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数字学校开启智慧学习新篇章——访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委员李奕

2013-09-20 09:10郭桂真李晓萍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3年10期
关键词:优质北京数字

本刊记者 董 晶 郭桂真 李晓萍

1.请您介绍一下“北京数字学校”的建设背景。

当前,北京教育在质量提升、均衡发展、教育公平等方面面临不少挑战:大批随迁子女就读,如何给他们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教育服务,实现教育公平;如何在整合与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并辐射到更广阔范围,实现教育均衡;如何给学生提供个性化成长的环境,实现全面发展、人人成才;课外辅导班泛滥,如何提高有效学习时间,为学生减负等等。

今后几年,中小学面临入学高峰。经综合分析,到2014年,预计全市小学入学适龄儿童将由2011年的13万人左右增加到18万人左右,小学在校生总量将由68万人左右增加到84万人左右,之后连续几年仍呈持续增长趋势。学龄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外来人口持续增长和本市户籍人口周期性生育高峰,双重因素叠加给首都基础教育资源承载带来巨大压力。家长和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更加强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开发和整合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利用信息化手段,将其推送到京籍和非京籍的学生和家长面前,显得非常重要。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市教委准确把握新时期公共教育服务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在运用信息技术支持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名师同步课程资源暨 “北京数字学校”(Beijing Digital School,BDS)的建设,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学生和家长提供全科(21个学科、9500节)数字化名师授课资源,使全体中小学生都能聆听到诸如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四中等名校的名师课程。此举有力推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推动缓解择校热,有效满足了市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2.目前“北京数字学校”建设与应用情况如何?在运行使用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

2012年,市政府投入2亿元,动员全市最优秀的3000余名教师、500余名技术人员,以政府实事的形式启动“北京数字学校(BDS)”建设。目前,已经开发了21个学科11254节数字化名师授课资源,构建起“北京数字学校”网络公共服务平台和有线电视播出平台。2012年9月1日上线运行以来,“北京数字学校”月点击量保持在300万次以上,平均每节课程资源的访问时长15.5分钟,55万中小学生在综合服务平台建立了个人实名网络学习空间,3万余名中小学生参与了2013年寒假系列网络竞赛活动。

根据 《北京市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年)》总体目标,2013年“北京数字学校”将开发模块化高中课程2000节,完成20%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资源(约2500节)的更新,进一步丰富服务内容、完善服务形式、提高服务质量,积极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在运行过程中,目前主要发现有以下问题:

(1)教师和学生访问量不匹配。学生和家长登录人次较多,老师登录不足。

(2)服务器系统承载量不够。在早期开通时曾出现无法登录注册问题,有些心急的家长几乎把网站的咨询电话打爆。

为此我们采取了分区县、有组织、错峰分流等办法应对,下一步我们还将采取服务器托管的方式,利用公网资源为用户提供专业的云服务,并在此基础上推出成熟的服务项目。

3.相比以往的资源共享模式,“北京数字学校”有哪些创新?对于其中提供的优质教学资源,如何实现有效利用?北京数字学校的注册用户已超100万,针对这些用户的学习行为进行数据分析挖掘,对教育服务、管理和决策意义重大。您如何看待大数据给教育行业带来的影响?

“北京数字学校”是我市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对象包括北京户籍中小学生、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以及身在海外的外交人员随任子女等等,核心特征是公益性、开放性和优质性。公益性是指全部课程和服务免费向全体中小学生和市民开放;开放性是指“北京数字学校”课程不仅包括北京市中小学课程,还包括外省市优质课程,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多样化选择;优质性是“北京数字学校”集中了全市最好的教师和课程资源,体现了首都基础教育的最高水平。

开发歌华有线高清数字电视平台播出渠道。市教委和北京广播电视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有线电视上开辟“公共教育”栏目,利用歌华有线现有380万用户,覆盖北京市绝大多数家庭,市民在家中通过歌华有线高清交互电视,随时根据需要在1-9年级的名师同步课程中选择学习,将“名师”请到家中。

打造“北京数字学校”门户网站(www.bdschool.cn)。利用门户网站构建北京数字学校网络公共服务平台,除可以提供课程直播和点播服务外,还借助Web2.0技术,建立以“用户参与和个性化应用”为核心的交互式网络虚拟学习社区。在“北京数字学校”中,学生拥有自己的个人网络空间,可以进行个性化管理,设置常用应用服务,改变界面栏目的摆放位置和颜色,添加群组和感兴趣的话题,关注好友动态,通过日志、微博等进行社区交流,评论社区中发生的新鲜事,学习“北京数字学校”推荐的个性化课程等等……在这里,学生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浏览者,而成了学习的主人,是对知识充满渴望和探知的学习主体。

