法。Folksonomy中的用户、资源和标签相互之间可以形成十分丰富的连接关系。用户之间测算其联系紧密度,资源之间相似归类,标签之间同意合并,用户、资源和标签之间可以通过次品、共现、重叠、集合和空间向量的运算,得到三者之间的亲疏、权重和距离关系,这对Web3.0语义网的发展意义重大[21]。

③Folksonomy的功能和作用。标签是Folksonomy最主要的使用方式,标签系统的用户可以是资源的创建者或拥有者,也可以是资源的使用者。对于标注者而言,标签的主要功能是为了重新找到被标注的资源,以及组织整个资源库,对于其他用户而言,标签、标签云图提供了一个浏览、检索和定制输出的方法,并能实现聚类和发现。标签还能实现共享与合作功能,能够通过共同感兴趣的资源而实现用户的聚类,从而实现进一步的推荐、热点发现、个性化服务以及社会群组功能,并能反过来影响资源的排序组织以及新的关联和知识发现功能。

具体来说,Folksonomy的标签可以实现如下功能:分类,作为资源的类名;聚合,在同一标签下聚合了相同属性的资源;标识,标签作为类的标识,可以通过RSS发布和订阅;揭示,标签包含的语义内容可以作为揭示手段,并能以可视化方式展示;排序,可以通过权重等排序,先是热门标签、热门资源、热门评价等等;分享,标签提供了分享能力,使得应用标签的网站有了社会性。文献《SocialTaggingonDigitalArchives:A Case Study of Yuyu Yang Digital ArtMuseum》[22]、《Medical Librarians’Uses and Perceptions of Social Tagging》[23]就是应用Folksonomy的标签技术的典型例子。

2.5.2 Folksonomy的实践

2.5.2.1 标签应用系统的设计。标签系统的基本应用是用户在登录之后,可以通过网页或者其他浏览器插件等对自己的资源建立标签,并能列出自己的常用标签,对同一资源可以看到其他用户标注的常用标签。用户还可以对其他用户的资源进行标注、评论、评分、订阅标签词等。设计一个标签系统或者一个系统附带的标签功能,应该考虑资源类型、资源来源、用户标注的权限和标注的方式,在一些应用中标注某个资源时,经常会有不少的推荐标签词给用户,以起到指引和提示作用。最重要的就是以用户为本、以资源为本,将用户体验放在首位。文献《Folksonomy-based personalized search and ranking in socialmedia services》[24]为社会媒体的个人搜索和分级而设计了两种标签实现模式。

2.5.2.2 Folksonomy的呈现方式。是大众分类法的体现手段,通常以可视化的方式进行展示。标签排序,除了按字顺和权重排序之外,还有其他比如点击次数的排序。标签聚类,为了更好地揭示资源之间的关联,对标签聚合聚类,能够更快地发现相似资源,比如豆瓣网的豆瓣图书和豆瓣电影的标签分类。标签云图是最常用的展示方式,一般是将标签库中一定数量的高频词按照大小和颜色区分来表示标签的热门程度。标签云能形象直观地反映内容的领域特征,同时也是可视化的资源导航方式。标签云图的生成受一些参数控制,主要是:①标签出现的数量、字体、色彩等,一般遵循的规律是标签以字顺排列,重要的词以大号字体显示。②标签以字顺排列,字体大小一样,高频词用特殊颜色表示。③标签按重要性排列,字体字号颜色都用来区分,视觉冲击力强。④标签随机排列,字体字号颜色区分重要度。⑤标签按相似度排列。⑥标签按时间分段显示,根据不同时间显示当时的热门标签,这种方式叫标签时间线。地图展示,这种方式主要是图片和视频,标签系统根据照片视频的拍摄信息将标签和地图关联起来,能看出视频和照片的拍摄地[25-26]。

