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宸瑜
(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辽宁沈阳100036)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社会救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和保障生活在底层公民的生存和发展,发挥着其他社会救助措施不可替代的作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否完善,也决定着一个国家社会发展能否长治久安以及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对“十二五”期间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要“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发展和完善最低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测定尤为重要。近几年来,由于世界经济疲软,通货膨胀现象加剧,中国经济发展也受到了相应影响,物价居高不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同比呈上涨态势,这些因素无疑制约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发展水平。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过低,容易将更多生活在贫困线下需要保障的人群排除在最低生活保障的门槛之外,其结果会加剧社会问题的出现和发生,造成社会的不稳定。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过高,容易形成福利依赖,很多人会选择“搭便车”,必然会给国家财政带来很大的负担,这样又会造成劳动力减少、抑制就业,进而消费和出口都会受到影响,不利于国家经济的长久发展。
所以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科学的测定是必然之举。本文选择2000-2009年《山东省统计年鉴》中居民消费支出作为分组数据,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对山东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实证测算。
山东省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发展与中国其他城市的发展轨迹基本吻合,也经历了试点、推广、提高和完善等四个阶段。1998年,山东省所有城市的城区和县政府所在地的镇都建立起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历经10多年的发展及其调整,山东省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有了显著的提高。“十一五”期间,全省各级累计支出城市低保金51.45亿元,城市低保对象达到67.58万人,人均月保障标准由180元增加到290元,人均月补助水平由84元增加到181元。
表1 山东省城市低保人数及保障资金变动情况
图1 2013年山东省17座城市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统计图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和保障资金逐年提高,保障水平也大幅提升。山东省自1998年正式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保障标准历经多次调整,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物价上涨及生活必须品开支的增加,省政府建立了物价上涨与提高困难群众生活补贴和保障标准的联动机制,确实保障了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截止2013年5月,全省城市低保标准为389元/人/月。其中,低保标准最高的城市是青岛市,为494元/人/月;其次是威海市和莱芜市,为450元/人/月;第三位的是济南市,为436元/人/月,最低的是德州市,为282元/人/月,相当于青岛市城市低保标准的57.08%。而淄博市、枣庄市、济宁市、泰安市、临沂市、聊城市、菏泽市的城市低保标准均在全省平均值之下,平均值为337.75元/人/月,比山东省平均值低出51.25元/人/月。剩余的其他城市:东营市、烟台市、潍坊市、日照市、滨州市均在全省平均值以上。由此可以反映出,山东省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明显高于西部欠发达地区。
根据山东省颁布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办法,规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适当考虑水、电、燃煤(燃气)费用以及未成年人义务教育费用支出,并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动情况适时调整。通常的测量方法有:恩格尔系数法、马丁法、收入比例法、生活需求法以及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法等。上述五种低保线测定方法不能同时反映出个人需求、贫困相对性和地区差异性。而使用扩展线性支出法(ELES模型)测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引入了消费和收入两个变量,既能通过消费水平体现贫困的绝对性,又能通过收入的对比体现贫困的相对性,符合本文对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测定要求。同时,随着计算机的运用和普及,在建立计算系统的基础上,扩展线性支出法便变得简便易行,对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实际测定更具适用性。所以采取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法对山东省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测算同时更具有科学性。
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是美国经济学家路迟(Liuch)在1973年根据英国经济学家斯通(stone)提出的商品需求系统模型(LES)上,为了弥补商品需求系统模型的缺陷,将居民收入引入到该消费支出函数中,进一步发展而来。该模型主要假定居民的收入和各种商品的价格影响着居民对各种商品及服务的需求,并且收入水平与居民消费基本需求无关,居民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后,才会考虑将剩余收入向非基本消费支出倾斜。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的基本表达式为:
(1)式中,Vi表示消费者对i类商品或者劳务的支出总额;Pi表示第i类商品或者劳务消费的价格;Qi表示第i类商品或者劳务消费的数量;Ri表示第i类消费中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消费数量,bi表示第i种商品或劳务在预算约束中所占的份额,α表示居民收入即可支配收入额。在不考虑商品某一商品或劳务的基本消费支出和储蓄因素的情况下在收入中减去基本需求后考虑储蓄因素,则0<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保障人民的最基本生存需要为前提,所以只考虑基本消费支出作为低保标准,而多种消费品累加之和即为最低生活保障标
现对模型相关参数进行估计:
在上述方程中,通过统计年鉴求出,进而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用最小二乘法估算出变量参数ai、bi。
将(3)式求和后可以得出
则最低生活保障标准PL为: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测定,主要考虑两个变量因素:城市居民人均收入、人均生活支出。而人均收入划分为:人均总收入、可支配收入,人均生活支出则包含:消费性支出、转移性支出、财产性支出、购房与建房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等。本文利用扩展线性支出扩展模型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测定,选取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人均生活变量的测定指标;选取消费性支出作为人均生活支出变量的测定指标。根据2000-2009年《山东省统计年鉴》,人均生活支出测定指标为八项指标,它们分别是: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其他商品和服务。同时又沿用统计年鉴的分组依据,对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分组,分为最低收入户、低收入户、中等偏下户、中等收入户、中等偏上户、高收入户,最高收入户,从而进行参数估计。