开发“北京数字学校”互动英语学习平台。提供基于互联网的、在家庭环境下进行英语朗读、听力、口语训练辅导和评测的学习环境。通过点读课本、朗读训练、课本对话、单词游戏、听说测试等形式,使学生摆脱沉重、枯燥的学习任务,让家长更科学地指导和帮助孩子学习,让任课教师更科学、轻松地高质量达成课程目标。

服务海外华人子女。“北京数字学校”与北京市第四中学合作,发挥其师资、技术、品牌等优势,为我国驻外人员随任子女提供与国内完全同步的优质教育,让远在异国他乡的孩子也能够接受北京市名师的指导。根据与外交部的协议,目前已为11所境外“阳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注册学习卡;专门开发“学一学”、“读一读”、“写一写”、“练一练”多个学习栏目,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定期举办元旦故事会、龙年征文、书法比赛等活动,借助虚拟平台,营造中华文化学习氛围。

谈到资源的有效利用,我们首先要对什么是“有效利用”有一个清晰的界定,我认为应是针对需求的有效利用,如果没有需求就不需要去看。我们并不提倡大家一股脑地都去全程观看视频课程,对于城区中心学校主要鼓励他们多方参与网络课程活动,对于农村地区的学校和老师,鼓励其“按需利用”、“个性利用”。

目前北京数字学校的注册用户已有120万,未来还有更多。对于这些用户的学习行为分析,我们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成立了课题组,正在开展相关课题的研究。大数据给教育行业带来了巨大影响,为此我们也进行了一些初级阶段的应用尝试,比如,一些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学籍、成绩管理等方面,积极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之前收集的数据进行管理,在教学质量评估、学生管理和分层教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解决了教育领域中存在的诸多决策问题。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北京市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加强动态监测,提高管理效率,不断提升科学决策水平。

4.您认为 “北京数字学校”在发展中面临哪些挑战?对于今后的建设和发展,有哪些建议?

随着“北京数字学校”的开通,北京智慧学习环境已现雏形,社会各界也给予了广泛关注和充分肯定。“北京数字学校”作为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生事物,目前仍然面临以下挑战:第一,基础教育阶段的名师同步课程资源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更新;第二,如何利用视频资源进行教研和课堂教学,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到“北京数字学校”中来,还有待研究;第三,“北京数字学校”还需要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发多样化的智能工具,并整合到教与学的过程中;第四,“北京数字学校”平台有待完善,真正发挥支持学习社群和教学社群的作用。

要将“北京数字学校”建设成覆盖北京各级各类学校的智慧学习环境,需要进一步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要加强智慧学习环境的研究,夯实对“北京数字学校”的顶层设计;第二,要强化区域级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以确保各级各类学校与 “北京数字学校”的有机衔接;第三,除加强网络、终端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外,要着力建设服务于“北京数字学校”的云服务平台;第四,要进行机制体制创新,让信息技术支持部门、教育教学研究部门、教育督导与评价部门以及其他相关单位有效参与到“北京数字学校”的建设中;第五,要加强信息化领导力建设,转变教育主管行政部门、各学校管理者、专家学者、一线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和相关意见领袖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切实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育具有革命性影响这一理念,并引领广大师生和家长融入“北京数字学校”。

5.对于教育部提出的“三通两平台”建设要求,北京市有哪些规划和部署?目前进展如何?对此项工作的推进有哪些保障机制?

根据教育部要求,去年9月,北京市初步制定了“三通两平台”2013年-2015年建设方案:

北京市“三通两平台”规划建设方案(2013-2015)

规划名称 优质资源班班通总体建设目标加强软件与优质资源建设,保障优质资源更加稳定有效的覆盖区、校、班,同时建设优质资源班班通试点教室,融合基础设施、教学资源以及教育教学等,打破教室、教师、校园界限,发挥试点学校的优势,探索教师和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数字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能力,实现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变革。年度落实方案2013年度工作目标建设一批“优质资源班班通”试点学校,结合北京实际探索“优质资源班班通”建设模式。整合现有资源平台,探索“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优质资源融通模式,推动优质资源在全市快速共享。2014年度工作目标“优质资源班班通”达到学校总数30%。创新资源建设和配置方式,探索“竞争提供、政府准入、自主选择”的新机制,形成企业、学校、社会组织优势互补的格局。2015年度 工作目标高标准、全覆盖完成“优质资源班班通”。