2.5.2.3 Folksonomy在图书馆的应用。大众分类法和标签影响了整个互联网的发展,它们也给图书馆的知识组织带来了全新的方式。传统编目与Folksonomy的融合、竞争、互助,Folksonomy对OPAC的增强等等都是其在图书馆的应用前景。

①PennTags。宾夕法尼亚大学图书馆的PennTags(http://tags.library.upenn.edu/)是图书馆界最出名的标签应用系统。PennTags支持网络资源、Voyager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所管理的书目期刊对象,还支持该校的机构库电子资源。PennTags是一个完整的Web2.0应用,它通过浏览器插件和其他页面widget小挂件方便添加标签,同时提供API接口给第三方使用。文献《Linking folksonomy to Library of Congress subject headings:an exploratory study》[27]以词汇匹配为基础研究了Folksonomy和受控词汇之间的联系,以研究将受控词和Folksonomy结合有序使用。文献《To Tagor Not to Tag?》[28]以文献定量分析的方法讨论了大众分类法能否补充国会图书馆主题词表分类法,以增强国会图书馆图书目录的揭示途径。

②MTadder密歇根大学图书馆开发的综合标签应用系统MTagger(http://www.lib.umich.edu/mtagger/)提供了书目数据、期刊、图像、网页等几乎所有的图书馆拥有资源的标签标注功能。MTagger具有资源收集功能,也有资源发现功能。读者根据标签导航可以检索到书目、图像、网页等其他资源[29]。

③LibraryThing。LibraryThing网站不是由图书馆主办,但是提供的服务都是图书馆的业务,不少机构包括图书馆都利用这个网站组织自己的馆藏。截至2012年5月,注册用户152万余人,图书记录7200多万条,添加的标签8600多万条,唯一作品680多万条。用户贡献的书评170多万条,1100多万次评级;用户贡献的书封290多万张,作者照片42548张;用户成立的主题小组13万多个,互发信息33万多条;网站共有免费图书377326本,可以说是最大的图书俱乐部[30]。

④OPAC2.0在图书馆的应用。SOPAC是一个知名的OPAC2.0开源软件,基于开源CMS软件Drupal开发,具有鲜明的Web2.0特征,标签是其特征之一。Ann Arbor社区图书馆和美国Darien县图书馆即使用了SOPAC软件作为自己的网站。加拿大哈利法克斯公共图书馆使用的是Aquabrowser的OPAC2.0系统,能多方面多角度展示检索结果集合中的相关分面信息,也是常说的分面检索,所有这些信息由一个本体系统管理,系统能根据标签词之间的关系进行动态可视化显示。普利茅斯州立大学图书馆采用了根据Wordpress开发的Scriblio的开源OPAC系统。文献《Social reproduction and exclusion in subject indexing:A comparison of public library OPACs and LibraryThing》[31]详细讨论了公共图书馆的 OPAC和LibraryThing的Folksonomy之间比较、融合等方面的问题。在检出的65篇文献中,有多篇讲述的是图书馆OPAC和Folksonomy的比较、互相补充、如何互补提高OPAC揭示能力等的内容,限于篇幅,此处不再列出。

2.5.2.4 图书馆应用Folksonomy的讨论。Folksonomy大众分类法其实就是让网民充当图书馆编目员的角色来对资源进行描述和揭示。从图书馆的角度来看,标签就是元数据,图书馆人员应该转变观念,抛弃“专家标引才最准确”的传统观念,另外要在检索理论方面进行创新,发觉“最适用、最恰当”的编目价值,让群体的智慧为群众所用。总的说来,标签系统一方面给图书馆带来资源揭示、组织和分享等好处,另一方面还具备下面一些功能[32]。

①在“我的图书馆”等个性化服务系统中,利用标签的聚类聚合等功能,开展资源推荐、群组聚类。

②通过共同的资源和相同的标签,发现潜在的好友,进行分享评论、标注、资源推荐等,实现社会化网络的社交功能。

③标签云展示热门标签、提供最新的标签列表,提供标签的RSS订阅等。

④开展各种宣传活动,鼓励读者利用LibraryThing之类的平台将图书馆的资源利用标签传递出去,举办读者俱乐部等组织来活跃图书馆与读者的关系,达到读者和图书馆双赢的效果。

