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芸,王双双,马璐璐,李姗姗,普绕东,季守莲
(大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云南大理 671000)
一项新研究发现,在英国,每10部手机中就有超过9部带有细菌,其中包括通过粪便传播、会引起消化道疾病甚至致人死亡的大肠杆菌,每6部手机中有1部包含大肠杆菌。这类细菌天然存在于人的皮肤上,但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时可能变得很危险。在中国,许多人将目光聚集在医务人员的手机污染情况上,医务人员手机致病菌的污染率为9%~36%〔1〕,呼吁医务工作者重视手机污染,避免在医院内造成交叉污染与医源性传播〔2-3〕。而大学生是手机消费最大的群体,其手机卫生微生物污染状况报道甚少,为此,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分析。
1.1 调查对象 随机选取大理某高校2010级100名学生的手机,其中触屏手机50部,按键手机50部。
1.2 采集区域 分别采取触屏手机的触屏区域,面积约为60 cm2,按键手机的按键区域,面积约为30 cm2。
1.3 样品采集 按《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要求,用无菌棉拭子沾取生理盐水后分别在触屏区域与按键区域,反复涂擦5次,涂擦时转动棉拭子,然后剪去接触部分,将棉拭子置于装有10 mL灭菌生理盐水试管中,送实验室冷藏备检。
1.4 实验材料与仪器 灭菌生理盐水、灭菌营养琼脂、灭菌蛋白胨、高压蒸汽灭菌器、恒温培养箱、水浴锅、振荡器等。
1.5 检测方法
1.5.1 样品稀释 将装有采样棉拭子的无菌试管在振荡器上反复震荡80次后,分吸1 mL依次稀释成1×10-1、1×10-2、1×10-33个梯度浓度样品。
1.5.2 细菌总数 将上述3个稀释浓度分别吸取1 mL于培养皿中,同时做空白及平行样品,在37℃恒温培养箱培养48 h后进行细菌计数〔4〕。根据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的规定,手机表面细菌>10 cfu/cm2为超标〔5〕。
1.5.3 大肠菌群检测 根据食品卫生标准要求或对检验污染情况的估计,将上述震荡后的液体选择选择3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3管。将每个梯度稀释液取1 mL置于灭菌蛋白胨中,在37℃恒温培养箱培养24 h,如产酸、产气者,则重复如上稀释接种培养步骤进行复发酵实验,如仍有产酸、产气者,则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阳性,否则为阴性〔6〕。
1.6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3.0录入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χ2检验和t检验。
被检测的触屏手机与按键手机细菌阳性率分别为94%(47/50)、98%(49/50)。被检测的触屏手机与按键手机细菌超标率分别为16%(8/50)、34%(17/50),触屏手机与按键手机细菌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按键手机的细菌总数超标率高于触屏手机。被检测的触屏手机与按键手机大肠菌群阳性率分别为24%(12/50)、24%(12/50);触屏手机与按键手机细菌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被检测的男女大学生手机细菌污染阳性率分别为96%(48/50)、96%(48/50);不同性别细菌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被检测的男女大学生手机大肠菌群污染阳性率分别为20%(10/50)、28%(14/50),且男生手机大肠菌群检出率高于女生;不同性别细菌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手机卫生微生物污染检测结果
从检测数据看大学生手机细菌检出率为96%,已经高出医务人员手机细菌检出率的95.5%〔7〕;且按键手机最大细菌值约是触屏手机5倍,原因可能是按键手机的按键部位易藏细菌。建议定期对手机表面进行清洁消毒,日常保洁用潮湿的软布进行擦拭;还可定期采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或75%乙醇擦拭消毒可清除存留于手机上的微生物〔8〕。尽量避免将手机借与他人玩,减少交叉污染〔9-10〕。
大学生手机大肠菌群污染较严重,男生手机较女生手机污染严重,这与手的清洁有较大的关系。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导致手机发热,有利于细菌的滋生,建议减少手机的使用时间,用手机前清洗手,避免在卫生间内长时间用手机,给手机佩带外壳或保护套。
对受过良好教育、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的大学生来说,手机已不仅仅是一个与他人联络的沟通工具,智能手机越来越发挥着他的其他功能,例如即时通讯功能(QQ、MSN),社交网络功能(开心网、校内网),论坛功能(各高校BBS、天涯论坛)等。通过以班级和宿舍为单位调查,几乎人均拥有一部手机,该实验也证实了大学生手机污染严重程度不亚于医务工作者,所以说大学生手机污染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事实,应加强大学生的防范意识。
〔1〕刘培跃,朱召明,孙永习,等.医务人员手机微生物污染的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3):246.
〔2〕李宝童,许峰.手机:不可忽视的医院内交叉污染的新媒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11(25):1756-1758.
〔3〕周跃平,闫冀,刘伟斯,等.南昌市学校周边网吧计算机键盘鼠标微生物污染情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7):603-604.
〔4〕曹海清.医务人员随身用具细菌污染情况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0,27(4):454-455.
〔5〕李月玲,李线明.医务人员移动电话机污染调查与管理〔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25(1):90-91.
〔6〕赵荣贞,赵方,赵丽香,等.2007年山东省某医院部分工作人员手机污染状况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08,14(5):439-440.
〔7〕冯宝立.移动电话卫生情况调查〔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9(22):2205-2206.
〔8〕柴红玉.医务人员手机细菌污染调查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志,2012,22(9):1768-1769.
〔9〕毛小群,马旭亮.医务人员手机细菌污染状况及消毒效果观察〔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1(6):763.
〔10〕赵秀平,郭秀琴.基层医院医护人员手机污染菌量调查〔J〕.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2010,20(15):2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