将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服务性消费支出中的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居住、其他商品和服务等基础数据带入公式(4)中,建立回归方程,并且以各年以及各项目进行排列,运用SPSS17.0分别对2000—2009年山东省城市居民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居住、其他商品和服务等八项指标的参数和回归方程的判断系数R2,详见表2,由测算显示,各年回归方程的判断系数的R2值均在0.9以上(即为高拟合度),证明回归方程拟合程度非常好。
表2 山东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指标的参数估计值(2000-2009)
通过表2中的数据,分别对进行求和后带入公式(5)中,则可测算出2000—2009年山东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具体测定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山东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预测标准结果及与现行标准的比较
图2 山东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预测标准结果及与现行标准的比较
通过对山东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预测,理论值与现实值进行比较,引入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偏离系数这一参考变量,非常形象具体地观察出理论预测标准与现实给付标准的实际差距,从而为现阶段以及未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通过比较得出,2000—2009年,山东省城市居民最近生活保障标准理论值与现实值相差悬殊,偏离系数一直呈现负增长态势,证明现实标准有很大提升空间。
根据对2000—2009年山东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测算以及现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依据,由此可推算出2010—2030年山东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需要说明的是,选择2030年为预测结尾年份,考虑到2030年前后可能已基本实现了社会保障各个保险的对接这一因素,所以无向后再推算的必要。
根据2010—2030年此时间段,分别以五年为一个单位分为四部分,即:2010—2015年、2016—2020年、2021—2025年、2026—2030年。根据2000—2009年的预测标准,可推算出年平均增长标准为6.5%,以及根据现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标准的平均增长速度,可假设t年、t+1年、t+2年、t+3年四个时间段的平均增长标准为6%、7%、8.5%、9%。因此将各年时段赋值后,得出了2010—2030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年给付标准以及月给付标准。具体预测标准如图3所示。
图3 2010-2030年山东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预测
通过预测区间图可看出,2000—2009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呈逐年增长态势,但增幅较小,而2010—2030年,低保给付标准逐年提高,增幅较大,比较符合预期实际。
实证研究表明,山东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普遍偏低,且各市给付标准与平均标准也参差不齐,而实证分析的理论标准与实际标准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这证明实际给付标准有待提高。政府作为社会救助的主体,更应付主要责任,当前,政府用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资金约占当年财政支出的1%,财政预算偏低,是制约低保标准提高的主要因素。由此,首先政府应加大社会救助,尤其是低保专项资金的投入,适度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扩大最低生活保障覆盖范围,确实保障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其次,应科学合理的制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最低生活保障是以居民的生存为底线,保障的是基本生活必需品需求,而运用ELES进行测算,正与此要求相吻合。这就意味着在保障居民最低生活需求的同时,过渡到发展型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应更加注重个体的生存发展。
物价上涨是制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发展水平重要因素。在保障“底线公平”的前提下,更应该注重个人的发展,确保人人共享发展成果。建立物价上涨与提高困难群众生活补贴和保障标准联动机制,对于物价上涨、贫困家庭收入水平等因素造成的贫困加剧问题,进行合理的补偿,不要因为外部因素,造成二次返贫及贫困问题的加剧。而地区财政发展水平、家庭个体差异、人均收入支出水平等都是动态可变的,因此,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应根据这些动态因素进行及时补偿,避免外部因素对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策动。
社会救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职能部门的协调合作,齐抓共管。在扎实抓好最低生活救助的同时,探索建立一个包括教育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在内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实现由单一救助向综合救助的转变。在配套措施方面,笔者建议:应加快建立完善包括“城乡低保”制度在内的综合社会救助体系,在为低保对象提供低保救助金的同时,还应加强同财政部门、工商部门、税务部门、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等多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切实解决城乡困难群体在就业、住房、医疗、教育、法律援助等多方面的难题。在救助方式上,还可采用短期救助与长期救济相结合,生活救济与生产扶持相结合,即时性救助与发展性救助相结合,普惠救助与特殊救济相结合,资金救助与物质救助、精神慰藉等相结合的方式,使救助效果更加明显有效,满足困难群众的实际需要,真正形成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在全社会营造互助互济的良好氛围。
[1]山东省民政厅网站.山东省民政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EB/OL].http://www.sdmz.gov.cn/cwc/articles/ch00068/201211/3e28c066-c747-4128-92c5-9dbdb2b23c1e.htm.[2012-11-15].
[2]山东省民政厅网站.全省城乡低保和五保标准一览表[EB/OL].http://www.sdmz.gov.cn/shjzc/articles/ch00058/201305/873bdd05-71d3-4d92-aaafce235947da86.htm.[2013-05-15].
[3]山东省民政厅网站.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物价上涨与提高困难群众生活补贴和保障标准联动机制的通知[EB/OL].http://www.sdmz.gov.cn/shjzc/articles/ch00009/201211/93b049ea-2def-4e96-9805-62fe4fb17f17.htm.[2012-11-09].
[4]禚蕾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测定与应用研究[D].山东: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5]刘朝立.山东省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山东:山东经济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1.