规划名称 网络空间人人通总体建设目标为北京市全体中小学生和教师建立实名网络学习空间,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推进智能学习诊断系统、智能评价、智能导学等应用,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动。年度落实方案2013年度工作目标完成50%以上中小学生实名网络空间基础建设,依据“网络空间人人通”应用和管理标准,探索网络教与学的新模式。丰富学生学习空间内容建设,指导学生有效利用个人空间,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实现教与学的相互促进。重点推动中小学教师网络教研空间建设,保证教师先用会用,实现教与教的全面互动。2014年度工作目标推行智能学习诊断系统、智能评价、智能导学等应用。配合“优质资源班班通”建设,选择有条件的区县和学校探索推行网络学习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探索“网络空间人人通”中泛在教育模式的创新和变革,促进学与学的全面互动。2015年度工作目标为全体师生提供高质量的网络空间,融通现实学习空间和网络虚拟学习空间,高水平实现“网络空间人人通”。

目前,北京市教育资源和管理两大公共服务平台已经具备,下一步的主要工作是和教育部做对接;“三通”建设目标也已初步实现,截至去年12月初,全市绝大部分学生都已经实质性地进入北京数字学校,每个教师和学生都有自己实名的网络空间和Email地址。

为进一步推进这项工作,我们建立了相应的应用机制和保障机制。在应用方面,一是发放电子货币促进教师使用;二是出台一系列业务管理的政策,比如要求市区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必须在网上有教研圈子,考核教师的指标主要看他的受众和影响力等。保障机制不仅是资金方面,更主要是制度方面。资金投入方向包括课程积累、平台功能的扩展、人员和活动设计等,今年总体要投入1个多亿。

6.结合北京数字学校的推广,请您谈谈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信息化生态系统,政府部门的职责主要有哪些?

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信息化生态系统,我认为政府的职责主要是建立规则,不是单纯靠投入,如果是仅靠投入来维持,那肯定是一个高反弹、高代价的改革和推广。我们希望它能够自成长,生态系统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可以自成长,能够生生不息。我认为政府早期的责任可以有一些启动性投入,但更长期是应该制定一些规则,更广泛地吸纳各方来参与,特别是企业。包括三通两平台的推广,比如北京数字学校的推广途径一个是北京教育信息网的网络平台,另一个是歌华有线数字电视的平台,数字电视平台可以很方便地将学习资源推送到每个家庭,不但实现了点播、回放的问题,还配合宽带和歌华飞视等一些绿色网络的推进,让学生在家中也可以登录网站。同时我们现在也把一些服务器镜像到歌华的服务器群中以分散北京市教育信息网的压力。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和电信、联通以及更广泛的资源提供商开展一些合作,我们会相应地制定一些互惠互利的规则,既方便市民、家长和学生的学习,同时也为企业的成长提供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

7.立足北京市整体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要实现“智慧北京”的目标,教育行业还需做出哪些努力?

未来的北京教育信息化发展要以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服务水平为目标,以资源整合与共享为重心,以构建统一的基础保障环境为基础,以健全教育信息化管理和运行机制为保障,重点关注信息技术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一是全面提升北京市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统筹建设容灾备份数据中心与电子身份体系等教育信息化公共基础设施,加强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终端设施普及,强化教育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

二是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强化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融合,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统筹建设北京市教学资源库与资源门户,通过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构建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区域、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类指导建设各级各类教育的创新型信息化应用服务。加强对基础教育中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之间沟通交流的支撑与服务,对职业教育中学校、教师、学生、企业之间交流合作的支撑与服务,对高等教育校际协作、课程互选与学分互认等的支撑与服务。加强对教师教学研讨、教研合作、业务发展的支撑与服务。引导学生健康上网、文明上网,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

四是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构建完善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推进政府教育管理信息化,建立完善的北京市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加强动态监测,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科学决策水平。创新教育信息化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促进教育信息化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

8.最后,请您展望一下以技术为支撑的未来10年内教育的发展方向。

我认为在“十二五”期间和中长期阶段,技术支撑教育主要体现在环境和资源方面。技术给我们提供一个新的环境观,这种环境观突破了原有的学校、图书馆、学段、角色等边界。信息技术带来的环境变化是值得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关注的。怎样利用这个环境去丰富教育资源,让学生成长在一个大环境中,而不仅仅是学校。另一方面是资源观,原来我们是靠一本教材、一本教科书、一个练习册来把资源传授给学生,而现在通过新媒体获取资源的学生特别多。那么我们就要有新的教育资源观去梳理、整合和调整这些资源。同时这种资源观也不能单纯地以知识为主,更多的应该是方法,特别是利用技术手段对信息的采集、过滤、筛选的能力,因此在“北京数字学校”平台中适合学生的搜索引擎的开发和选用也是一个重要的关键点,我们要教会学生快速选择自己需要的资源。

猜你喜欢
优质北京数字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北京,北京
答数字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