⑤在给图书馆资源做标注的同时,鼓励读者纠错OPAC条目、标注各种数据库资源,使之更能符合读者对数据库的理解,达到快速导航的效果等。

图书馆引入Folksonomy,实质就是把图书馆部分资源的组织权交给了读者,让图书馆的网站、OPAC查询、电子资源的检索等更符合读者的使用习惯,能够以资源聚合读者、以读者聚合资源,满足读者“我想知道图书馆所有我感兴趣的资源”、“我想知道谁在做和我从事的项目相近的项目”、“谁和我都对这些资源感兴趣”等这样的要求。标签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些目标的实现。文献《An approach to providingauserofa“social folksonomy”with recommendationsofsimilar usersand potentially interesting resources》[33]提出了一个基于社会Folksonomy的相似用户和潜在兴趣资源推荐系统。

2.5.3 Folksonomy的使用规范

Folksonomy大众分类法的出现为读者参与信息组织提供了平台,对于Folksonomy的长效发展,应该研究它与传统分类法的有机结合,取其双方优点,为网络资源的组织提供一种更好的方法。

2.5.3.1 Folksonomy的优点和不足。大众分类法相当于把信息组织的任务外包给了广大互联网用户,这种方式使得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由用户进行加工。其标签组织信息有如下优点。

①低成本:大量网民免费参与标签标注,相当于很多的编目员在组织信息。

②社会性:标签连接了用户和用户、用户和资源、资源和资源,这样更能提供丰富的语义链接,消除信息孤岛。

③关联性:用户所标注的资源是自己所感兴趣的,目标明确,资源之间关联度很高。

④灵活性:由于用户的多样性,由标签构成的大众分类法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有机体。

⑤启发性:标签对于用户来说,不论是自己常用标签还是浏览其他人所标标签,在标注的过程中或者检索的过程中都有很强的启发作用,这正是群体智慧所带来的好处。

⑥大众化:尊重群体力量,用户才是知识领域的专家。

正是标签的这些优点给Folksonomy带来了随意性、合作性、无等级结构的平面性、不平衡性、关联性、开放性等特点。文献《MedicalLibrarians’Usesand PerceptionsofSocialTagging》[34]以实证调查的方式研究了医学图书馆员是如何应用这种新的方式组织信息的。

然而,Folksonomy由于其开放自由的特点,也伴随着不少缺点。

①垃圾标签泛滥。比如拼写错误、简称滥用、生造词、随意键入的字符、极其个性化的标签词等。

②语义模糊。由于用户对同一资源的用词表述不同,产生了大量多词一义、一词多义的情况。

③缺乏层次关系。标签都是平面型的,适合检索,不适合分类浏览。

④对资源标注的标签反映的是标注用户的观点,而不一定是内容上传者或者创造者的观点。

⑤标签滥用现象。比如为了搜索引擎优化(SEO)标注大量的为提高搜索而和本资源无关的标签。甚至有一些脏话粗话及与黄赌毒相关的语言标签。毕达天等人在文献《A Study on Knowledge Organization of Folksonomy Based on Concept Lattice:WeightConfiguration of Filter Indicatorson Tag Spam》[4]中研究了基于概念格的知识组织的分众分类研究,编制了基于权重筛选指标的标签垃圾筛选器。

2.5.3.2 Folksonomy的规范方式。标签质量是影响大众分类法的一个最重要问题,在对标签进行概念化之前,很多的标签系统会采用标签词的推荐来提高标签的质量,豆瓣读书(http://book.douban.com)即是采用这种方式的典型例子。一般采取的规范处理方法有:

①同义词处理。用户在标注了标签之后,网站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统计趋势进行分析,将相关的同义词构成同义词环,以帮助提高准确性。

②标签层次化。借鉴Delicious对标签捆绑的方法,将标签词和叙词表结合,利用叙词表中的层次关系,将平面的标签实现为网状的概念地图,这种方式既提供了标签的层次,又可以看作是标签的分类,这种分层也是交给用户来实现的,很好地利用了大众智慧。

③与本体结合起来进行规范控制。提供规范词选单、提供单次纠错功能、提供单复数等词形变体推荐、建立常用标签类型到分类表的映射对照、提供下位词限定、提供上位词扩展、不同语种的翻译词典。熊回香等在文献《AComparative Analysisof Typical TagOntologyModels》[6]中详细讨论了 3个标签本体模型,比较了它们的概念、实现方式等细节。

3 结语

通过对所检文献各种信息的分析,可以看出Folksonomy是一个新生的互联网应用,在图书馆的应用不算十分广泛,但却给图书馆的信息组织带来了很大的触动和促进。欧美发达国家的图书馆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比较成熟,相对来说,我国图书馆在本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弱,处于起步阶段,有许多工作要做,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的应用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入Folksonomy标签系统的应用:①加入提供标签服务的社会性网络。比如利用Google的API、加入Flickr、Delicious、豆瓣读书网等,利用浏览器插件等功能。②引入大众分类工具,比如PennTags提供的工具、Worldcat提供的工具等。③利用开源软件搭建自己的标签平台。④在图书馆OPAC中嵌入标签功能。⑤在图书馆的统一检索平台、知识发现平台等加入标签功能。国内图书馆应该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多参考国内外的成功案例,利用互联网提供的工具和一些开源软件开发自己的标签系统,借助广大读者的标注,以提高图书馆信息组织的多途径和高效率,使得图书馆网站和应用系统融入互联网这个大环境,更好地为读者和用户服务。

[1] Folksonomy[EB/OL].(2012-04-24)[2012-05-07].http://en.wikipedia.org/wiki/Folksonomy.

[2]Thomas VanderWal[EB/OL].(2012-05-01)[2012-05-07].http://en.wikipedia.org/wiki/Thomas_Vander_Wal#Folksonomy.

[3] About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Abstracts(LISA)[EB/OL].[2012-05-07].http://search.proquest.com/lisa/productfulldescdetail?accountid=41288.

[4]BiDatian,Qiu Changbo,TengGuangqing.A Study on Knowledge Organization of Folksonomy Based on Concept Lattice:Weight Configuration of Filter Indicators on Tag Spam [J].Journal of the China Society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2011(10):1078-1085.

[5]Chen ChenYi,Tang MuhChyun.An Evaluation of a Faceted Structure for Book Tagging:An Experimental Study[J].Journal of Educational Media&Library Sciences,2011(4):445-487.

[6] Xiong Huixiang,Liao Zuofang,Cai Qing.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ypical Tag Ontology Models[J].Journal of the China Society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2011(5):479-486.

[7] Wang Peng,Li Ying,Wang Lin.Improvement in Faceted Classification-based Folksonomy[J].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2010(6):34-36.

[8] Teng YuYing,KeHaoRen.SocialTaggingon DigitalArchives:A Case Study of Yuyu Yang Digital ArtMuseum[J].Journal of Librarianship and Information Studies,2009(68):80-107.

[9] Price’s law[EB/OL].[2012-05-10].http://creativity.netslova.ru/Price~s_law.htm l.

[10] D-Lib Magazine.Authors in the July/August 2003Issue of D-Lib Magazine[EB/OL].(2003-07-01)[2012-05-10].http://www.dlib.org/dlib/july03/authors/07authors.html#PE TERSON.

[11] Domenico Ursino[EB/OL].[2012-05-10].http://www.unirc.it/scheda_persona.php?id=667.

[12] Louise Spiteri[EB/OL].[2012-05-10].http://dal.academia.edu/LouiseSpiteri.

[13]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EB/OL].[2012-05-10].http://www.emeraldinsight.com/products/journals/journals.htm?id=jd.

[14]AboutWebology:Aims and Scope[EB/OL].[2012-05-10].http://www.webology.org/about.html.

[15] 情报の科学と技术[EB/OL].[2012-05-10].http://www.infosta.or.jp/journal/journal.html.

[16]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EB/OL].[2012-05-10].http://jis.sagepub.com/.

[17]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iew[EB/OL].[2012-05-10].http://www.springer.com/computer/ai/journal/10462.

[18] Dye,Jessica.Folksonomy:a game of high-tech(and highstakes)tag[J].EContent,2006(3):38-43.

[19] Midorikawa,Nobuyuki.What is the novelty of folksonomy[J].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ociation(Joho no Kagaku to Gijutsu),2007(5):238-243.

[20] Sinclair,James;Cardew-Hall,Michael.The folksonomy tag cloud:when is it useful?[J].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2008(1):15-29.

[21] Morrison,P Jason.Tagging and Searching:Search Retrieval Effectiveness of Folksonomies on the World WideWeb[J].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2008(4):1562-1579.

[22] Teng YuYing,Ke HaoRen.Social Tagging on Digital Archives:ACaseStudyofYuyu YangDigitalArtMuseum[J].Journal of Librarianship and Information Studies,2009(68):80-107.

[23] Bianco,Cecile E.Medical Librarians'Uses and Perceptions of Social Tagging[J].Journal of the Medical Library Association,2009(2):136-139.

[24] Kim,Heung-Nam,Rawashdeh,Majdi,Alghamdi,Abdullah,El Saddik,Abdulmotaleb.Folksonomy-based personalized search and ranking in socialmedia services[J].Information Systems,2012(1):61-76.

[25] Montalvo,Marilyn Montalvo.LCSH,Fast and Delicious:Normalized Vocabularies and New Ways of Subject Cataloging[J].Anales de Documentacion,2011(1).

[26] Mardani,Amir Hossein.Folksonomy:By Users,for Users[J].Faslname-Ye Ketab/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2010(3):239-260.

[27] Yi,Kwan;Chan,Lois Mai.Linking folksonomy to Library of Congress subject headings:an exploratory study[J].Journal of Documentation,2009(6):872-900.

[28] Thomas,Marliese;Caudle,Dana M;Schmitz,Cecilia M.To Tag or Not to Tag?[J].Library Hi Tech,2009(3):411-434.

[29] What is MTagger?[EB/OL].[2012-05-13].http://www.lib.umich.edu/mtagger/tags/faq#aboutmtagger.

[30] Zeitgeist Overview[EB/OL].[2012-05-13].http://www.librarything.com/zeitgeist.

[31] Bates,Jo;Rowley,Jennifer.Social reproduction and exclusion in subject indexing:A comparison of public library OPACs and LibraryThing[J].Journal of Documentation,2011(3):431-448.

[32] Willey,Eric.A Cautious Partnership:The Growing Acceptance of Folksonomy as a Complement to Indexing Digital Images and Catalogs[J].Library Student Journal,2011(10).

[33] Nocera,Antonino1,Ursino,Domenico.An approach to providing a user of a“social folksonomy”with recommendationsofsimilarusersand potentially interesting resources[J].Knowledge-Based Systems,2011(8):1277-1296.

[34] Bianco,Cecile E.Medical Librarians’Uses and Perceptions of Social Tagging[J].Journal of the Medical Library Association,2009(2):136-139.

李 萍 女,1963年生。本科学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服务。

猜你喜欢
分类法标签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期刊问答
无惧标签 Alfa Romeo Giulia 200HP
不害怕撕掉标签的人,都活出了真正的漂亮
让衣柜摆脱“杂乱无章”的标签
科学家的标签
基于贝叶斯分类法的股票选择模型的研究
ABC分类法在介入耗材库存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